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挡土墙由于要承受墙后土的侧压力,如果砌筑时不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很容易出现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位移、开裂等情况。对于出现位移、开裂等情况时,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证墙体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挡土墙开裂、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abstract: due to the retaining wall under the pressure side wall relatively, if not b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when, it is easy to appear strength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demand, cause displacement, craze, etc. to appear the situation such as displacement, cracking, careful analysis reasons, to take the right deal with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wall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crack, cause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某路一护坡工程,护坡下先砌筑带基础的挡土墙。在桩号200-220米处是一回填沟渠,由于时值雨季,工期催得紧,雨后不久就施工,施工队施工时未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在原沟渠底部建完挡土墙后,墙后填土时挡土墙产生位移,在原沟渠两端处开裂,经过分析位移、开裂原因后,全部拆除开裂部位挡土墙,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严格按照规范重新进行了砌筑。挡土墙位移、开裂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如下: 
原因一:时值雨季,地基在雨后施工,边坡不断渗水,未采取排水措施,导致地基泡水。地基泡在水中,会使地基土强度降低,大幅度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 
措施一:在下完雨天空放晴几天后,将地基处和墙后回填土位置之间挖土至原土层,将边坡渗水较多处垂直于挡土墙设置两根钢筋混凝土管导水,混凝土管的出口通到墙上泄水口后的疏水层位置,将导出的渗水在墙后挖小沟汇集到一集水坑内,用水泵将水排出至墙基础外污水井内,在地基保持干燥状态下进行砌筑施工。 
原因二:挡土墙后与泄水口相连接的疏水层施工马虎,未按图纸要求宽度和厚度设置,导致墙背土中积水严重,增大了对挡土墙的侧压力,同时积水会渗入地基,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挡土墙沉陷、开裂和倾斜。 
措施二: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疏水层,在铺设的混凝土管口和泄水口之间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和厚度设置疏水层,保证墙后渗来的水及时排出,避免墙后积水。 
原因三:石料在卸车后堆放不好,被泥水污染,导致石料表面粘上了污泥,致使砂浆的粘附力下降,导致基础和挡土墙的整体强度下降。 
措施三:调用一装载机卸石料。石料运到施工现场时,用装载机卸车,将石料用装载机卸到坚实、排水良好、干燥的地方存放,避免石料下沉、泥浆的浸泡污染。被污染泥浆的石料用钢刷擦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原因四:基础第一层石料砌筑时未坐实、挤紧,未将大面朝下,未铺灰坐浆,而是将石料随便排列砌筑,即将石料单摆浮搁在基土上,致使个别尖棱短边挤入土中,从而导致基础根部不实,产生不均匀沉陷。 
措施四:在砌筑第一层石料时,先铺一层砂浆后再开始砌筑挡土墙基础。在第一层石料砌筑时,一定要将石料的大面朝下,加大石料与地基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挡土墙的稳定性。石料应平铺卧砌,长面与基础长度方向垂直,互相交叉紧密排好,接着灌入砂浆,然后用小石块将毛石之间的缝隙填实,用手锤敲打密实,再将其余空隙灌满砂浆。 
原因五:挡土墙砌筑时,缺乏长石料或图省事,操作马虎不设置拉结石或设置数量较少,这样造成砌体拉结不牢,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砌体的承载力。 
措施五:在砌筑挡土墙时,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在立面上呈梅花状,基础和墙体同皮内每隔2米左右设置一块拉结石;每0.7平方米墙面至少设置一块拉结石。 
原因六:回填土使用了黄土,不符合要求,由于边坡有水不断渗出,回填黄土后水渗透入黄土中,回填后进行夯击或碾压时,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长时间不能稳定,加大了对墙体的侧压力,使墙体受到了较大的剪切力。 
措施六:回填土改用渗水性能良好的风化砂,在有水渗入的情况下,进行夯击或压实时不会产生软塑状态,减少了对墙体的侧压力,使墙体受到的剪切力减少。 
原因七:回填时用推土机一次性回填,未按规范规定分层回填,压实方法不当。土方回填采取一次回填到顶后,再进行碾压夯实,会由于填土厚度大,夯压机械的夯击影响深度达不到该土层的深度,往往造成上层土较为密实,而下层土仍然松散的现象,导致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附加下沉量大,承载力降低。 
措施七:挡土墙完工后养护一周,在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墙后土方回填。在回填前清除底部的积水、淤泥,直至挖至原土层。改用挖掘机分层送填,每层厚度300毫米左右,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水平分层铺填夯实,逐步抬高,避免挡土墙受到太大的冲击力。 
原因八:砂浆配合不合理,未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合比配制砂浆。配置砂浆时用小推车量体积方法配料,不按重量比配制,砂浆拌制不用机械搅拌,而用人工拌和。这样造成了砂浆配合比误差较大,拌制不均匀,从而使砂浆强度变异较大,强度难以保证,砂浆的均质性差,达不到要求的质量。 
措施八:砂浆配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根据实验室开具的砂浆配合比,采用磅秤称重的重量比方法配料,并扣除砂子的含水量,不得采用小车计量的体积配合比方法。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拌制砂浆,不得采用人工拌和,保证砂浆的质量达到要求。 
原因九:砌体中石块与砂浆粘结不良,存在瞎缝和砂浆不实等情况。砌体灰缝过大,砂浆收缩后与石块脱离,或石料砌筑前未洒水湿润表面,造成砂浆失水过早,或砌筑方法不当,采用铺石灌浆法,造成砂浆不饱满等,从而降低砌体整体性和强度。 
措施九:砌石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控制灰缝厚度,砌石前视气候情况适当洒水湿润石料,砌筑方法应采用坐浆法砌筑,过大缝隙用碎石填充,砂浆填塞密实。 
原因十:基础砌体上下各皮石缝连通,基础墙体出现通缝。基础砌体采用交错组砌方式,忽略了前后、左右、上下的搭砌,砌缝未错开,或施工间歇留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踏步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从而导致降低基础的强度和整体性。 
措施十:要挑选使用形状规则的石料,注意石料前后、左右、上下的交错搭砌,必须使砌缝错开,禁止重缝。施工间歇或流水作业需要留槎时,应留斜槎。基础出现垂直通缝应拆除重砌。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挡土墙在完工填土后,未出现位移、开裂现象。上部护坡建完后,经过两个雨季使用至今仍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