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A) 导管的选用:可采用金属管和厚壁PVC塑料管,直径不小于φ250㎜,不大于400㎜.导管使用前,应根据桩长试拼接;
  B) 根据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导管埋深过小,往往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挟裹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的超压力减少,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并给导管的起升带来困难。所以,保持合理的导管埋深,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非常重要的。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一般为2.5~3.5米,最小深度为1.5~2.0米,最深不超过4米。
  C) 导管安装时其底端应高出孔底沉淀土面30~40㎝,初灌混凝土导管埋深应在1.2~1.5米。开始灌注时,为保证第一批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埋管高度,以便实现导管底部的隔水,需要计算首批混凝土罐入量。
  初罐混凝土量计算如下:
  V=[ЛD2(h2+hm)+Лd2h1]÷4
  式中:
  V—初存量(m3);
  D—实际桩孔直径(m);
  D—导管内径(m);
  h2—导管底口至孔底高度(m);
  hm—导管埋深,初灌时不小于1~1.2m
  h1—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管高度时。
  导管内径与导管外水压平衡所需的高度(m),
  既:h1=(hW.rW)÷rC
  式中:
  h1—孔内砼面至孔口水位的高度(m);
  rW—泥浆密度(KN/m3);
  rC—砼密度(KN/m3)。
  D) 开始灌注时,先配制0.2~0.3m3流动性好的水泥砂浆,倾倒入管内隔水拴以上空间。然后,将首批砼倾入初罐斗内,剪断悬挂隔水栓的铁丝,使搁水栓、水泥砂浆和砼顺利到达孔底并上升,首批砼灌注完毕,立即转入连续浇灌。
  E)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孔内混凝土面连续不断上升,导管埋深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定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记下罐入的混凝土量,测定坍落度。
  F) 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需要用专业测绳及测锤。在测量时,在导管与钢筋笼的中间部位下放测锤,至少测3~4个点,分别记入灌注记录本,然后取平均值,以此确定导管拆卸的数量。
  G) 导管提升时不得过快过猛,以防拖带表层混凝土造成泥渣浮浆侵入,或挂动钢筋笼等。导管的拆装要干净利落,并防止工具、密封圈及螺栓掉入孔中。拆下的导管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集中堆放整齐。
  H) 水下混凝土一经开始灌注,须连续进行,任何中断不得超过30分钟,以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每根桩留1组试块(每组3块),并按规定养护28天龄期后,送指定试验室检测。
  I) 因水下混凝土为自密型混凝土,为了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超罐出桩顶80㎝以上,下道工序施工时将其凿除即可。
  J) 随时掌握每根桩混凝土的浇筑量,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大约在1.2左右。预防塌孔现象出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量不少于桩的理论方量,特别初灌时,根据所罐混凝土量核实底端的形状。
  K) 当出现异常现象时所采取的措施:
  流量不变而压力突然下降时,应检查各部位的泄露情况,必要时拔出注浆管,检查密闭性能;
  出现不冒浆或连续冒浆时,若系土质疏松问题,则视为正常想象,可适当复罐。若附近有空洞、通道,则应不提升注浆管继续注浆,直至冒浆为止或拔出注浆管待浆凝固后重新注浆;
  浇注时下降缓慢,可能是注浆管被刺穿或有孔洞,使灌浆能力降低,应拔出注浆管检查;
  混凝土陡增超过最高限值,流量为零,停机后压力仍无变动时,则可能是喷嘴堵塞,应拔管疏通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