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积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通常会选择应用跳仓法,此种方法是现代施工缝施工最为先进的方法,其与后浇带其他方式的施工缝法相比,优势更加的明显。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跳仓法施工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对跳仓法施工的优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介绍了此种方法的施工原理,最后借助某一工程案例,详细的探讨了此种施工方法的施工工艺,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跳仓法;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施工 

  跳仓法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施工技术进步发展的典型表现,其遵循的是“抗与放”原则。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是将跳仓法应用在地下室底板结构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 跳仓法施工优势 

  跳仓法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其主要集中两点: 

  一点跳仓法施工能够减少施工时间,因为应用此种方法可以保证多块区结构同时进行施工,而不必逐一块区施工,这势必会减少整体的施工时间,正常情况下,都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任务。另一点,后浇带施工,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在两侧设置止水带,同时还需要设置钢丝网,施工工作考量比较大,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应用跳仓法来代替后浇带施工,止水带、钢丝网都需要1个,这样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止水钢板以及钢丝网的用量也会减少,另外,附加钢筋用量也明显减少,钢筋支架也不必需要太多,施工成本随之降低。 

  2 跳仓法施工原理 

  此种原则所应用的原理就是“抗与放结合,重点是抗,通常是先放再抗”。跳仓阶段,施工人员会将混凝土中存在的应力全部释放出来,而在封仓环节,混凝土抗拉强度会逐渐的增加,施工人员应该运用混凝土自身存在的约束力来有效的降低应变,封仓结束之后,要立即进行回填,这样混凝土就不会长期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也就降低了混凝土因为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裂缝。 

  早期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在最初的施工方案中,选择应用后浇带,而后浇带的使用则需要地下室结构结束施工60天之后再施工,不仅施工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而且混凝土还会长期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垃圾极有可能会进入到后浇带中。再加之,地下室底板钢筋直径非常大,彼此之间的间距也非常小,垃圾无法完全的清理干净,这会导致混凝土浇筑质量缺陷,非常容易出现渗水。而与之相比,跳仓法施工并不需要间隔60天,大约7-10天即可,施工进度提前,由此可见,此种施工方法的确值得广泛的应用。 

  3 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跳仓法施工 

  3.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10万m2,总建筑面积约19.7万m2,分东、西两区,各由16栋单体组成,每栋单体都由地下1层和地上3层组成。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两区基础底板东西长分别为281m和275m,南北宽分别为278m和275m,基础底板板厚450mm。 

  3.2 工程特点与难点 

  首先,通过上述工程介绍,该工程的地下结构非常长,宽度也比其他工程要宽,所需要的混凝土体积非常大;其次,工期紧张,该工程业主对竣工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再次,因为该工程所处的地下,水位非常高,底板处还哟偶非常多的抗浮桩,同时西部位置还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处理,再加之,混凝土结构必须要具备自防水功能,因此该工程施工的要点就是避免混凝土由于渗漏,而引发裂缝,避免渗漏。 

  其次,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施工人员最初在东西两侧设计后浇带,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区,但是后浇带比较长,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后浇带还需要交叉施工,这使得工期增加。基于此,施工人员最终选择应用跳仓法,以此来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 

  3.3 跳仓法施工的组织实施 

  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确定使用跳仓法后,多次开会讨论并借鉴其他使用跳仓法施工的工程案例,分析跳仓法的施工要点和控制重点,并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了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的技术方案。以东区为例,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将爱丁堡小镇项目东区基础底板划分为32个块区,分别编号,按照跳仓法施工,分6个施工批次。第1批次包括1、2、5、6、9、10、11、13、15、17、19、20、22、25、26、28,第2批次包括3、4、7、8、14、16、18、21、27,第三批次包括12、23、24、29,第4批次为30,第5批次为31,第6批次为32。施工过程中关系到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和防水工程等具体施工工艺全部遵循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此处不再赘述。 

  3.4 跳仓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工程使用跳仓法施工,为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完成结构施工。如之前所述,工程第1批次共16个块区相继开始施工,由于短时间内16个块区全部开工,致使之前规划的场地道路紧张,材料堆场紧张,使得场内交通拥堵,材料堆放分类不清,对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也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 

  东区面积较大,划分为A、B、C3个施工区域。考虑施工方便,将全场一级控制点分别引至3个施工区域做成二级控制点。施工区域内的定位放线使用二级控制点完成。由于一级控制点引至二级控制点的误差与二级控制点测放轴线的误差累加,最终3个施工区域相互连接闭合的时候,相对偏差逼近限值。在进行大面积分区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应引起重视。 

  3.5 跳仓法施工的后期效果 

  针对跳仓法施工的质量,本项目质量部在结构施工完成后作了跟踪观察。就东区来说,总体渗漏点长度占跳仓法施工缝总长度的1.3%(约20m)。其中,湿渍(混凝土结构背水面呈现明显色泽变化的潮湿斑)长度占总长度的1%(约15m),渗水(混凝土结构背水面有水渗出,墙壁上可观察到明显的流挂水迹)长度占总长度的0.3%(约5m),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选择应用跳仓法非常适用,其与后浇带施工方法相比,不仅工期缩短,而且成本降低,最为重要的是混凝土不会因为外界温度等环境变化,而出现裂缝,但是必须要明确是,施工人员如果已经明确选择应用跳仓法,就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临时道路要安排好,堆放场地要明确,同时仓段彼此之间的出现的施工缝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如此,跳仓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是笔者多年运用跳仓法施工经验的总结,仅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斌.“跳仓法”施工技术在海外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4(4). 

  [2]徐琳.谈南京某项目混凝土跳仓法施工[J].山西建筑,2014(18). 

  [3]兰顺发.“跳仓法”施工工艺在某地下结构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4(2). 

  [4]洪宗贤.浅谈“跳仓法”在某工程底板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3(11). 

  [5]林良进.厦门某项目地下室跳仓法施工探讨[J].福建建筑,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