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地震频发,使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我们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了使生命财产的损失可以降低,应注重不断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建筑物抗震性能逐渐提高。本文主要就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作出探讨,希望可以对实际的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的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都会引起巨大的生命以及财产损失。人类在寻求抵御地震的发展历程之中,孜孜不倦的寻求一种兼具安全适用经济为一体的房屋耐震体系。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在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这些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在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之时可以确定出细部构造的过程。建筑抗震概念的设计在地震区的建筑抗震设计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会贯穿到抗震设计种种环节之中。 

   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体会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中对于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它的计算模型具有特殊的要求,出现计算工作量较大以及计算难度提高。虽然计算的手段不断增多,然而并不可以确保它的计算结果的精确,使得结构安全度比较难以控制。所以,在设计之中注重避免使用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设置防震缝的目的是解决体型复杂以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因为变形复杂而避免碰撞。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应该使用比较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而不设置防震缝,使用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以及比较有效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清除不设防震缝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强剪弱弯”的强调,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做法之中箍筋只用工级钢,现在也可以使用Ⅰ、Ⅱ级钢箍;混凝土强度越高的话,那么其脆性也越大,导致起抗震性能降低。 

  2、抗震措施 

  2.1、强柱弱梁 

   其主要措施是通过人为来增大梁的抗弯能力,使得塑性铰更多的出现在柱端而不是梁端。使结构可以在地震引起的动力反应之中形成“梁铰机构”或“梁柱铰机构”。可以框架梁的塑性变形这样使得地震能量来消散。依据对于构件在强震之下非线性动力分析可知,在强震之下,构件会产生塑性变形。如此就将使得部分地震能量消散开去,并且可以依据杆系结构塑性力学分析就可以得知,在保证结构不形成机构的前提之下,“梁铰机构”或者“梁柱铰机构”对于“铰机构”来说可以有效的形成更多的塑性铰。这样可以耗散较多的地震能量。所以,我们应该使柱的抗弯能力不断加强,使结构在强震之下可以形成更加优秀、更合理的“梁铰机构”或“梁柱铰机构”。这样的抗震措施观念已经被各国的设计师所接受。 

  2.2、 抗震构造措施 

  2.2.1、通过相应构造措施保证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具有所需足够的延性,一般来说就是塑性转动能力和塑性耗能的能力。对于梁柱这些构件、其延性的影响因素将可以归纳是根本的两点: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破坏时的受压区高度。影响到延性的其他因素在根本上都是这两个根本因素的延伸。 对于梁来说,不管是对不允许柱出现塑性铰即就是底层柱被除过,还允许柱出现塑性铰的但是控制它出现时间以及程度的方案。梁端自始至终都是引导出现塑性铰的主要部位。因此都希望梁端的塑性变形具有良好的延性以及良好的塑性的耗能能力。除过计算之上应该满足一定的要求之外,还应该通过一系列比较严格的构造措施来使得梁的这种延性得到满足。控制好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配筋率主要包括有最大配筋率以及最小配筋率。其前者是为了使得受拉钢筋屈服之时的混凝土受压区压应变同梁最终破坏之时的极限压应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后者则是确保梁不会在混凝土上受拉区刚开裂之时钢筋则就会屈服有时还会被拉断。保证梁具有一定的受压钢筋,受压钢筋可以分担一部分剪力。减小受压区的高度,此外在大震之下,梁端有可能出现正弯距,下部的钢筋则有会可能受拉。使得箍筋用量、用法得到保证,箍筋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抗剪,其二是规定箍筋的最小直径,确保纵筋在受压之下不会过早的出现局部失稳的现象,其三是通过箍筋约束受压混凝土,而提高它极限压应变以及抗压的强度。 

  2.2.2、对截面尺寸的要求。规范之中明文提出框架梁截面尺寸应该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截面宽度不应该小于200mm,其二,截面高度同宽度之间的比值不应该大于4。第三、净跨同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应该大于4。通常我们应该把跨高比小于5的梁称之为深梁,深梁的抗弯以及抗剪机理同一般的梁即就是跨高比大于5的梁,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之时应该避免设计为深梁。 

  2.2.3、柱除过受弯距以及剪力之外,还应该承受轴力,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之中,轴力则就更大了。因此,柱还有对轴压比的限制。其中对于不同烈度之下具有不同延性要求的结构则有着不一样的轴压比限值。此外,柱端箍筋用量的控制条件不只是简单的使用体积配箍率,而是使用配箍特征值,应该考虑到箍筋强度等级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配箍量的影响 

   2.3、“强剪弱弯”的措施 

  使用剪力增大系数来增大梁端、柱端、剪力墙端、剪力墙洞口连梁端和梁柱节点之中的组合剪力值。并且使用用增大之后的剪力设计值来进行受剪截面控制条件验算以及受剪承载力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结构之中出现脆性的剪切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抗剪能力是由混凝土自身的抗剪能力、裂缝界面的骨料咬合力、纵筋销栓力以及箍筋的拉力等部分来构成的,而通过对框架梁在强震之下抗剪的分析可得知,混凝土的梁端抗剪能力在形成塑性铰之后会比非抗震之时有所降低,在这之中的主要原因有:通过结构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的分析可以得知。梁端则是正剪力大于负剪力,一旦如果发生剪切破坏之时,剪压区通常都在梁的下部,而此时混凝土保护层则已经被剥落,同时梁下端又没有现浇板,因此混凝土剪压区的抗剪能力则会比非抗震之时偏低,因为在强震之下剪切破坏发生在塑性铰充分转动的情况之下,而非抗震之时的剪切破坏通常都会发生在纵筋屈服之前,所以在抗震的条件之下混凝土的交叉裂缝宽度则会比非抗震情况之下偏大,这样就会使得斜裂缝界面之中的骨料咬合效应逐渐被退化,加上斜裂缝会反复开闭,混凝土体的破坏更加的严重。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的抗剪能力逐渐被削弱。混凝土保护层的剥落以及裂缝的加宽则会使得纵筋的抗剪销栓作用逐渐退化,我们通常在计算钢筋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之时,只计算了混凝土自己的抗剪能力以及箍筋的抗剪能力而将斜裂缝界面之中的骨料咬合能力以及纵筋的销栓作用当成它多余的强度储备,在抗震之下梁端的塑性铰的形成。降低骨料咬合力及纵筋的销栓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储备也会随之而降低。同时因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的降低。 

   3、结语 

  在抗震设计之中,应该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的性能,使得全部建筑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同时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深入到每一个设计人员心中,使得抗震性能设计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在地震发生之时有效的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把损失可以降到最低。正如古语所说;不以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不断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   

  参考文献: 

  [1]张林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有关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 

  [2]崔啟刚.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3. 

  [3]周君,孔秀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江苏建材,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