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钢筋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质量控制,是确保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做法时有发生,本文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作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控制;处理方法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严格遵照施工验收规范,加强钢筋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避免常出现的几点问题,是确保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工地混凝土施工现场,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849号《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有关规定,结合混凝土施工现场实际经验,对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几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1 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进场检验属于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1 送检钢筋与施工现场使用钢筋不符,取样不真实。 
  对此类问题,施工人员应严格做到从施工现场取样送检钢筋,监理见证送样,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施工中钢筋与送检钢筋相符。 
  1.2 钢筋进货渠道混乱,供货单与现场施工用钢筋不相符。 
  遇此情况,工地相关人员应做好每批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和供货单数量、质量是否与现场进货钢筋一致,并做好记录。 
  1.3 工地部分施工人员不熟悉抗震设防要求,漏检钢筋强度实测值复验项目。 
  每批次钢筋进场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抽样作力学性能检验。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复验强度实测值:即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2 钢筋连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接头面积百分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做到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 
  2.1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足的情况,对于钢筋连接中出现长度不足的质量问题,如采取返工困难或损失较大时,也可采取增设1-2根补强短钢筋,直径略小于原主筋,长度为35d的两倍。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未按要求配置等问题。 
  2.2 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缺漏箍筋,对于钢筋施工现场出现此情况,可采用开口式接箍或焊接箍筋补足。 
  3 梁、柱节点部位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工程梁、柱节点部位,由于纵横方向受力钢筋交叉,箍筋密集,混凝土下料振捣和钢筋绑扎安装都比较困难,极易形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应作为关键部分、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3.1 梁内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外受力较小处,并分开在柱两边设置,以减少接头面积百分率。 
  3.2 梁、柱构件核心区可采用开口焊接钢箍,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及混凝土浇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旁站记录,施工中发现偏位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 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4.1 在钢筋工程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梁、板底筋漏放或少放垫块,要求梁、板钢筋布置好后,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实测实量记录,监理人员做好旁站工作,发现偏差及时督促施工人员纠正。钢筋加工时,要认真复核检查梁、柱箍筋内净尺寸,并作好实测实量检查记录。 
  4.2 梁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对结构承载力有重要影响,在钢筋安装检验批验收时,应单独检查验收保护层合格点率,确保达到90%以上,不能按一般项目合格点率80%控制。 
  在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中有关人员应掌握好宽严尺度,执行规范、标准要求,充分体现规范的严密性。对常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控制,认真处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849号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