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在做完桩基小应变试验后,发现了大面积的桩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缩径现象,尤其靠近河道西侧的几条轴线处出现了断桩。经过分析认为,沉管灌注桩工艺属挤土施工,设计根据规范控制桩的中心线间距应不小于3.5倍的桩直径,而且施工时实行顺序跳打,但仍不能避免土层对临桩的挤压,特别是上部比较软弱的土层,在施工后地面土隆起,由于表层土的隆起,使临桩出现真空抽吸现象,致使该处出现缩径甚至断桩。且延长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施打,减少土层对临桩的挤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判定。

  关键词:灌注桩,工程项目,控制,质量,施工

  一、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的控制要点
  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要求
  质量控制中,首先要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建筑桩基设计等级的要求,沈阳市市区范围内的高层建筑都采用桩基设计等级5级的桩基设计等级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摩擦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a(a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规范第3.4.6条的规定;

  二、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前的控制; 
  工程施工前应在以下方面加以严格控制: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用的机械设备数量、型号,施工作业人员组织及特殊工程上岗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打桩施工顺序,施工技术措施及有关参数指标等;核查施工必备的检测工具和仪器的准备工作,经纬水准仪和卷尺准确有效(年检),测距绳锤、坍落度量仪等;砂、石、水泥、钢材和焊接接头以及桩身混凝土配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水泥、钢材和焊条、认真审核其质保资料,所有材料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认真复核轴线和桩位,特别着重校核建筑物放样定位点;桩机的安全检测,取得“建筑机械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桩位情况制定成桩顺序,并做好成桩标记,尽量减少沉桩设备调头。
 
  三、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中控制的要求; 
  沉管灌注桩为隐蔽工程,只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监理人员应旁站监理,在施工中抓住以下几个控制点:钢筋笼制作的控制;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钢筋笼制作应控制以下几方面:钢筋原材料质量,应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钢筋笼的长度、钢筋根数、焊接质量;钢筋笼的直径几何尺寸。钢筋笼应按类堆放,防止错用、误用。对钢筋笼的主筋、箍筋、加劲筋等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控制。施工顺序的控制要点:防止软土地区桩基“跑位”的发生,安排的顺序应符合施工要求,且加强待施工桩位的观测和测量。沉孔的控制要点:开打前用校正仪从两个方向控制和核试验沉管的垂直度,沉孔过程中严格按双控(桩长和贯入度)要求控制,记录或核对有关施工记录,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成孔结束后抛石听音,如根据回音确定为已进水或泥(音不脆),则在管内先灌入1.5m左右的混凝土封底;混凝土要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混凝土浇注控制要点:混凝土灌满后方可振动拔管,根据成桩后的桩顶标高确定(须事先依据管内径,配比及充盈系数计算出,而复打法的第一遍必须灌至地面),在拔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核查管内混凝土下降情况,另外见证取样制作试块;钢筋笼控制要点:混凝土灌至接近钢筋底标高时旋转钢筋笼,并根据桩顶标高事先计算好吊筋长度,若浇筑中发生吊筋滑脱等异常情况,则复打重新旋转钢筋笼,以满足设计要求;拔管控制要点: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10几秒钟,方可开始拔管,并按0.6~0.8米/分钟的拔管速度提升,要点是拔10秒停10秒,直至拔管结束;充盈系数的测量:事先根据设计充盈系数计算出混凝土浇入量,再依据折算成水泥用量,在施工前严格按配比过磅,浇灌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及水泥用量。混凝土灌注的控制;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工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相关规定。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为:浮笼控制,第1次混凝土灌注时操作须放慢、混凝土量要少,以防浮笼发生;控制桩顶的标高;控制好拨管速度,以防发生缩桩、断桩,同时桩顶浮浆层应保持足够高度。桩身强度;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混凝土质量。虽然钢筋笼的制作简单明了,但现场仍发现钢筋笼下料长度不够、焊缝长度、外观和质量、加劲箍与主筋的位置关系、箍筋间距过大,弯钩角度向内伸露妨碍将来导管的提升等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地方。钢筋笼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装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在工程施工中桩身质量在于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因此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沉管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处理措施: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m~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四、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时常见的问题
  断桩的处理;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在做完桩基小应变试验后,发现了大面积的桩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缩径现象,尤其靠近河道西侧的几条轴线处出现了断桩。经过分析认为,沉管灌注桩工艺属挤土施工,设计根据规范控制桩的中心线间距应不小于3.5倍的桩直径,而且施工时实行顺序跳打,但仍不能避免土层对临桩的挤压,特别是上部比较软弱的土层,在施工后地面土隆起,由于表层土的隆起,使临桩出现真空抽吸现象,致使该处出现缩径甚至断桩。而且河道西侧有因标高不够人工回填了一部分土,分层夯实碾压不够,加之雨水天气较多,土层有向河道滑移现象,可能在混凝土终凝不久就受到外力扰动,导致断桩。在后续处理方案中,针对原打完的桩缩径较严重的,进行补强处理;将河道西侧的几条轴线处断桩废弃,请设计在原桩位附近补新桩,钢筋笼长度由原来设计的6.5m增加为10m,河道西侧的几条轴线处重新回填土,分层夯实碾压。仍然施行跳打,严密监控先打的桩在地面的偏位滑移。且延长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施打,减少土层对临桩的挤压。隔层;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拔管速度较快的话,就容易造成桩身隔层,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骨料粒径不大于30mm,拔管速度不大于1m/min,应随着密振慢拔。混凝土灌注桩质量判定;准确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方法是静载检验,虽然费用高、时间长,但是准确可靠,现场也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控制过程主要是控制沉管法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制和灌注等三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控制,确保桩基础子分部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工程承载力的要求,采用沉管灌注桩基础是合理明智的选择。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简单,此种地基方案,质量容易控制,造价较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当然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