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屋面梁底裂缝的控制

摘要:文章已柳州市风华汽车装饰件厂车间综合楼为例,探讨框架结构屋面梁底裂缝的形态和分布,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屋面梁底裂缝;控制  

  柳州市风华汽车装饰件厂车间综合楼为二层框架结构,结构总长165m,设计分为4个结构单元。在工程监理过程中,针对框架结构屋面梁底墙体裂缝的质量通病,尤其是本工程二层西面为悬挑部分,外围填充墙无框架柱拉结,极易产生通长而较宽的温度裂缝,为此制定了若干技术处理措施,在本工程实施后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类裂缝,但已将其控制在预定位置并掩藏起来,达到了实用美观的良好效果。 

  1、常见的裂缝形态及分布 

  一般框架结构墙体裂缝出现在每个结构单元的两端,顶层屋面梁与填充墙交接处,从尽端向中部呈水平裂纹分布,裂缝在外墙面上较内墙明显。 

  2、裂缝成因 

  2.1温度变形和“温差”的原因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的2倍,分别是1×10-5/℃和0.5×10-5/℃。从10℃升温至20℃,屋面板和砖墙(均为42m长)沿纵向伸长分别为4和2mm,由此造成每个结构单元两端砖墙和屋面板结合面处错动位移各有1mm。 

  在20℃室内温度下,屋面板受热升温可达30℃,在砖墙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屋面板温度急剧升高10℃,这10℃的“温差”造成两端错动位移各有2mm。 

  上述两种因素造成端部错动位移合计有3mm。 

  2.2砖砌体的干缩变形 

  砌体在吸水时膨胀,失水时收缩,收缩率-0.1mm/m。填充墙砌体若在砌至梁底封顶时含水率较高,待天气干燥砖墙失水发生收缩变形,加大了墙与梁底结合面处的裂缝宽度。 

  3、裂缝控制措施 

  3.1设计提出的技术措施 

  3.1.1设置伸缩缝。本工程结构总长165m,设三道伸缩缝分成四个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长度为42m。 

  3.1.2屋面设置架空预制混凝土板隔热层,要求纵横两个方向通风良好,保证隔热效果。 

  3.1.3屋面砂浆找平层及隔热层按6m间距纵横分缝。 

  温度变形大,容易产生裂缝,设置飘檐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温度变形。3.1.4在女儿墙顶设置飘檐。女儿墙及墙边排水沟没有隔热层, 

  3.2施工技术措施 

  3.2.1把好材料关。选择合格的砖块体,严格控制砖块全出厂的砌筑时间,并避免现场堆放时块体遭受雨淋,致使块体湿透,含水率增大,干缩变形增大。当砖的含水率从平均饱和含水率到完全干燥状态过程中,其收缩量前期较小,越接近干燥状态时,收缩率大约占80%以上,收缩量在平均含水率为3.15%至完全干燥状态完成,要求停放一个月时间。 

  3.2.2严格控制好砂浆质量,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准确按施工配合比配料,必须用机械搅拌,且搅拌要均匀,拌合时间(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120秒,即拌即用,砂浆停放时间不能太长,砂浆拌成后3~4小时内应使用完毕。 

  3.2.3合理安排时间,抓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砖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确保灰缝饱满,不宜采用“条砌法”,即先铺长条浆,再将砖摆上去,此砌法的灰缝无法达到80%以上的饱满度,它的饱满度只在20%~40%之间。墙体砌筑前应先立皮数杆,确保灰缝平直,厚度均匀。墙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当砌至离梁底约400mm时,停下待墙体下沉稳定后再继续砌筑,待墙体干透后才能抹灰。 

  3.3设置控制缝 

  在屋面梁底外侧面增加一道装饰线条(60×60),线条由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外伸出来,并在线条抹灰层与填充墙顶部的交接面设置一道油膏滑动层,这样在发生温度变形时裂缝被控制在预定的位置而不外露出来。同时装饰线条还能起到防雨水渗透的作用。 

  4、结语: 

  由于此类裂缝成因的复杂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据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尚不能完全防止和杜绝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温度变形和砌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合理选择和应用本文提到的这些措施,可以使房屋墙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