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院落空间非居住功能的现代化模式研究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2-08-30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6.8 MB
  • 资料分类:学生专区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房地产改造项目在北京旧城中展开,对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北京旧城的整体格局和传统风貌正经历着严重的威胁。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认识的深入,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积极的对策,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极其迫切的问题。本文就是在此规划背景条件下展开的。
文章首先从空间的角度,通过宏观到微观的层层推进分析,明确了北京旧
城改造只有以传统院落空间为基础,深入到遍及整个旧城肌理的层面上,才能
更有效的保护北京旧城的整体风貌与格局。接着从功能定位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非居住功能在传统院落空间中现代化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文的第三章首先总结了传统院落空间居住功能的现代化模式应用存在的种种问题,随后对非居住功能在传统院落空间中的现代化模式创作的相关现状实例进行了剖析,并对实例引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指出“类四合院”非居住功能的现代化模式改造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外的地区应该得到适当的推广。第四章为“类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在空间特征方面的比较以及从城市综合效益的角度对北京旧城各种改造方式的总结与思考,探求了切实保护和发展北京旧城的正确规划思路和方法。第五章为传统院落空间非居住功能现代化模式的具体深入研究与分析,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分析,餐饮、商业、办公等多种现代化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的问题探索。
论文第六章是案例分析,结合理论对平安时代广场规划设计和朝阜大街城市设计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对传统院落空间非居住功能的现代化模式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