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桩基存在是以其有较高的承载力及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的特性,且大多在地质较为复杂的条件下采用桩基施工。本文就对所经历的灌注桩施工过程及监理控制中的要点做一研讨。对于沉渣厚度的测量,清完孔后将取样盒吊到孔底,待混凝土浇灌前取出,即可测出沉渣厚度,要求不得大于10cm。

  关键词:灌注桩,混凝土,施工,控制预防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中桩基的使用是为了防止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物荷载过大,而使地基出现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因此多出现在地基承载力较弱的情况下,而地基的处理设计方面根据工程造价的高低综合考虑采用换填或桩基补强处理方式。桩基存在是以其有较高的承载力及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的特性,且大多在地质较为复杂的条件下采用桩基施工。本文就对所经历的灌注桩施工过程及监理控制中的要点做一研讨。现场灌注桩工程(冲击钻成孔)分为五个部分。
 
  1.定位放线
  根据图纸给出点的坐标,计算出纵横中心点的坐标,用全站仪定出已知点和中心点的现场位置,放出纵横中心线的位置,根据图纸上给出的桩距定出每个桩的中心点。用小木桩﹑钢筋段等明显的标识物对每一个桩中心点进行标识,隐蔽于地下。应当对其定位点进行复检,之后再对其中心线复检,最后对桩位进行抽查,结果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 成孔过程
  找出桩位标识物,据此确定埋设护筒的位置,护筒固定好后,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护筒的垂直度及防止其位移﹑掉落和防止泥浆流失。如果护筒底土层不是粘性土,应挖深或换土回填30cm—50cm的粘土并夯实后再安放护筒,以免护筒底口处渗漏塌方。论文格式。护筒应至少有一个溢浆孔(位置一般高出地下最高水位1.5m以上)以满足泥浆排出的需要。将冲击钻机固定于合适的位置(固定一定要牢,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开孔时,应低锤密实,等桩孔基本成形后,开始进行正常的施工阶段。施工工程中利用泥浆泵根据浆面情况往孔里注入适量的泥浆以保证泥浆面满足要求。当桩孔到设计的持力层(中风化岩面)后,要对泥浆进行循环稀释来降低其相对密度,消除泥浆中悬浮的砂子﹑石渣等杂物。对其入岩时的孔深及终孔孔深进行测量记录。
  此过程应控制的要点:(1).对护筒的中心与桩中心进行复查,其偏差应控制在30mm以内(规范要求)。(2).泥浆的比重,必须严格用泥浆比重计抽查,满足规范要求。防止孔壁坍陷 的情况出现。同时注意观察钻进过程中,有无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出现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因此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对防止出现孔壁坍陷至关重要。(3).入岩的判定。如何判断是否已进入中风化岩面,是本桩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根据从桩孔内冲洗出来的石渣来判断。因为中风化岩石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灰褐色的片麻岩,异常坚硬。这两点是其与强风化岩的主要差异。应对每个桩孔进入岩层时(即泥浆中出现较多石渣时)进行岩样采集,同一个桩孔入岩后每进入10cm采样一次,连续采样六次,并对每进入10cm的时间进行记录。经过对取回的岩样和每进入10cm的时间进行比对,对中风化岩面的标高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依据工程勘察报告上的勘察数据(即中风化岩面的深度)进行比对,二者均满足时方可判定该桩孔入岩。对于无勘察孔的桩位,应依据周边勘察孔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地下岩脉走向,进而基本判断出其岩面标高,并结合现场施工难易程度﹑石渣情况最终确定岩面标高。对于个别勘察孔与实际不符的(一般出现勘察孔入岩标高比实际深),为防止出现夹层的情况,根据实际岩样以及冲击钻的定尺﹑锤击次数,再结合周边勘察孔数据分析岩面走向,做出判定,同时要求增加30cm的入岩深度。如果还与勘察数据出入很大,必须请地质勘察单位来人进行最终判断。(4).终孔的清洗。终孔清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桩基的质量。为防止因孔底沉淀土过厚而降低桩基的质量,对终孔清洗应该严格控制。论文格式。对终孔清理完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1—1.25之间;对于沉渣厚度的测量,清完孔后将取样盒吊到孔底,待混凝土浇灌前取出,即可测出沉渣厚度,要求不得大于10cm。
 
  3.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
  钢筋笼制作后,检查项目:钢筋笼的主筋﹑箍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焊的高度﹑长度(双面焊5d﹑单面焊10d)及焊接工艺(不准出现气孔﹑夹渣及灼伤主筋的现象),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满足设计要求);加劲箍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笼的长度(偏差在规范规定的±100mm)等以及其它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内容。钢筋笼长度L的计算,L=有效桩长+a-b(m)有效桩长=孔底标高-桩顶设计标高 其中a为设计要求(桩锚入基础的长度);b为冲击钻小于桩径部分的长度。钢筋笼在运输及安放是应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在吊装上车及卸车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钢筋笼的变形;钢筋笼吊放入孔时(应旁站),钢筋笼应垂直入孔,不得碰撞壁孔,不得有变形损坏,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不得大于±5cm。安放好钢筋笼后,下放导管,准备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
  灌注桩要求水下浇筑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而配合比应当通过实验室确定,塌落度宜为180mm—2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同时对于有设计要求的,还应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应当检查其配合比实验报告,并对进场的粗骨料粒径严格控制,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隐蔽性强,很容易产生松散﹑离析﹑缩颈等混凝土缺陷,因此要控制水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除了要求其配合比和原材料满足要求外,还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控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刚开始浇筑时,导管距孔底要保持40cm左右的距离,当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应将导管缓慢降下10—20cm,使灌注初期时导管被混凝土埋入深度尽可能的加大,以保证底层混凝土的质量。在整个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和时间,提升导管的速度要缓慢,每次提升高度要严格控制,以使混凝土均匀注入;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前后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以防止后浇筑的混凝土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产生施工缝。为防止出现病桩﹑断桩等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编制桩基质量控制注意事项,同时要求监理人员对桩基的浇筑实施全过程旁站,做好旁站记录。论文格式。从而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满足操作规程要求。
 
  5. 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应对每一个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还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制度,对于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施工现场应设置 排污坑﹑泥浆池等,做好安全防护;钻机与平台安装要平稳﹑周正﹑牢固,明齿轮以及裸露的旋转轴头等应配齐防护栏杆或防护罩;配电箱﹑柜等电器设备应设置保护接地或接零;起重用的钢丝绳及绳卡必须安全可靠;设置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志。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牌,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环节多﹑施工工艺复杂及现场不安全因素较多等原因,要求监理加强对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应加强现场巡视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6.结束语:
  为了提高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分析预防,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这就要求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作为施工指导。同时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灌注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施工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