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物而言,对其采取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够实现对地震灾害的有效降低,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本文笔者首先对抗震结构的概念及原则进行阐述,再以某综合商业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为例,就其结构布置形式、相关特殊抗震措施等来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抗震设计参考。 

【关键词】 商业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地震抗震结构设计的概念 

  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隶属于概念性,鉴于地震发生的不稳定、随意性及不可准确预估性,建筑物所采取的抗震设计方式是否科学,只有在概念性的设计方式中进行全面体现。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初始阶段全面了解地震的能量、建筑结构的模式、系统、强度及刚度等问题,目的是在结构设计中有效应对抗震较为薄弱的问题。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建筑结构构件的性能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承载力、稳定性等建筑结构构件是抗震设计考虑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其中应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等结构构件的基本原则,对于构件的薄弱部位进行重点的抗震能力设计。 

  1.2抗震防线的布设点设计 

  延性设计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性良好的体系进行组合形成抗震的整体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抗震设计需要延性良好构件之间的协作,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多布设抗震防线,预防余震的发生。 

  1.3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构件间的强弱关系。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若出现一部分较强情况,则必定存在其薄弱的地方,强弱两者间必须正确处理。 

  3、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大型综合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为80895.2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6824.71m2,地下建筑面积24070.54m2。建筑主体高度21.2m,地上4层,设有1层地下室。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本工程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9s,属Ⅳ类场地。结构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为0.45。地震作用按7度采用, 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本项目的主要结构特点为楼面开洞多、局部托柱转换、大跨梁及大跨悬挑梁较多。 

  4、结构布置 

  4.1结构体系选择 

  该工程为多层大型商业建筑,整体设置1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5.3m,主体结构高度21.2 m,首层层高5.5m,2层~4层层高5.2 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转换处采用型钢混凝土,大跨处采用了预应力,天空园处下部为型钢混凝土,出屋面上部为钢结构加支撑,楼盖体系为普通梁板体系,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一般框架的梁和柱抗震等级为二级,局部转换梁、柱和大跨梁为一级。 

  4.2结构平面布置特点 

  ①中庭开洞:建筑中部设有通高的中庭,楼板削弱较大,洞间设置连通道,宽度约为4.0 m~10.0m, 连接相对薄弱。 

  ②影厅开洞:南侧单元3层设置为多间影厅,影厅高度均为2层高,大面积开洞造成4层楼板严重不连续。 

  ③大跨悬挑、大跨梁:建筑内部中庭两侧走廊根据建筑效果要求,均采用悬挑结构,一般悬挑长度约为4.3m,中厅连通道大跨梁、中厅屋面大跨梁跨度达到16m~25m。局部大跨度梁根据需要采用预应力或型钢混凝土等结构形式。建筑剖面示意图见图1。 

  图1 建筑剖面示意图 

  4.3地下室及基础设计 

  地下室为一层,层高5.3 m。通过增加适量均匀布置的剪力墙,使得地下室抗侧刚度( 剪切刚度) 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要求;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式结构,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率大于 0.25%。本项目采用柱下桩基加防水板的基础方案。 

  5、不规则性分析 

  5.1判定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参照当地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的相关内容,对结构规则性进行判断。 

  5.2判定结果 

  ①平面不规则的判定:a.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为1.31,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b.中厅楼板开洞,Y向有效楼板宽度约为典型楼板宽度的26%,小于50%,属于楼板局部不连续。 

  ②竖向不规则的判定: 楼层局部退台及电影院区域开大洞造成了局部的转换柱, 属于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③其他不规则:a.局部有跨层柱;b.在一层楼板局部室内外相交处,楼板错层高度1.15 m,大于0.6 m;c.出屋面天空园部分为钢结构,属于局部混合结构体系。 

  综上判定,本项目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其中楼板不连续的情况较为严重,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6、相关抗震措施 

  针对不同的不规则形式,本工程采取了下列相应的加强措施: 

  ①扭转不规则:结构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布置中尽量对称均匀,避免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存在过大的偏离,加强外围构件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适当加强受扭转影响较大部位构件的强度、延性及配筋构造。 

  ②楼板不连续:对薄弱处的连通道进行性能设计,连通道的框架梁、柱及楼板按满足中震不屈服的要求设计。对薄弱连接板的刚度、强度均予以构造加强。板厚加厚至15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单层单向配筋率加大至约0.3%,充分加强其刚度、强度及延性,防止地震时连接板过早过大屈服,对整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结构整体计算采用局部弹性楼板( 弹性膜) 的计算模型,以考虑薄弱板在平面内变形对结构的影响,并得出楼板真实内力及对周边构件的影响,控制连接板内主应力满足“小震不裂、中震不屈服”, 即多遇地震作用下板内主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并将板内力放大3倍后进行配筋设计;同时对中庭间连接处的大跨梁及相关支承梁、柱采取加大强度、延性的措施,使得该处的抗震耐受力高于其他部位,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影厅区域均为2层高,在15.850 m标高楼板缺失严重,仅有部分通道板相连,计算中按实际开洞情况建立计算模型,此层楼板均按弹性膜定义,构造上本层板厚150mm,配筋双层双向并加强。 

  ③ 托柱转换构件:模型计算时将抬柱梁设置为转换梁同时将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对其内力进行放大。对重要部位的转换梁、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提高其承载能力及延性。转换构件的构造措施均提高一级采用,同时参考相关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强。 

  ④跨层柱:重点区域的跨层柱采用了型钢混凝土以增加延性。 

  7、结语 

  通过该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针对具体工程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应结合相关规范规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并辅以有效的抗震措施,使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岳磊.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 房地产导刊,2013. 

  [2]黄鹤.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