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关键词: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一旦出现裂缝,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现浇板裂缝问题受到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的普遍关注,从图纸上注意到设计部门正运用设计手段通过加强构造配筋、设缝等措施进行预防。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所用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众多因素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值的重要因素,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2.2 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和施工养护原因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漏振、过振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完全排除,就降低了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性。混凝土硬化是在标注养护条件下进行的,施工现场的条件变数很大。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到位、硬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不能保证,都会导致混凝土中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散出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升温并与外界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差,混凝土早期脱水,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

  2.3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产生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时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使用荷载超负等都可以直接造成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在早期强度较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裂缝。施工中由于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行走频繁,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浇筑人员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都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2.4 预埋线管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将会使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房间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也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当管线较粗较多时,应当加大楼板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在管线密布区域,建议采用构造钢筋加密来加大板面的抗裂性能。

  2.5 设计中也存在问题,平面布局不合理、尺寸较长,伸缩缝、后浇带设置不合理。砖混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规范规定现浇楼板是50m,预制楼板是60m,有些设计人员习惯性把现浇楼板伸缩缝间距也设计成60m,还有就是超出规范不多1~2m且不采取措施或者采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现浇楼板的伸缩裂缝。

  2.6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构造钢筋的配置不够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7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有些工程就是因为地基有局部较软弱土、受污染土没有有效的全部处理掉,引起局部墙体下沉较多墙体裂缝从而楼板也产生裂缝。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

  3.1 温度应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混凝土相应的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体表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3.2 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水泥用量、水灰比

  水泥的水化热是水泥固有的性质,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内外产生温差,温差引起的应力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矿物成分的含量不相同,矿物成分中铝酸三钙水化产生的热量最大,速度也快,另外水泥细度越细,水化反应比较容易进行,水化放热量越大,放热速度也越快。因此根据水泥的不同矿物成分含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是预防裂缝的前提。

  3.3 浇筑方案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工地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的是龙门架,设备比较陈旧,工作效率不高,在天气炎热、操作人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时间,未做技术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迫不及待的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产生。这是结构受荷后产生的裂缝,施工中主要是楼板上施工荷载超载如:普通粘土砖堆放集中,塔吊吊运材料下落时吊笼对楼板的冲击等。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架,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产生裂缝,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个别的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扣件等,造成支架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

  3.4 养护方法

  混凝土失水会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而且因水化作用未能完成,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形成干缩裂缝。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4 现浇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4.1 在图纸会审时,根据施工经验对某些部位提出增强构造配筋,采用细筋密配,对现浇板在单元隔墙上留置温度变形缝,改善现浇板支座处的约束条件等建议,加强对温度裂缝的控制。

  4.2 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应充分考虑能否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没有达到拆模强度时,不得减少模板的支架。只允许立码两层砖。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基础上,应坚决杜绝蛮干的做法,这样才能使楼板结构裂缝这一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

  4.3 根据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浇筑方案,科学确定浇筑顺序和方向,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对施工缝的处理要符合要求。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减少水泥用量,在做配合比设计时按等和易性、等强度原则掺入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种种原因基础上,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适当采取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把混凝土裂缝控制在建筑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实践表明,只有从原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才能保证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安全、适用、可靠和耐久的要求,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混凝土裂缝问题仍是科研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志军,乔朋义.关于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方法探讨[J].华章,2010,(9):142-149.

  [2] 刘雪梅,成金花.浅谈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大众商务,2009,(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