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东北地区,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处、顶层窗侧或女儿墙外侧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越是老楼这类问题越是严重。这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更影响建筑的寿命,甚至危胁到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以理论结合实践,总结出了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处、顶层窗侧或女儿墙外侧出现裂纹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多层砖混建筑 裂纹 原因 预防 

  我从事物业管理几十年,发现接管的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处、顶层窗侧或女儿墙外侧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越是老楼这类问题越是严重。我针对这些问题,查阅了相关的图纸及建筑方面的书籍,多次到我们集团的施工现场认真考查,总结出了一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多层砖混建筑外墙产生裂纹的原因 

  1、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产生的裂纹多是建筑沉降及温度变化引起的。 

  根据我的多年观察发现,多层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发生的裂纹多是垂直向下或向侧下斜着发展,并且楼层越低裂纹越明显、越严重。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裂纹的大小略有变化,但大多数裂纹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因此我推断,这类裂纹是由于多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初期,建筑物沉降不均使得建筑结构产生了一种内应力,加之季节的转换、温度的变化使得建筑物产生微变形也形成了一种内应力,这两种内应力的叠加使建筑物有微小的变形。因此为了释放这些内应力,就产生了外墙窗口下角的裂纹。但为什么是外墙窗口下角(内墙门口上角也偶有发生但相对较少),而不是其它什么部位呢?因为东北地区外墙较厚,墙体自重相对内墙重,沉降相对其它内墙要大,产生的沉降应力也大。并且外墙也是接触外环境温差变化最大的部分,所以温度变化使其产生的应力也相对其它内墙大。另外外墙洞口较多,使得砌体整体性遭到破坏,而窗口上部多为圈梁,刚性较好,只有外墙窗口下角处最薄弱,因此内应力多在此处释放,裂纹也就多在此处发生。 

  2、多层砖混建筑顶层窗侧或女儿墙外侧的裂纹多是屋面变形产生推拉力造成。 

  无论是坡屋面还是平屋面都由于面积大,在北方冬夏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屋面热胀冷缩变形也较大,因此年复一年屋面对外围的墙体产生推拉的作用力,使得顶层墙体在顶层窗侧或女儿墙外侧就产生了一些横向裂纹。 

  二、多层砖混外墙裂纹的防范措施 

  1、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产生的裂纹的防范措施 

  减少和避免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产生的裂纹,一是减少建筑物沉降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应力,二是采取一些措施抵抗这种内应力和微变形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将基础坐落在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土层,而且避免地基被雨水浸泡和长时间的日晒,这样能保证地基有一个很好的承载力,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还要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定额规定的施工工期,有条不紊的以均速的施工进度进行施工,这样可以使基础沉降缓慢发生,应力释放也比较均匀、稳定。应该避免盲目的抢工期,使建筑主体短期内建成,这样会使建筑物短时间内沉降不到位,随着主体的完工,沉降还在继续,势必因建筑物的继续沉降而产生大量的内应力累积,产生后患。还有就是施工过程中施工段的划分要合理,流水作业要有序,避免施工的楼层差超过两层,造成建筑物基础沉降不均,从而产生内应力。这些都是从减少沉降产生的应力方面的措施。 

  针对多层砖混建筑的外墙在窗口下角产生的裂纹,在施工上可以采取措施抵抗这种内应力和微变形的影响。那就是在窗口下砌体灰缝内每两皮砖设一道,共设置三道Φ6钢筋(每120mm墙厚一根),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每边不小于600mm。 

  2、多层砖混建筑顶层外墙窗侧或女儿墙外侧的横向裂纹的防范措施 

  东北地区四季温差大这是客观条件,为了减少屋面热胀冷缩对墙体产生的反复的推拉力,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顶层墙体圈梁间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纵墙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这样通过增加滑动层可以释放屋面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间接的卸掉了部分屋面对墙体的推拉力。另一方面在屋面的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上应设置分格缝,分隔缝的间距为6000mm,缝宽不小于30mm,用油浸木条填塞。这样做可以减少热胀冷缩给屋面带来的变形,相应减少产生对墙体的推拉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相应的减少或避免多层砖混建筑顶层外墙窗侧或女儿墙外侧横向裂纹。 

  以上这些都是个人通过施工图纸、建筑书籍及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由于能力有限,难免有偏颇、错误、片面之处,敬请谅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