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建筑内部装修种类繁多、设计新颖,为人民群众的消费、生活增添了情致,但与之相应的是消防安全状况日趋严峻,大量装饰装修材料特别是易燃、可燃材料的使用增加了场所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群死群伤事故,也给扑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此类火灾事故不胜枚举,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存在的消防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违法、违章装修的工程日益严重 

  目前,各类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执行《规范》者甚少,不按照《规范》规定进行防火设计。大部分内部装修工程普遍存在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装修;电器线路穿管不到位;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穿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表现在材料存放、施工操作、人员住宿混为一体,潜伏着严重的火灾危险性。有的现场存放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且无专用仓库,堆放混乱,随用随放;有的临时用电多、地点变化频繁,尤其是使用电刨、电锯、切割机等,用电量大,加上施工住宿人员在现场使用火炉、液化石油气等生活用火设施,乱拉照明用电,工地乱丢烟头,电工、焊工无证上岗,交叉作业,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防火意识差 

  在内部装修工程中,有的建设单位防火意识淡薄,在装修材质上选材随意,有的建设单位是为了领取施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需要不得已办理防火审核手续,但在施工中依然我行我素,对消防部门的意见置之不理,《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成了一纸空文。    

  (四)施工队伍管理混乱 

  目前大部分装修施工队固定工人较少,临时招募工人较多,且大多文化水平低,从业前没有经过消防知识、消防技术培训,在施工中,降低施工标准,随意性较大。再加上多数装修单位没有质量监督人员,偷工减料,造成许多装修工程未按国家规范及操作规程施工,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综上所述,迫切需要深入贯彻消防法律、法规,尤其是公安部61号令的贯彻落实,规范装修市场、装修企业行为,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减少、避免室内装修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二、规范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的对策   

     (一)加大消防查处力度 

  因内部装修均在室内进行,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发现,待检查时大多装修完毕而无法改正,即使最大可能的进行弥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作为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的监管机构,消防部门的监督员应当全面、快速、准确地查处违章。    

  (二)严把建筑内部装修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 

  内部装修工程消防火灾隐患的遗留大多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因此要严格把好这一关。在施工过程中,有的单位不按规范施工,擅自更改、砍掉或减少消防设施设备,有的材料使用不按设计要求,降低耐火等级,有的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简化工序、偷工减料,特别是在一些隐蔽工程上做手脚,造成很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竣工验收时,要检查所有的施工资料,特别是对装修材料的送检情况、隐蔽工程的记录,消防设施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实行严格的检查,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另外,未经消防验收的或验收不合格的,该查处的一定要查处。   

  (三)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建筑内部装修工程不进行防火审核,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多数建设单位和个人不了解建筑审核工作的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有的错误地认为土建工程已审批,室内装修工程不需要审批。因此,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对于做好建筑工程审核工作,预防火灾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相关的法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促使单位、广大群众树立起“预防火灾,人人有责”的消防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义务。   

  (四)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消防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对装修设计人员、建设单位人员要侧重于有关装修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培训,对施工技术人员要侧重于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培训,注意运用典型火灾案例,教育启发他们。装修和施工单位要制定培训计划,对设计、施工人员和临时招募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培训工作,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五)严格对装修行业的消防管理 

  装修公司水平不高,是造成目前装修工程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促使装修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配置相对稳定的装修队伍,同时自觉办理相应的装修资质和消防安全许可。监管部门应对装修公司的施工能力进行跟踪,及时取缔不合格单位的相关资质,用行政监管手段规范建筑装修市场。 

  总之,规范建筑内部装修,提高装修场所的消防安全需要建筑、消防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建筑装修行业强化队伍,完善管理,依法施工,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来规范市场,增强单位、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环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