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多角度分析了寒冷地区砖混住宅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裂缝防治措施。 

  关键词:砖混;裂缝;分析   

  引 言    

  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因此一般在冬季来临前已停止施工,此时很多工程已经基本竣工或主体已经完工,但往往经过一个没有供暖的冬季后其砖混墙体往往会产生裂缝,严重时产生裂缝的房间可以达到50%,虽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了系列防止裂缝发生的施工措施,并且施工过程也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裂缝现象仍不能控制,因此导致施工单位在裂缝处理时倍加困惑,在与业主纠纷处理中处于被动局面。 

  裂缝即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其可以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反之则为微观裂缝,由于砖混结构的组成材料和微观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产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物理原因、化学原因、温度原因及结构性原因等。裂缝的形状与结构受力状态有直接关系,按其发生形状形式可分为表面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枣核形的以及斜角形的等等,但一般砌块结构中和结构物的变截面处剪应力同裂缝平行。  

  1、裂缝原因分析    

  1.1 内部原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混凝土裂缝一般分为因荷载和因变形引起两种。在砖混结构中裂缝经常出现在用户装修及使用前,因此可以排除荷载原因,而混凝土的非荷载裂缝包括结构因外界温度以及湿度变化,混凝土本身收缩等原因造成,其原理是因上述原因导致变形时其受到约束和限制而产生内拉应力,当局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产生裂缝。当混凝土由流态硬化为固态时,由于水泥的水化和混凝土内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的塑性逐步丧失,硬化后的混凝土体积产生收缩变形即塑性收缩,当产生该种收缩导致开裂后若不及时进行表面搓麻或二次振捣则其开裂将向内部延伸,最终导致混凝土部分全部开裂。该种裂缝一般杂乱无章,宽度较小,若进行后期浇水则可以形成混凝土的自愈,但该种自愈往往强度较小并不稳定。 

  砌体干燥收缩。由于组成砖混结构的砌体主要由砌块和水泥砂浆构成,砌块和水泥砂浆的收缩系数相差很大,当砌筑完成后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完成砌筑后由于水分蒸发较快导致砌块和水泥砂浆不能同步收缩体积而导致其产生裂缝。同时资料显示砌体过湿其收缩量可达0.1mm,该数值相当于温差20℃时的作用。而当墙体收缩过程中受到相邻构件的约束则可产生拉应力而加重裂缝扩展。 

  1.2 外部原因。温差变形。由于寒冷地区冬季和夏季温差较大,砖混结构在夏季施工时吸收太阳光热较严重,阳光直射下的混凝土在整个硬化阶段都处于比气温更高的状态下水化和硬化,现场测试资料显示其可高出大气温度10-15℃,导致混凝土骨料、水泥石都在膨胀状态下硬化,当到达冬季时混凝土则降至大气温度,其可达到-25℃,由于较大的温差导致较大的温度收缩值,而在相同条件下的砌体的收缩值比混凝土的收缩值要小一倍,因此该种情况下砖混结构的砖墙将对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约束而在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与砌块间产生裂缝,该种裂缝一般为倒八字裂缝和水平裂缝,在外墙刚度薄弱部位也可产生垂直裂缝。 

  1.3 其它方面。地基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一般出现在首层窗下,由于砖混结构的纵横交接处的沉降大于窗下部沉降。该种沉降可使窗下墙产生反拱现象而引起墙体上宽下窄的受拉裂缝,且其局部相对弯曲越大则裂缝越宽,尤其是当基础为毛石基础且其有探头石或冻土在基墙内,或回填土为冻胀土时最容易发生,该种局部相对弯曲与窗下墙及基础的刚度有关,其刚度越大则相对弯曲越小,裂缝宽度也越小;而当地基受到上部结构的压力导致产生下凹的沉降曲线,即“盆形沉降曲面”,该种沉降可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因此其一般集中在建筑物中部和两端,同时建筑长高比越大则越容易形成宽裂缝;由于窗间墙垂直压力较大,灰缝压缩多,而窗台上部为自由面压缩小,因此两侧的压缩差异在相交的窗角处产生集中应力而往往导致裂缝,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主体砌筑完成但未能交付使用,当气温下降砌体收缩,而地下部分温度较高,该两部分则可产生不同的收缩而导致首层窗下裂缝产生。   

  2、裂缝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材质。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组材材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值。在混凝土集料的选用中应尽量选用粒经较大的骨料,并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细集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并应合理控制砂率;尽量采用强度较低的水泥及干燥收缩值较小的品种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其干燥收缩值不同因此应尽量选用同种水泥施工;在同一水泥用量的条件下由于水灰比越大则其干燥收缩值也越大因此应尽量减少用水量;应尽量采用内比表面积小、需水量少的高质量、含有大量球形颗粒的粉煤灰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 

  2.2 施工工艺。在搅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不应过快以防止其堆积导致振捣不充分,其振捣时间以10-15s/次为宜,以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造成拌和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混凝土振捣应在其初凝后终凝前采用二次平板振捣器振捣,以便排除混凝土内沁水以及在石子或钢筋下面形成的空隙及水分以便于弥合其塑性收缩裂缝和气孔。 

  2.3 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可通过浇水降温措施来降低其硬化期间的温度上升而保证其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温度中硬化,同时减小混凝土硬化温度和冬季温度的差值,其降温周期应在整个硬化周期内进行,由于养护降温的浇水时间延长而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展,以防止贯穿裂缝的产生;同时刚刚浇筑的混凝土由于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中,该时段水泥水化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用水将碎石冷却、搭设遮阳蓬或掺加冰块等措施以降低其拌和温度来尽量保证其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中硬化的状态。 

  2.4 合理使用。在混凝土浇筑终凝后应尽量保证其处于正常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对于进人冬季但不能交付使用的建筑应采取措施提供一定量的供暖以保证室内温度不低于O℃,以减小混凝土的温差来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