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在平面设计上一般布置在外墙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的连接;在竖向则要求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通过圈粱构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体系,这对提高多层砖混结构砌体的抗剪强度和抵抗水平推力的位移以及减少地震变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一般墙体抵抗水平外力的强度最大可提高20%,墙体延性可增大3倍以上。当墙体发生约12cm的侧向位移时,仍可承受0.35Mpa的垂直压力而不发生倒塌。本文根据构造柱的结构特性,对其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砖混结构;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1 引言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抗震能力设防区的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加整体刚度和延性,构造柱布置在外墙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内墙十字交叉处、楼梯间四周、疏散口、长墒中部等处设置,与圈梁交叉连接,在竖向贯通整个建筑物,对砌体变形起约束作用,并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 
 
  构造柱一般在培的某些转角部位(例如建筑物的四角、纵横墙相交处、楼梯间转角处等)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混凝土现浇成一体。构造柱施工是按楼层逐层进行的,其施工工艺为:构造柱钢筋绑扎―测量放线定轴线位置一构造柱钢筋骨架支立―砖墙砌筑一构造柱钢筋找正、清基一支立模板一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混凝土。从构造柱的施工工艺可以看出,构造柱的施工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施工不同,它必须同时满足砌体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施Hill艺和质量标准,施工工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工程质量。要确保构造柱与砌体、根部与基础或基础梁有良好的连接,真正起到抗震作用,墙体拉结筋、马牙槎的留置与墙柱结合面的施工必须保证操作质量。 
   
  2 构造柱施工质量通病 
   
  构造柱与组合砖砌体柱不同,构造柱是被包围在砌体结构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柱,其目的是同圈梁共同工作,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其功能是提高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能力的一种措施,并与每层圈梁共同作用。在竖向则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通过圈梁构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体系:后者是当砌体受压构件偏心距较大(e>0.7r)、无筋砌体承受能力不足而柱截面尺寸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又不能扩展或要求砌体受压构件有一定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时,在砌体的外表面附以混凝土或抹砂浆面层共同组成受压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构造柱施工质量不能给予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影响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给大量的砖混结构建筑物带来质量隐患,因此,确保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作者多年工作经历谈一谈构造柱的通病以及在构造柱施工时如何防止出现质量通病。 
   
  2.1构造柱设计上的问题 
 
  1、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中构造柱设置过多,数量和间距不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抗震砖墙不足。一些砖混结构在墙体数量少、抗震不足时,往往以增加构造柱来弥补,造成构造柱两侧的砖砌体长度不足,致使构造柱不能有效地和砖砌体协同工作。形成了头重脚轻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对抗震极为不利,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加大危害。有些设计则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 
 
  2、构造柱设计的埋置深度不符台要求,使构造柱的下部与建筑物的基础不能很好地连接。依据《规范》,构造柱应伸入地面5cm,或锚入浅于5cm的基础圈粱内。    
 
  2.2构造柱施工上的问题 
 
  2.2.1钢筋 
 
  1、钢筋错位: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纵向钢筋支位不稳,东偏西斜,位置不正,错位明显。 
 
  2、接长度不足: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即层高+35d,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上。但是在施工中有的搭楼长度小于规定的35d要求。甚至有的拉结筋伸入墙体的长度不够,且两端不弯
钩。 
 
  3、箍筋加密区没有按照规定的数量、间距进行加密,按规范要求,柱与圈梁相交时,节点范围内和圈粱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cm,间距不宜大于10cm,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cm。 
 
  4、马牙搓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间应沿墙高每50em设置2 16mm水平拉结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lm。 
 
  2.2.2马牙槎 
 
  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凹凸不平,直接影响模板不能贴紧砖墙。马牙槎留置方法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分别进行退和进,有的甚至不设马牙槎,在±0.00以下的构造柱部位砖墙,不留马牙槎现象更为常见。未按规定
设置马牙搓,造成构造柱竖向横向的中心线(轴线)不准。有的甚至盲目留直搓。 
 
  2.2.3混凝土 
 
  1)“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快,造柱根部圈梁处未采取凿毛、清扫等措施,使根部留有落地灰碎砖块、碎木屑等;或由于构造柱在浇筑时,出现混凝土结构离散,骨料堆积:或由
于振捣不密实等原因,构造柱根部出现严重的麻面和露筋现象。 
 
  2)混凝土“跑浆”。一方面马牙搓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一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3)混凝土强度。有些施工单位认为构造柱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是非承重结构,未意识到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发生地震时,构造柱的作用,因而忽视了构造柱的混凝土材料及其配合比要求,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设计
要求。 
 
  4)混凝土接搓不好。混凝士浇捣前未清除摸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也不用水清洗,使前后两次浇灌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3 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35d,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内的箍筋间距,绑扎好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锚固到基础圈梁或框架粱中,锚固长度为
35倍钢筋直径。 
 
  (2)正确设置马牙槎。牙槎砌筑,先进后退,每隔五皮砖退或进,槽深不少于60mm。每一马牙搓的齿高一般约为300m(5层砖高),齿深不小于6em。当齿深为12cm时,其上口采用一层进6cm、再一层进12Cm的方
法,使马牙搓上口死角的混凝土能保证浇捣密实。 
 
  (3)认真浇注混凝土。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辅i骨料位径宜用2cm以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清理、湿润后,先铺20mm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注混凝土。每根构造柱应一次浇注完毕,同时应与圈梁同步浇注。 
 
  (4)认真清理、湿润。构造柱浇筑时,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便于在浇灌前清扫柱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碴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捣前,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土面需铲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
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咸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面上,厚度为1~2cm,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的质量。    
 
  4 结语   
 
  正确合理地设置高质量的构造柱,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是自始至终地贯穿到整个工程中去,严格按规范、按标准施工,严格把
关,社绝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才能建造合格的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鲍 雷.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牟常林.李旭东.构造柱旆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 
  [3]李晓辉.杨德清.浅析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设置与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 
  [4]赵 伟.邵 颖.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J].林业科技情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