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房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确保房屋抗震性、安全性,越来越多单位在建筑物施工中使用了构造柱这一建筑新内容,以此提高建筑结构整体刚度和延展性。本文从房屋建筑工程中构造柱的设置入手,就具体的施工技术还要点做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构造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要点;技术 
  目前,大多房屋建筑工程为了提高抗震性、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延展性,普遍在房屋墙体转角处设置了竖起的构件,这种构件也就是我们说的构造柱,其不仅起到良好的墙体裂缝约束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这里我们从房屋建筑工程构造柱的设置及施工分析,并阐述了具体工作中的常见的技术难题,以供同行日后工作参考。 
  1 构造柱设置 
  近几年来,出于对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抗震性能要求,同时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建筑功能需求,以复合式构造柱为主的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常见。鉴于房屋建筑工程构造柱的性质、受力等要求,在不同功能建筑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 
  1.1 构造柱的作用范围 
  在低层、多层框架砌体结构工程施工中,构造柱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物水平与垂直应力的传输,往往都每隔500mm便设置一道构造柱,且具体施工中构造柱都是由2Φ拉结筋组成,钢筋在墙体内的延伸长度不得超过100mm。在进行构造柱施工的时候,则需要提前砌筑墙体,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而且有效确保了构造柱与墙体的结合度,从而增加了建筑结构抗剪力和承载力,减少了因为混凝土施工而引发的墙体裂缝问题。 
  就最近几年因为地震作用而引发的房屋倒塌原因进行统计表明,在砌体结构中,如果砌体在地震发生之后便出现倒塌,那么楼层的墙体和屋顶必然会随之坠落,从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设置了构造柱之后,则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且屋顶塌落的时间也大大减缓,从而为人员逃生赢得最佳时机。目前,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要远远大于砌体结构,且工程施工成本也低。 
  1.2 构造柱设置 
  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构造柱的设置有着严格的技术规定,在具体施工中构造柱的设置不是因为地震等级的高低、房屋功能的大小或者是房屋高度确定,而是在工程设计之初按照相关规定在建筑物外墙四角或者裂缝周围设置。 
  1.3 设置要求 
  首先,在多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构造柱的设置应当符合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筋应当采用4412.而箍筋之间的间距应当控制在250mm,且构造柱上下端要提前进行加固。 
  其次,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如果房屋层数超过6层,那么在构造柱设置的时候则需要选择4414纵筋,而箍筋的不能大于200mm,且房屋四周可适当的加大截面以及配筋。 
  再次,在房屋施工中,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当采用马槎的方式连接,且要沿着墙体每隔500mm的距离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钢筋在墙体内部的距离不超过100mm。 
  2 构造柱施工要点 
  2.1 具体的施工工艺 
  2.1.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小砌块砌体,应当按照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进行。 
  2.1.2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的地方应当汽车昂马牙搓,从每层构造柱的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100mm宽、200mm高的凹凸槎口,柱墙之间应当采用2跟直径为6mm的拉结筋拉结,间距控制在400mm,没变伸入墙内,长度控制在1000mm或者伸出洞口边上。 
  2.1.3 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严谨板缝漏浆问题的出现。 
  2.1.4 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应当设置在20mm为最佳要求,同时不能够小于15mm。混凝土塌落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设置在50~70mm为最佳状态。 
  2.1.5 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前应当清除落地灰等各种杂物,并且将模板浇水湿润,然后先注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在进行分段浇筑,振捣混凝土,直到完成。 
  2.1.6 构造柱的尺寸的循序偏差应当根据设计情况严格控制和确定,避免由于尺寸问题影响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误差现象。 
  2.2 构造柱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2.1 拉筋和箍筋设置不足。在工程项目中,工程施工规范明确规定除构造柱应当沿着墙体高度第50cm的部位设置上两根以上的水平拉结筋,且每一根拉结筋在墙体内的距离不少于1米,在构造柱与圈梁交接的节点处还应当增加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还要让其不得少于六分之一。施工中,我们还要注意构造柱的竖向箍筋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且绑扎接头绑扎时间要严格控制,不得少于一天。在绑扎时间段内的箍筋间隙不能超过十厘米。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往往因为工作人员素质、心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而造成拉筋与箍筋设置存在问题。 
  2.2.2 楼层之间的构造柱出现错位现象。轴线错位的产生往往都是因为施工中工作人员疏忽导致的,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就必须要提前设置好钢筋的位置,否则必然会在下层浇筑的时候出现防线走样的现象,但是在施工的时候因为不注意而纠正到原来位置,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个时候便会出现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错层、错位的现象。 
  2.2.3 构造柱断条。由于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接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起,而且钢筋排放、绑扎又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筑的过程中,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施工时有时会不小心在“柱腔”内掉进或卡有砖渣。阻碍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构造柱时,所采用的河石又往往都是级配不好的砂漏,如果有大石块存在,也会使构造柱造成“断条”现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浇筑,如果振捣棒下而不击,振捣不周,定会出现“断条”之处。 
  2.2.4 构造柱“乱根”的原因。构造柱的施工过程是砌筑完一层后,往预留的“柱腔”内浇筑混凝土,由于“柱腔”经历了整个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普遍夹有砂浆、砖渣等杂物。叉由于混凝土是浇筑到圈梁一平,在吊装完楼板,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根部出现比楼板低12mm的“柱坑”。在“柱坑”内的杂物很难清除干净,浇筑混凝土后便在此处形成“烂根”现象。 
  2.3 保证构造柱的技术和质量 
  对于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是先砌纵横墙,在墙体砌完后形成“柱腔”,即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筑,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钢筋骨架调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结束语 
  正确使用构造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改善气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确保和约束墙体开裂,避免裂缝进一步开裂的主要方法,即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晓帆.浅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构造柱施工[J].民营科技,2014(1). 
  [2]朱立杰.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 
  [3]江海.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