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得到广泛的使用。与此同时,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个方面原因经常出现一些裂缝,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所以如何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从设计和构造、现场施工和材料方面提出了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措施,旨在实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设计;施工;材料;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问题,在建设工程中很常见,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后,会对结构造成损伤,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还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因此,如何预防裂缝就非常重要。 

  一、设计和构造方面的措施 

  指导思想:“抗”与“放”。“抗”就是通过适当增加配筋,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来抵抗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形。“放”就是通过留设变形缝,创造混凝土结构的自由变形条件,来释放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形。在设计中通常两者并用。 

  1.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不宜大于C35,宜选用C30;现浇混凝土楼板不宜大于C30,宜选用C25。因强度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大,水灰比越大,水化热温差就越大,就越易出现裂缝。 

  2、钢筋的选用及布置原则。钢筋宜选用热轧钢筋,不宜选用冷轧带肋钢筋。因冷轧带肋钢筋是热轧钢筋冷加工处理后的钢筋,强度虽然高,但已经无明显屈服点,延性差,对抗裂不利。关于钢筋的布置,根据裂缝计算原理,在同样满足强度计算的前提下,钢筋细而密布置比粗而疏布置抗裂效果更好。 

  3、关于现浇楼板厚度的取值,根据规范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因楼板厚度越小,水力半径倒数越大,相应产生的混凝土干缩应力就越大。根据工程经验,厚度小于100mm的楼板的温度收缩裂缝很难控制。 

  4、后浇带的合理设置。当上部建筑物长度较长时,或者对于大面积的地下室底板、顶板及侧墙,可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收缩后浇带,一般2个月后封闭,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度应力的影响,从而减少裂缝;对于建筑物地基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或者对于高层塔楼建筑和裙房相连处的部位,也可设置沉降后浇带,待主体结构封顶,大部分建筑荷载上楼,沉降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可减少沉降裂缝。 

  5、配筋设计措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如对于平面结构不规则应力较大处、房屋端开间温差大收缩应力较大处,除板厚适当增加外,配筋应双层双向加强;对于屋面板,建筑专业应采用保温设计,结构专业应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对于厚度大于150mm的楼板,根据结构受力板负筋可按分离式配筋不用拉通,但应在无负筋区域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与负钢筋搭接;为减少楼板角部开裂的可能性,在房屋层面阳角及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板上、下侧,在L/4范围增设直径与原面筋相同的双层双向@100的钢筋,也可考虑增设5根放射钢筋;对于管线布置较多的部位,板厚应加厚,配筋应双层双向加强,单根管线穿过处,管线上部如果没有负钢筋,则应布置附加钢筋网片来增强抗裂性能。 

  二、现场施工方面的措施 

  1、严把混凝土进场关,确保混凝土组成和配比保持不变。对于泵送混凝土,要控制好塌落度,严禁超出设计要求,塌落度不足时不得随意加水,因时间过长出现初凝的不得使用。 

  2、把控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开始的时间,避开混凝土在高温时凝固,因高温时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快,容易形成表面塑性收缩裂缝;避免雨天浇筑混凝土,因为会导致混凝土的实际配比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后振捣要充分,若振捣不足,混凝土密实度不够会影响强度,而且会产生塑性塌落易出现沉缩裂缝。 

  3、抹压和养护是防止混凝土塑性裂缝和早期微缺陷的最有效方法。混凝土浇筑后,抹压应及时跟上,必须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愈合混凝土凝结前已经形成的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尽早开始养护,对于普通混凝土,应该至少满足7~14的养护要求,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减少塑性收缩裂缝出现。 

  4、新浇筑的楼板面不得上荷载过早,吊车吊放的材料等集中荷载要放在梁上。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时,上荷载过早和吊车吊放材料时的冲击力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三、从材料入手,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抗裂优化设计。目前现浇楼板均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造商应根据建设方工程规模特点并结合市场经验,与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协商选择,确定出工程最终采用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以上为常用的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措施,若在设计、施工及材料方面能做好相关措施,则裂缝控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