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软件将前处理计算参数存在参数文件“spara.par”中,时间工程应用中可以将此文件直接复制到作为默认设置。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此参数会使得模型在软件旋转相应角度。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按照默认为0填入。

原理:软件计算中地震作用的方式均为X/Y方向,当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不是沿X/Y向布置时,计算结果的周期文件中则会显示出主要抗侧力的角度。按目前的设计手法及规范的精神,当此角度不大于15度时,可近似的认为是沿着X/Y向的,此时这里填为0即可,当输出大于15度时,应该在这里填入此角度并重新计算。但请大家注意,软件中风荷载也是按照X/Y方向作用的,且影响风荷载大小是结构的迎风面宽,如果在此填入一个角度,很可能导致风荷载计算不合理。为保证结构计算准确,当周期文件输出的结果大于15度时,建议仅在地震信息中填入此角度,而总信息的此参数仍然填为0。

2、混凝土容重

混凝土结构软件计算自重时需要的混凝土参数。取值方式:框架结构:25~26,剪力墙、框剪、核心筒:26-27原理:一般的结构均会有梁、板、墙柱等构件,这些构件在使用时,表面均会有抹灰层。在模型中输入荷载时,板面的荷载可以包括板底的抹灰,而梁、墙柱构件的自重则是通过软件根据容重及体积计算出来的,此时梁、墙柱上的抹灰层重量则只能通过改变容重来体现。一般混凝土容重为25,为了包含抹灰的重量,在结构计算时,容重一般需有增加,增加后的数值可以参考上面的数据。需特殊说明的是,框架结构由于其柱梁板的重叠区域比较大,故当此重叠区域未被扣除时,可以将此部分重叠区的重复计算量抵做抹灰重量,容重可仍采用25。随着yjk软件的出现、PKPM的更新,梁柱板重叠区可被软件扣除,当扣除时,建议适量增加容重。

3、钢材容重

钢材料容重参数一般采用软件默认的78即可。

4、裙房层数

指明裙房屋面的位置取值方式:地面裙房层数+地下室层数原理:当有裙房时,必然导致裙房屋面的上下层刚度有一定变化。水平力在此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重分配,为了考虑这个因素,《抗规》6.1.3及6.1.10的条文说明均明确了裙房顶的上下层需要加强。而软件在计算时,无法识别裙房,因此需要人工输入。

5、转换层所在层号

明确转换层的位置取值方式:地面转换层所在层数+地下室层数原理:软件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此参数的结果判断是否执行《高规》10.2节的相关要求。因此当结构中存在转换层时,必须要正确填写。但这里必须要明确什么是转换层,按照规范的字面意思理解:含有转换构件的楼层即是转换层。但实际工程中,往往认为《高规》10.2节的所规定的结构中才会有转换层,也就是说实际工程中,在设计“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10%”的结构中,不需要填写转换层所在层号参数。

6、嵌固端所在层号

确定嵌固端的位置取值方式:详原理原理:此处的嵌固端较为复杂,有别于结构力学中的概念,刚进入结构设计行业的朋友较难清楚,即使是许多进入此行业多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规范对此解释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但大家需要明白,pkpm软件与YJK软件在此处的区别,PKPM是采用层底嵌固的填写方式,即基础顶嵌固时应填“1”,而顶板嵌固时填“地下室层数+1”;YJK是采用层顶嵌股,即基础顶嵌固时填“0”,而顶板嵌固时填“地下室层数”即可。

7、地下室层数

明确地下室层数的参数,将影响风荷载,地震力计算、内力调整、加强区范围以及外墙的分析与设计。取值方式: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半地下室在结构模型中一般不算作地下室。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控制有限元计算时,网格划分的大小。取值方式:建议保持默认取值原理: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大学中的微积分思想。计算前,需要将构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而这个单元的大小,就是本参数所讲的控制长度。从理论来讲,网格是越小计算越精确,但实际工程中,网格越小,往往会导致计算成本增加过多,且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本来就不是一个精细化的学科,因此实际项目中,往往采用每个软件给出的默认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