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对建筑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大型化、群体化、高层化和地下化。进而促使我国工程建筑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工程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质量追求的完美以及建设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对于整个工程建筑施工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目前,对因混凝土结构出现的施工裂缝的解决的重要措施之一则是通过后浇带技术来缓解。加强对于建筑后浇带技术,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1 后浇带技术内涵阐释

  众所周知,现代高层建筑大多是集整体地下商场或整体地下停车场、多层裙楼商业和塔形住宅楼或办公写字楼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体。因而,横向出现超长结构、竖向出现大高差结构。超长结构会在不同的温度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与膨胀;大高差结构由于高低处沉降不均会产生裂缝。主要缘于这两种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会产生较大的有害裂缝。这些有害的裂缝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所谓“后浇带技术”(post-cast strip)一般是指“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规范的约束下对基础、墙体、横梁和楼板进行留设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部分,通过构建的自然物理收缩或膨胀的原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将多个结构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需要注意的,由于不同的材质其收缩与膨胀性不同,这直接要求我们应当根据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浇注。同时,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操作过程之中,要防止由于施工时间、强度等不同性而导致新的建筑裂缝的产生。

  2 高层建筑后浇带设置的基本要求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后浇带技术可以较好的克服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整体构建的收缩和沉降差产生的裂缝。尤其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季节之中进行的混凝土进行凝结、硬结之中会收缩,进而产生温度应力,如果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则很有可能使得构件之中出现有害裂缝,进而直接威胁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对于不同的材质进行温度应力的考虑,进而预留相应的裂缝,在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成后和沉降差基本终结后进行后浇带浇筑,这样则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得到保障。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后浇带技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层建筑后浇带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如何运用后浇带技术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对间距合理性进行思考,并在图纸上进行显著标记,同时需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注重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思考。从工作经验来看,对于整板大体积结构的超长基础,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底板后浇缝最大间距一般为30m~40m。当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底板后浇缝最大间距距离可延长至50m。如果超过50m的结构可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然而对于基础顶面以上矩形建筑物的间距距离控制最大应不超过40m,而最小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时间、地理位置)不小于30m。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堵头板、密目钢丝网进行必要的封堵。当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在接口处支模,留成斜槎,这样会导致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使得等级强度不能满足达不到设计要求,尤其是地下室的底板,比较容易产生渗水等现象。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后浇带的宽度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并不是将整体结构随意切割成零散的版块。例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楼板或基础而言,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切割与断开起受力作用钢筋。如果不能够较好的处理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则很有可能导致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动,进而会对财产安全、施工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确实很大,需要对受力钢筋进行切割,那么就要在浇筑后浇带过程中将其焊接联接,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一般情况下认为,后浇带的宽度要求一般为0.8m~1.0m。而大板基础的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带两侧用Φ2铁丝网拦隔,并用钢筋加固即可。

  3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经验

  第一,从高层建筑后浇带的位置选择来看。高层建筑后浇带位置选择一般会选择在建设整体混凝土构建之中所受力度最小的一部分。从剪力墙的中部一般不设置后浇带,但会选择在板与梁的反弯点附近。因而这就避免了因弯矩和剪力过大而导致的自身压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部分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一致,这是为了以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而后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的情况;

  第二,从高层建后浇带施工层面来看。高层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往往要设置为700mm~1 000mm,而宽度则一般会设计为八百毫米。在具体的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定位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到钢筋定位的精确则,则直接会影响到后面的施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之中,笔者认为在钢筋定位过程之中,需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钢筋连续性原则;第二,质量化原则;

  第三,从构建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混凝土层面来看。构建高层建筑后浇带混凝土应当配合膨胀剂、外加剂进行使用。其整体要求应当与高层建筑实际需要相结合。例如:在大板整体基础超长结构的膨胀加强带时,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带外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15%,带内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3%。在强度等级中应提高5MPa的膨胀混凝土浇筑,这样可采用连续式或间歇式循环浇筑而不留后浇缝。但且由于边墙受施工养护和温差影响较大,每段之间设一道2m宽膨胀加强带,应以50m左右分段浇筑。然而带两侧设钢板止水板,浇筑后14天可用大膨胀混凝土回填。再使用密孔铁丝网拦隔时,应加强带的两侧用。以防小膨胀砼混入加强带。在浇筑时,先用小膨胀砼从一侧浇筑,浇至膨胀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砼浇筑加强带,然后再用小膨胀砼浇筑另一侧,如此循环下去,实现无缝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合需要通过精确的实验来进行添加,而不能因为图“省事”而任意增加或减少。所有膨胀剂、外加剂均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合格证明。在选择之中,需要对其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膨胀剂的增加量直接影响到最终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从国家标准以及个人经验来看,其误差必须控制在2%之内。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切记要注重其均匀性。如果加入外加剂、膨胀剂的后浇带混凝土没有搅拌均匀,则很有可能直接造成人为的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可以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间,加入膨胀剂和外加剂后,可以采用强制搅拌机,进而保证其搅拌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浇筑过程中,需要对于水与温度进行控制。不能够随意增加水量,同时温度不能过高(小于35℃),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浇筑间隔不能超过两个小时。于此同时,为了控制后浇带的密实度,机械振捣必须控制好,一般由里向外、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振捣,且振捣连续性要好。当振捣时间大于70min,才能进行抹压收光处理,有效的振捣以及收光。这样可以降低沉降裂缝的产生。最后,后浇带浇筑完毕,还要进行正常的养护,常用的方式是覆盖麻袋、加水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超过14天。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层建筑后浇带内涵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以及其后的施工对于高层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应当加强对于高层建筑后浇带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对于后浇带进行合理设计。加之有效的施工管理,加强对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之中的重要环节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总体质量与安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武兵.高层建筑后浇带的留设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9(6).

  [2]喻玉芬.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技术对比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 2009(4).

  [3]谭清.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09(12).

  [4]王晓.高层建筑中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资讯,2010(15).

  [5]潘志远,党时泽,陈宗林.浅谈某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