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是一种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沉降、伸缩的改进措施,防止裂缝、变形等问题出现。作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其施工效果与工程整体质量的优良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改进后浇带施工技术与工艺,本文扼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工艺,使其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要求 
  由于钢筋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性与伸缩性有所不同,钢筋混凝土在膨胀性与伸缩性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裂缝。为了有效处理好钢筋混凝土因收缩变形产生的有害裂缝问题,如果采用变形缝措施,不仅影响建筑美观很可能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探究与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以解决诸类问题。当前,建筑物逐渐向功能多样化、体量大型化方向发展,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求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只有这样才能使伸缩变形、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 
  实际设计中,为了避免平面布局受到限制,在不要求设缝的前提下衍生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如图1。其实,该种施工技术设置了一条变形缝,控制和缓解因温度、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等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通俗地讲是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面积过大结构的建筑,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后浇带,经过一段特定时间后再做后浇封闭处理,使混凝土形成一个完整结构,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裂缝问题,避免出现了双梁、双柱等问题。由于后浇带一般处于断面大、钢筋密集、支模难度大的位置,落入的垃圾、杂物难于清理,成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可在基础底板、梁等位置上预留临时施工缝,这样就等于将混凝土整体结构分为若干份,然后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浇筑这些临时的施工缝,将混凝土连成一体,不仅解决了垃圾难于清理的问题,也利于控制裂缝问题,这就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最突出的优势,以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后浇带施工工艺 
  (一)材料的选择 
  处于考虑设置后浇带的目的,要求浇筑材料必须是膨胀混凝土或者是添加了膨胀剂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无收缩性。为了保证后浇带结构的强度,如果使用了添加了膨胀剂的无收缩性混凝土,最好在其中填入减水剂等外加剂,并在浇筑过程中做好振捣工作,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二)时间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收缩的构建在2个月内即可完成,但是对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础和结构而言,后浇带施工必须在沉降施工完全形成后实施。由于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基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高层板式建筑的施工量要大于裙楼的施工量,裙楼施工完后时高层板式建筑不一定完成施工,这样的话就出现了裙楼沉降在前,主楼沉降在后,有可能裙楼沉降大于主楼沉降,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就需要等主楼完全沉降后才可以进行后浇带施工。另外,如果工程工期较长,因季节性交替导致浇筑工作延后的话,要求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以免由于一时疏忽忘记实施浇筑工序。 
  (三)模板的预设 
  预设后浇带模板,需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正常情况下,要求模板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实施前完成预设,预设钢丝网模板时一定要保证钢丝粗细一致、网格大小均匀,否则会影响施工质量。注意,一定要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强度与刚性。 
  (四)混凝土浇筑 
  实施浇筑混凝土工作之前,要全面清理垃圾、排除积水,使构件表面保持干净。如果浇筑构件表面比较干燥,采取洒水措施尽量使其表面湿润,但是一定要注意洒水量,不可过分洒水。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则可进行浇筑工作。浇筑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包括:第一,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实施浇筑工作;第二,浇筑过程中要将钢丝模板的侧面压力严格控制在工程规范要求内;第三,浇筑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振捣,以免出现离析现象;第四,振捣时要避免接触钢丝网,以防使其遭受到破坏,控制好振捣棒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防治混凝土砂浆流失。 
  (五)后浇带施工缝处理 
  当垂直后浇带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在初凝的时候要进行压力水冲洗工作,前往不能错过或遗忘该项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施工设计图上充分体现出来,施工时派遣专人督促、监督此项工序。 
  三、建筑工程后浇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宽度设置的合理性 
  注意后浇带宽度设置是否合理的目的在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将混凝土结构整体分为若干联系板块,之后经过封缝处理使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受力作用角度分析,如果楼板或基础的钢筋处于正常情况,钢筋则不需要进行切割处理,这样做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求后浇带宽度最好不要超过1000mm,不要少于700mm,如果后浇带宽度过小或过大,就有可能要通过钢筋切割进行施工,在完成浇筑工作前再利用焊接技术将其连接上,才能避免楼板两端因受力过大所造成的垂变形问题。由此可见,后浇带宽度设置合理性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保护梁板后浇带结构的稳定,应做好加固处理,如图2。 
  (二)后浇带间距设置的合理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求后浇带间距设置根据施工设计图的留设进行施工,但是并不是一定要死板硬套地按照图纸进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结合多年施工经验总结到,矩状形建筑物的后浇带间距最好不要超过40m,最小的距离最好不要小于30m。除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温度也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考虑施工地区的季节交替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 
  (三)混凝土结构断面与后浇带断面保持一致 
  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与后浇带断面不能保持一致,很可能应为受力太集中导致结构出现变形、裂缝。为此,要求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与后浇带断面保持一致,才能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后浇带出现裂缝等。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内容,我们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原理、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在建筑领域,后浇带施工技术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得到广泛使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规范设计要求,科学、合理、正确地设计后浇带工艺,做好宽度、间距、位置的选择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工程出现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卫秀芳.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08) . 
  [2] 黄志锋, 陈建忠. 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2) . 
  [3] 罗成彬.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科技资讯, 20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