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能有效地完成,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原则之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能,使建筑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善的保持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相关的发展,抗震设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会发展更好,我国的建筑物会更加牢固。 

【关键词】设计;土建;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要设计出好的方案,还要在此同时想好补救建筑物的措施。所以,我们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综合分析,使得结构布置和材料运用都要合理,因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我们要合情合理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不打规范的“擦边球”,这样能够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让人民安心。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1.1 场地的选择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这样才能使建筑物更加的防震。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应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上建筑甲、乙、丙类建筑。有利地段是指: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段;不利地段是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故河道、断层破碎带等;而危险地段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等地段。建筑物场地的选择在设计计算中,关系着建筑物结构抗震的系数;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将这一步做好,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更是决定建筑物安全的关键和基础。 
  1.2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的作用。具体而言,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第一,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即使地震中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将竖向荷载承担下来,避免整体结构失效或失稳。第二,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在这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按近均匀;楼屋盖梁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与此同时,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必须明确,抗侧力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简体、支撑等组成,它们宜尽量贯通连续,若它们沿竖向要有变化,则变化要缓慢均匀。第三,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第四,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当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1.3 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宜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或平面、竖向均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对薄弱部位应乘以内力增大系数,应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在我国建筑中,结构的对称性主要指的是抗侧力主体结构的对称。对称的建筑如平面对称的简体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简体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等,一般比较容易实现结构的对称性。结构的规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要比较接近、变形特性要比较相近;二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沿竖向断面、构成变化比较均匀,不要突变;三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应注意同一主轴方向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尽量均匀;四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还应注意中央核心与周边结构的刚度协调均匀,保证主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以避免建筑在地震或风的扭矩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从而引起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可以说,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重要,在实践中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规范。 
  2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位置 
  一个建筑物的位置很重要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来说,我们不能选在太潮湿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地基比较稳定,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地基有软弱砧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更利于建筑物的稳定性。 
  2.2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目前我国建筑常用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可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设防烈度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本身具有柔性,因而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变形能力好,承载能力高,一般来说抗震能力也强。在确定结构方案时,应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抗震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从抗震角度来说,结构的侧移度是选择结构体系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这一点起控制作用,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而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由于构件及其组成方式的不同和受力特点的不同,在抗侧移刚度方面有很大差别,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2.3 提高建筑物设计质量 
  建筑物的抗震性是很重要的,不仅结构方案要合理,严密,而且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我们要依据合理的设计原则,来提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可靠性。 
  结语:建筑物的抗震性完全取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特别是在建筑高层建筑物时我们更应该抓住结构,设计和抗震这些方面。我们现代的建筑更应该把建筑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现代社会都是以多、高层建筑物为主,不再是以前的一,二层建筑,一旦发生地震,特别是高层建筑物会损失严重,而且人员伤亡也会更加严重,这不仅关系我们的物资也关系着我们的生命,所以爱护生命就从建筑物开始,建筑物的安全就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开始来完善建筑物的安全,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所以要使建筑物抗震,就应该各个细节都认真仔细的设计完成。做到稳中求稳。 
  参考文献 
  [1]蔡金兰.浅谈建筑中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23). 
  [2]黄浙青,朱小德.浅谈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3]冯广泉.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J].农村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