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形成原理
水泥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砂砾、砂砾土、碎石土、土等,其强度的形成主要是水泥与细粒土的相互作用。
水泥矿物与土中的水分发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Ca(OH)2并形成其它水化物。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行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则与土相互作用,其作用形式有:离子交换及团粒化作用、凝结硬化反应、碳酸化作用等。
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对材料的要求
(1)土质
土的类别和性质是影响水泥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土的矿物成分对水泥稳定土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除有机质或硫酸盐含量高的土外,各种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均可用水泥稳定。
用水泥稳定粗粒土或中粒土时,其颗粒组成应满足的要求。
(2)水泥的成分和剂量的影响
水泥的成分和剂量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通常认为,各种类型的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硅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则较差。水泥稳定土施工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施工中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考虑到水泥稳定土的抗温度收缩与抗干缩以及经济性,应有一个合理的水泥用量范围。用水泥稳定粗粒土或中粒土作基层时,应控制水泥用量不超过6%。并且宜采用标号较低(如325)的水泥。
(3)含水量的影响
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重大影响。当混合料中含水量不足时,水泥就要与土争水,若土对水有更大的亲和力,就不能保证水泥完成水化和水解作用。
(4)工艺过程及养生条件的影响
水泥、土和水拌和得愈均匀,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愈高。水泥稳定土需保湿养生,不使稳定土层表面干燥,使在混合料中能维持足够的水分,以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养生温度愈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增长愈快。
  综合稳定类材料强度形成原理及对材料的要求
综合稳定类材料:以水泥或石灰为主要结合剂,外掺少量活性物质或其它材料,以提高和改善土的技术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