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文章阐述了裂缝的危害,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从设计、材料和施工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楼板裂缝;裂缝的危害;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前言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混凝土作为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楼板裂缝更是常见。尽管楼板裂缝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接受,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危害,而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把裂缝及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持续的发展。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商品混凝土的诞生,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更是把混凝土推向了一个顶峰。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楼板裂缝更是常见的工程通病。虽然,宏观裂缝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危害,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把裂缝及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这是控制和减少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设计原因

  1.楼板厚度偏小,使楼板成型后刚度差,引起板四角裂缝。

  2.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

  3.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4.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二)材料原因

  1.沙含泥量过大、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导致裂缝。

  3.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尤其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

  4.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三)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楼板钢筋、厚度不合设计。施工中,为了节省材料成本和人工费,往往是没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不规范:

  (1)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

  (2)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引起楼板的裂缝;

  (3)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未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4.养护措施不到位:

  (1)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出现干缩。

  (2)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3)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5.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6.后浇带施工不慎如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四)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空气的相对湿度低,温度高,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2.使用荷载超负。

  3.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5.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 设计方面

  1.现浇板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另外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宜太高。

  3.建议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缝宽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6.基础设计,尤其是采用天然地基时,结构模型要接近工程实际,局部的简化要合理;如果上部荷载向基础的传导需手工进行时,计算要精细;尽量减小设计误差,从而把不均匀沉降的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