Q1、下图箭头所指的连续梁两端以框架柱为支座,中间各跨以框架梁为支座,为何该梁的正弯矩却显示是一整跨,而负弯矩又是多跨显示的,请问是否程序计算有问题?V4以后版本升级后均有这样,但是早期V2.2版显示正常为多跨正弯矩。

1.png

A1、混凝土梁设计时,需要考虑《高规》第5.2.3-4条规定,“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当“构件信息”梁跨中截面控制组合号输出为0时,代表结果执行了上述规定,如下图示。

 2.png

此工程中,该框架梁截面200*400,且被其他梁打断为多段。在执行《高规》5.2.3-4条时,若按整跨进行计算,则正弯矩为一整跨。因跨度较大3.6*10=36m,故跨中弯矩值很大。若将整根框架梁按分段计算,则为下图所示结果。

 3.png

对于计算控制条件的选取确定方式,在V5版SATWE前处理-【调整信息】-【内力调整】中可进行设置,内容如下图所示:

 4.png

早期V2.2等旧版软件,没有简支梁取法的控制选项,均按分段方式取值,故没有此情况的出现。

Q2、V5版砼楼板施工图软件中,影响现浇板支座负筋长度计算的参数有哪些?

A2、板负筋长度的计算,是很多设计人员经常问到的问题,这里我们将楼板施工图软件中,与现浇板支座负筋长度有关的计算参数小结如下:

1、【绘图参数】中,现浇板支座负筋长度参数有三个选项,“1/4跨长”、“1/3跨长”、“程序内定”,如下图所示:

 5.png

当选取“1/4跨长”或“1/3跨长”时,板支座负筋长度按照跨度的1/4或1/3计算;当选取“程序内定”时,负筋长度根据恒载和活载的比值以3为界限分别处理,即“可变荷载设计值大于3倍的永久荷载设计值”时,板支座负筋长度取跨度的1/3;否则取跨度的1/4。

跨长取值对于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于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1.6条第2款之规定。

2、对于中间支座负筋,两侧长度是否取支座两边负筋计算长度的较大值,可以由用户在【绘图参数】中指定,即上图中“两边长度取大值:是、否”。

3、【计算参数】中“取整模数(mm)”是配合参数“只对到支座中心线的长度取整”或“只对到支座内侧边的长度取整”使用的。

 6.png

例如图中设置“取整模数(mm)50”和“只对到支座内侧边的长度取整”的参数组合,结果如下图中右图所示,标注尺寸850是按支座内侧边50倍数取整的结果。而左图标注尺寸825是“按支座中心线的长度取整”的结果,即梁宽度250mm,梁宽的一半是125mm,125与825之和是50的倍数。

 7.png

Q3、某工程,框架梁中间添加节点,与无节点比较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请问是什么原因?

A3、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添加节点后,构件被打断造成结果的出入。设计人员计算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建模阶段,“楼面荷载”定义中,应勾选上“矩形房间导荷载,边被打断时,将大梁(墙)上的梯形、三角形荷载拆分到小梁(墙)上”这个参数,这样导荷的时候,将不会考虑边被节点打断的影响:

 8.png

当勾选了这个选项后,经对比,两种情况下导荷结果一致。

 9.png

否则,有无节点导荷结果不同:

 10.png

2、SATWE前处理【调整信息】-【刚度调整】中勾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主梁计算”,如下图。

 11.png

不勾选SATWE这个参数时,虽然荷载相同,由于刚度系数不同,弯矩还是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12.png

当勾选了这个选项以后,弯矩配筋两种情况就一致了。

Q4、程序如何考虑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A4、在SATWE、PMSAP计算模块中,均有“考虑梁活荷载不利布置”选项,如下图1。考虑到梁的活荷不利布置主要对本层影响大,而层与层之间的影响较小,故程序借鉴结构力学中“分层模型”的计算方法,采用分层刚度模型,在每次加载时,只考虑本层刚度,该刚度由本层所有梁和相连的上下层的柱、支撑、墙等竖向构件的刚度贡献而成。

 13.png

图1

在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程序生成3个活荷工况,分别为“活1”、“活2”和“活3”,其中“活2”和“活3”为活荷载不利布置工况,以这三种活荷工况参与荷载组合计算,具体组合方式见图2。活1、活2和活3的含义为:

活1(LL):整个结构活荷一次性满布作用工况

活2(LL2):各层活荷不利布置作用的负弯矩包络工况

活3(LL3):各层活荷不利布置作用的正弯矩包络工况

 14.png

图2

程序仅对梁考虑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计算,对柱、墙等竖向构件,未考虑活荷不利布置作用。以两跨混凝土框架模型为例,楼面活荷载LL=5kN/m2,如楼面布置如图3所示:

 15.png

图3

以仅有两个房间的模型为例,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弯矩结果见图4。

程序分别对左右房间加载,其他部位空载,计算出弯矩图1、弯矩图2,活2工况为弯矩图1、弯矩图2将正弯矩置为0,负弯矩叠加结果;活3工况为弯矩图1、弯矩图2将负弯矩置为0,正弯矩叠加结果。

16.png
Q5、软件如何计算剪力墙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

A5、在程序中,对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按照《混凝土规范》公式第6.6.3-2条计算:

 17.png

其最终结果,可以在“剪力墙施工图”中通过“实配面积”的“墙柱实配数量”查看

 18.png

在计算时,有两个参数的取值会影响结果,需要特别注意:

1、计算墙柱体积配箍率时取用的保护层厚度是在剪力墙施工图参数中单独设置的,而非采用SATWE计算参数中的保护层厚度,如下图所示,默认值为25mm。

 19.png

2、按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要求,核心区域面积应取钢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所以计算Acor时应该取截面高度h扣除2*(c+dg)。(dg为箍筋直径)

 20.png

下面以两个算例来说明程序的处理方法

例一:暗柱

 21.png

核心区截面面积:

 22.png

箍筋总长:

 23.png

体积配箍率:

24.png与软件计算结果相符

例二:转角墙

 25.png

核心区截面面积:

 26.png

箍筋总长:

 27.png

体积配箍率:

288.png与软件结果相符

在V4.3.4版本之前的程序,在计算体积配箍率的过程中有一些近似的处理,结果和最新版本相比会有一点差异:

1、计算核心区截面面积Acor时,总是取箍筋直径为10,并未按照实配的箍筋直径计算;

2、计算箍筋总长l时,未考虑算到箍筋中心点位置,导致箍筋总长的结果偏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