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里的地下工程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过去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较为普遍的工法―明挖法,由于受到周围地形、构筑等条件的限制,单独使用很难顺利完成施工,而采用单一的围护体系已不能适应周围多变的城市环境,因此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的选用施工工法。在软土地区进行施工基坑工程时,由于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不高,时常发生地下水渗漏甚至管涌等事故。由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建造在软土地区常见的渗漏形式并针对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结构出现渗漏的情况进行技术处理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公路、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隧道、地铁建设的项目逐步增多。然而,隧道、地铁建设中所使用的深基坑工程具有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和周边地理环境复杂等等特点,伴随着基坑深度的不断加深,软土上的围护结构,即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度势必越来越大。由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不当、接缝的处理不当、承压水危害、以及周围特殊地质环境等因素,地墙渗漏的现象经常发生。由此而引发的墙后地表下沉是个突发过程,并且其变化量很大,一旦发生渗漏,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的不当,就很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1 基坑围护结构渗漏的形式和处理方案 
 
  软土地区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的深基坑工程,渗漏一般出现在接缝位置处。 
 
  1.1 基坑挖面以上位置的渗漏 
 
  当基坑开挖时,如果出现局部的缝隙渗漏,则可以利用混凝土进行堵漏,因为它具有强度高、胶结性能好的特点。因此,针对这种渗漏,常采用先疏后堵的堵漏方案来解决。即把渗漏出来的水用预埋的导流水管疏导出去,然后使用瞬凝混凝土把缝隙封堵严实,当混凝土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后,再把导流管彻底封堵。
 
然而当渗漏水的压力较大时,即使渗漏的点堵住了,压力水仍然有可能从其他的薄弱部位流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时,只能对被突破的地方继续堵漏。为了避免这种渗漏的重复发生,再次堵漏的时候可不封堵该导流管,并且在导流管的入口处加上一些过滤材料,比如:过滤网或者过滤布等等,从而防止过多的泥沙从地基土中流失而形成新的漏点。 
 
  1.2 基坑维护结构挖面以下位置的渗漏 
 
  基坑维护结构挖面以下的部位渗漏也称“暗漏”。即由于地墙的接缝处,基坑围护内外的水的压力相差很大,在这种高水头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水就会沿着地墙接缝而向坑内渗漏。这种位置的渗漏往往采用注浆法,用水泥浆,水玻璃浆液两种材料作为注浆材料而进行堵漏。把水泥和水玻璃配成 2 种浆液,然后按照比例,通过同一注浆管将两台注浆泵连起来,往渗漏的地基土中的同一深度进行交替注入,在施工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层注浆。这种方法简称“单管双液” 的注浆法。
 
  2 渗漏原因分析 
 
  2.1 接缝处理的不好 
 
  接缝处渗漏是地下连续墙围护渗漏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变截面、 转角处两幅地下连续墙接头处渗漏最为常见。 
 
  2.2 高低坑的围护结构插入不够 
 
  高低坑的围护结构插入不够时,地墙的接缝处会渗水并且夹杂着少量泥沙, 这会引起地下连续墙的外侧发生水土流失。而当钢支撑施加预应力的时候,后侧土体便会流失,加之地下连续墙插入不够,便会使地下连续墙受力而向后倾斜。地下连续墙的倾斜使土体产生扰动,从而在地下连续墙与其外侧土体中间形成一个渗漏通道,导致承压水顺着渗漏的通道向工作井中流,继而产生绕流。 
 
  2.3 高低坑围护外侧的不均匀加固 
 
  当高低坑外侧使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时,既可以增加围护结构外侧的土体强度,减少主动的土压力;又可以预防围护的接缝处产生渗漏,从而增加基坑开挖时的安全性。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高压旋喷加固的均匀性是很难控制的,这样一来便会使地下连续墙外侧的局部的加固土体的强度变小,无法抵抗外侧承压水的渗透压力,最终导致该层的地下水沿着土体的薄弱处往工作井中流而形成渗漏。 
 
  2.4 高坑降压井的封井过早 
 
  降压井如果在底板施工完成后因各种原因损坏,会导致在找出漏点和水源后, 无法及时降低微承压水的水头,从而出现渗漏。 
 
  3 渗漏处理措施 
 
  3.1 首次渗漏的处理 
 
  第一次出现渗漏时,首先应用钢板把开挖面以上和地下的连续墙接缝处封堵上,接着插注浆管采取“双液注浆”。经过 2 d 的注浆,工作井内的渗水现象基本停止后,便可停止注浆,继续快速开挖剩余的土方,并浇筑垫层。 
 
  3.2 第2次渗漏的处理 
 
  当第1次的堵漏完成 2 d 后,工作井的基坑内原来渗漏的地点可能会开始渗漏涌砂。这时,为了避免工作井的基坑的大面积暴露,应该将工作井底板进行分块浇筑。首先,在渗水位置附近4 m×5 m的范围内搭建一个围堰,防止所渗出的地下水进一步大面积的蔓延,接着把其余的底板先浇筑一下,避免基坑的坑底大面积的暴露。同时,在底板处开孔注入双液浆,缓解工作井内的渗漏现象。 
 
  当井底板浇筑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以后,为了加快堵漏的效果,将聚氨酯浆材注入注浆管,以便有效的填充由于渗漏而流失土体的底板下的空隙;当围堰内侧沿工作井的底板下面有很多聚氨酯浆材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同时重新注双液浆,水玻璃的掺量在10%到30%之间。连续注浆,直到渗漏点完全停止渗漏。然后等围堰区的底板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工作井的底板上开孔以便进行注浆,填充最开始流失的土体,预防整体结构的后期沉降。 
 
  4 基坑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区出现渗漏的技术处理过程的几点意见 
 
  由于施工的原因而导致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事故在众多的基坑事故中具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连续墙施工的时候,应该严格注意接缝,接头的位置以及对混凝土的浇筑时的处理。预防连续墙发生夹泥、窝泥的情况,继而埋下渗漏的隐患。在基坑开挖时,应均匀的加固高低坑围护的外侧,因为连续墙不均匀的沉降也非常容易促使接缝处出现相对滑动的情况,从而产生渗漏。 
 
  设计单位在围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地质资料的不确定性,适当的加强安全余量,同时应该密切的关注环境,并及时检测现场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修改设计方案,发生特殊情况时,必须及时向施工单位进行通报。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统筹安排施工的详细流程,并准备好抢险资料,一旦发生了险情,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方案,实际环境和施工情况仔细分析出现事故的原因,从而合理设计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抢险处理。与此同时,要充分加强监测, 做到合理化,信息化,安全化施工。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软土地区基坑围护渗漏处理技术的分析,深刻的认识到在城市的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要想安全、高效、快速的完成项目施工的任务,就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已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调动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结合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制定出一套既快速又合理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 等. 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的变形特性浅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4):485-489. 
  [2]杨国春,裴向军,阮文军. 深基坑开挖中的化学注浆处理涌砂涌水[J]. 探矿工程,2001 (1):29-30. 
  [3]庞宝根.深基坑围护体发生流砂的抢救[J].施工技术,2000(10):15-16. 
  [4]张正.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结构渗漏处理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1(13):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