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是当前工程建筑中重要的施工材料,它是采用拌制技术将一定比例的水分,骨料、集料等相关材料进行配制,搅拌和养护形成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的耐久强度性能。科学的分析和应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诸多质量通病,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的科学开发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广泛采用的混合材料,是用胶凝物质将集料胶结成型的复合物。受技术、工况以及自然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结合混凝土的性能特征,分析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表现与成因,并阐述了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的性能特征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由胶凝材料将相关集料进行整体胶结的复合性施工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水、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是拌合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具有原材料丰富,耐久性能好,抗压强度高,可塑性能大等特点。混凝土的使用极为广泛,具有以下性质: 

   1和易性: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是混凝土拌合物的重要性能,包括粘聚性、保水性与流动性等方面。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工序操作,获得高效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2形变性: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条件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产生的变形不同,通常表现在徐变,收缩,膨胀,裂缝等方面。 

   3耐久性:耐久性是混凝土的主要功能特征,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外力因素干扰,保持应力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性能。包括抗冻性、防渗性与耐蚀性等。 

   4应力强度: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体现了混凝土荷载性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应力以及握裹程度。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及制作技术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 

  二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形式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掉角、表面不平整等。 

   1蜂窝现象 

   蜂窝现象是混凝土的拌制与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砂石、水分、水泥等相关材料配比不当,石子粒径过大,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较差或坍落度过小,或者浇筑施工时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模板缝隙漏浆严重,造成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蜂窝状空隙。 

   2麻面现象 

   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表面过于粗糙,上料时模板未及时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水分控制不到位,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支护时拼缝不严形成局部漏浆弊端,混凝土振捣不实,造成混凝土内部气泡未能及时排出,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在混凝土表面会形成麻点状凸起和凹坑。 

   3孔洞现象 

   很多混凝土构件在施工下料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一次性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往往会在钢筋的密集部位或者预留孔洞及埋件处,出现混凝土下料被卡住现象,如果振捣不严格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会造成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形成松散性孔洞。 

   4露筋现象 

   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如果结构构件截面较小,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过大或垫块放置太少或者钢筋设置过密,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致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施工中误使钢筋发生位移,都会造成露筋。 

   5夹层现象 

   混凝土夹层是混凝土施工后出现的结构中空或夹杂异物的病害。灌筑混凝土时,如果施工缝或变形缝接缝处理不到位、混有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清除不净,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不严实,往往会造成夹层现象。 

  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如果水泥受潮,活性降低,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基料级配、配合比操作,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施工顺序不当,搅拌时间不充分,拌和不匀,未振捣密实,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养护管理不善,都会出现均质性强度较差现象。 

   7表面不平整现象 

   很多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后,其表面往往会出现很明显的租糙、坑洼等不平整现象。很多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处理简单,未作压光找平处理,或者模板支承力不足发生松动,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在混凝土构件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通病,往往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防治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测。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环境条件,严格控制水质,水泥质量,重点检查砂石骨料的含泥量、质地与级配、粗细程度和有害物质含量,要严格控制外加剂质量和添加剂量。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是保障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强度性能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要根据工程特点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混凝土水量、外加剂剂量、水泥砂石的用量进行现场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3搅拌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搅拌,要严格按照工程要求,规范操作技术,控制加料顺序、搅拌时间、离析状况等技术操作。在搅拌混凝土时,要适当延长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骨料含水量的添加与调整,保障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是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前,要认真梳理混凝土浇筑器械模具、水电、人员配备是否得当,掌握浇筑期间的天气因素,在浇筑过程中,强化浇筑、振捣、成型技术,以防出现麻面、蜂窝等不合格现象。 

  养护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制成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好混凝土工程结构的保养与护理工作,完善管理措施,在养护期限内严格护理程序,加强混凝土工程的防冰冻、防雨淋、防暴晒等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剥落、膨胀等自然破坏。 

  三混凝土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防治蜂窝:较小蜂窝可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要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防治麻面: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麻面病害,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 防治孔洞: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 防治露筋:表面漏筋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并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 防治夹层: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填密实,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结束语:总之,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病害的防治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是现代工程建筑质量与安全性能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