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泥量较高的机制砂应用到工程中,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性能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减少高含泥量机制砂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性能和经济性的不良影响,就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机制砂中的含泥量,同时又要保留其中的石粉含量。本文就河滩料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降低含泥量的研究。 

  集料是混凝土主要的组成部分,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其各项性能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且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也有较大的影响。粗集料中的含泥量与细集料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认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的是细集料(砂子)的含泥量。
 
  集料中的泥土对减水剂分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从而致使减水剂达不到预期的减水效果,更引发了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过快现象,对混凝土后期强度也有副作用。相关文献表明砂子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混凝土工作性来说,它影响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来说,当砂子含泥量超过3% 就会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有影响。在工程中,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过快,一方面不利于混凝土的运送,另一方面不利于工人施工,一般都是通过提高外加剂的掺量或者增加用水量来解决的,外加剂掺量的增加,提高了工程的成本;而用水量的增加,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有效减少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含泥量的方法,从源头(机制砂生产线)控制机制砂中的含泥量,对砂场制砂工艺进行改进。通过调整砂率,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也要保留其中的粉料,因为机制砂中所含的细粉能替代部分掺合料,与水泥净浆共同填充包裹砂粒,这样既增加了胶凝材料的浆体,又减少了胶凝材料的用量,同时还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1.砂场工艺改进 
 
  1.1传统机制砂生产工艺 
 
  砂场原有的生产工艺,首先石料进行筛分,筛分之后的原砂直接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清洗池进行清洗。其余部分进行破碎筛分,达到成品粒度要求的物料被送到洗池清洗,清洗后由成品输送带输出即为成品;未达到成品细度要求的物料从振动筛返回制砂机重新加工. 
 
  1.2砂场工艺改进方法 
 
  由于砂场采用的原料是从河流里面挖出的鹅卵石,经过对其制砂原料和原有生产工艺研究,得出机制砂中的含泥量主要来源于鹅卵石中所含有的原砂,因为为了进一步减少机制砂中的含泥量,根据现有条件,对其原有制砂工艺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制砂原料鹅卵石进行筛分的同时,用流水进行清洗,这样不但对鹅卵石中的原砂进行了初步清洗,也清洗掉了鹅卵石上附着的泥土。 
  (2)更换振动筛的筛网,要求筛孔不大于5mm。 
  (3)原砂提升出加水(加强对原砂含泥量的清洗)。 
  (4)减缓减小流入机制砂池的水量,同时加大机制砂池的容量,使粉料不被冲走。 
  (5)提料斗底部添加一层细孔铁丝网,保证粉料能被正常提起。 
 
  2.试验 
 
  2.1含泥量 
 
  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对砂场生产的机制砂进行含泥量测试。 
  通过表6和表7可知,用改进后的机制砂试拌同样配合比的混凝土,当同样满足工作性能的情况下,不但用水量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且7d抗压和28d抗压强度都强于前者。 
  
  通过对机制砂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与改进前生产的机制砂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机制砂含泥量过大是导致砼塌落度损失过大过快的主要原因。 
  (2)本方案能有效的降低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含泥量,改进后的机制砂,试拌混凝土,能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利于混凝土的施工,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