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砼工程(商品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底板及地下室外墙为抗渗混凝土。本工程的结构混凝土均为泵送混凝土,采用一台HBT80的输送泵。
  1材料要求
  1.1水泥:根据水泥的特性,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收缩小,矿渣水泥水化热小、收缩大。
  1.2粗骨料:砼输送管直径为150,砼基本为水平输送,且输入距离较长,为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选用5~16.5连续级。
  1.3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在2.3~3.0之间的中砂。
  1.4水:使用自来水为拌和水;遇气温较高时,如有可能则采用深水井内的地下水,但必须先对其水质进行分析。
  1.5砼外加剂:按产品性能、产地、经济性能等综合考虑,选用有减水、缓凝、微膨胀等功能外加剂,其掺量按产品说明书及试验室的试配确定。
  2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2.1输送泵的摆放位置见现场总平面图。为了确保输送泵的连续工作,浇筑时泵机周围最好能停放两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做好现场的排水工作。
  2.2泵管本着"线路短、弯道少、接头严密"的原则敷设,敷设时尽可能避免曲率小的弯管,并布设在坚实的基础上固定牢靠。将输送管接至施工面上时,输送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输送垂直管用预埋件固定在柱或楼板预留孔处,在垂直管道的起点处设置钢筋拉环作竖直支撑,以承受周期性的脉冲作用。地面水平管在距泵机5m左右安装一个截止阀(逆流阀)。基础施工时,在斜管上端设置一个排气阀,施工面层上敷设的水平管道末端配用软管,以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布料。
  2.3用钢筋焊成马凳,铺设脚手板作浇筑道。
  2.4在高温季节泵送,用湿麻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必要时可往混凝土搅拌用水内加入冰块降温。
  3底板大面积混凝土施工
  3.1浇筑顺序:总体浇筑顺序为由东往西,采用一台输送泵输送。
  3.2混凝土的振捣:基础施工时,每台输送泵配置4台5cm插入式振捣器,2台布置在卸料点,2台布置在斜坡底口,以加强振捣质量,同时对混凝土进行2次振捣,即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将震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对下层混凝土均匀振捣一次后,立即浇筑上层混凝土,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深振捣。
  3.3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在混凝土浇注完2~3h后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时,初步按标高用大木杠刮平,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反复抹压不少于4遍,闭合收水裂缝,搓平、抹光工作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
  3.4试块留置:本工程基础混凝土的试块留置按规范执行,即每200m3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块,每500m3留置一组抗渗试块,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浇筑时的天气情况而定。
  4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4.1墙体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下料厚度。为方便施工,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可斜向分段下料,但每层的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并配备长木杆、手电筒等工具进行检查。分层浇筑时,振捣上一层混凝土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并将振动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振捣时间以视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并不下沉为准,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50cm,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大于18cm.门窗洞口、较大的预留洞、预埋管处的混凝土,在下料时要两侧对称同时下料,防止洞口的模板偏移。较大的预埋件,要留出气孔,施工时要保证埋件下口的混凝土密实。
  4.2楼层混凝土的浇筑要从施工段一端顺次退向另一端,虚铺混凝土的厚度略大于板厚。梁的混凝土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震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
  4.3混凝土面标高控制:将长70cm的Ф14钢筋按@4m×4m的间距点焊于柱子或楼板的钢筋上,用水平仪将50标高线引上,并用黄色胶带裹好,作为标记,浇筑时拉线控制板的标高及平整度。

  4.4柱模板内柱筋、梁筋相交叉,空隙较小且分散,施工前应放实样,保证足够的下料及振捣空间,混凝土分层浇筑,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4.5在浇筑梁与柱接头部分时,如梁、柱混凝土标号不一致,则必须在柱四周梁上加设钢丝网或木条挡板,以保证梁、柱各自的混凝土强度,两种标号混凝土浇灌时间差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宜大于3小时。
  5梁混凝土施工
  梁模板内钢筋与柱筋相交叉,空隙较小且分散,施工前应放实样,保证足够的下料及振捣空间,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梁柱接头处,梁墙接头处,板墙接头处等如两个构件的砼强度等级不一样,接头采用高等级的砼。
  6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防裂措施
  6.1防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措施
  在混凝土的凝结硬化过程中,如没有充分的水份,则将造成水泥的水化不完全,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产生表面和内部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必须认真做好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措施。本工程将重点从混凝土的养护和模板拆除时间上进行控制。
  ①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收面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以不破坏混凝土表面为前提条件并尽早进行,一般为混凝土浇灌完毕后12-24h(视气温高低而定)。
2)当气温较高时,楼面混凝土采取覆盖养护法。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草袋(或麻袋),并视气温情况派专人浇水养护;柱墙等竖向构件采取表面涂刷养护液或捆绑麻袋浇水养护法。当气温较低时,直接在混凝土面上浇水养护。
  3)当冬期气温较低时,砼中掺加早强抗冻剂,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当气温低于5℃时,砼搅拌用水应适当加热,模板及砼表面应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草垫进行严密覆盖,不得浇水养护。
  4)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
  ②模板拆除时间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份蒸发,模板的拆除时间不可太早,根据各部分防水的重要性,确定拆模时间以不破坏混凝土为准、有防水要求的墙体为2d以上;承重模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ln<8m=和100%(ln≥8m)以上时方能拆除。
  6.2防温度裂缝
  混凝土热胀冷缩,如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过大,温度应力会将混凝土拉裂,产生温度裂缝。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结合本工程的实际,主要从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入手。
  ①降低原材料的温度:如气温较高,阳光强烈。应对现场的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覆盖,如外露必须加盖。
  ②降低混凝土搅拌、运输中的温升:对混凝土搅拌站设顶盖,混凝土输送泵管加盖麻袋,防止太阳曝晒搅拌机和泵管;
  ③定期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量测,发现混凝土入模温度接近28℃时即采取降温措施:降低各组成材料的原始温度。
  ④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缓凝型混凝土外加剂能减少混凝土的初始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同时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6.3施工后的混凝土防裂措施
  施工后的防裂主要是做好养护工作,一方面是保持表面湿润,控制内外温差,另一方面是控制好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另外在混凝土施工完后应尽快将外墙的防水层及回填土施工完毕,在未进行防水层及回填土施工前,应对室内外温差进行测定,发现温差过大时应在外墙进行保温。
  6.4其它
  ①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提高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力的重要手段,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前述要求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控制。
  ②钢筋绑扎间距均匀、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抗裂亦有好处。
  ③在混凝土内掺外加剂(减水剂,膨胀剂)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重要手段。
  7供应组织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所以在每次砼浇筑时要做好砼的供应组织,以保证砼浇筑的顺利进行。施工前由工程技术部根据周进度计划编制砼周需用计划,并根据日作业卡编制浇筑砼的需用计划。计划单须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项目执行经理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