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层框架结构公寓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及任务书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9-03-1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53 KB
  • 资料分类:建筑设计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本工程为公寓楼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主体为五层,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主导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基本风压0.4 KN/m2,基本雪压0.5 KN/m2,楼板﹑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设计贯彻“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根据结构与建筑的总体与细部的关系。
先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恒荷载及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结构内力,接着用D值法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然后进行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的一组内力组合,然后进行计算配筋并绘图。此外还进行了室内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斜梁,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计算书用Word编辑,部分插图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内力组合用Excel辅助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针对施工安装过程的复杂性,用系统的思想并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对拟建工程的各阶段、各环节以及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安排的计划管理行为,本设计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在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
目 录
中英文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荷载计算 ……………………………………………………………………………5
2.1结构布置……………………………………………………………………………………5
2.2荷载设计值计算……………………………………………………………………………8
第三章:内力计算 ……………………………………………………………………………16
3.1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与内力计算…………………………………………………17
3.2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25
第四章:框架结构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38
4.1 内力组合……………………………………………………………………………39
第五章:框架结构截面设计与配筋的计算…………………………………………47
5.1框架梁的截面设计………………………………………………………………………47
5.2框架柱的截面设计…………………………………………………………………51
5.3 柱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57
5.4裂缝宽度验算…………………………………………………………………………58
第六章:基础设计 ……………………………………………………………………64
6.1 A轴柱下独立基础…………………………………………………………………………64
6.2 B轴柱下独立基础…………………………………………………………………………66
第七章:楼板设计 ……………………………………………………………………………70
7.1楼板的计算 ……………………………………………………………………70
7.2塑性理论内力计算…………………………………………………………………70
7.3配筋计算 ……………………………………………………………………………75
第八章:楼梯设计 …………………………………………………………………78
8.1建筑设计…………………………………………………………………………………78
8.2结构计算…………………………………………………………………………………78
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 ………………………………………………………………84
9.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84
9.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86
9.3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101
9.4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102
9.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106
9.6雨季的施工安排………………………………………………………………110
9.7施工工艺框图…………………………………………………………………110
结束语 ………………………………………………………………………………112
致 谢………………………………………………………………………………………113
专业英文翻译…………………………………………………………………………………114
参考文献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