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专业范围内,施工单位、设计院、甲方和科研是几条主要的线路。当然,非专业范围内,也有许多人从事公务员、财会金融乃至投资创业,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先把专业内比较热的就业方向总体评价一下:
 
在工作前,要考虑清楚工作后的图景,是要生活上的娱乐,还是业务上的精进。因为,进施工单位,很难谈得上生活上有娱乐(因为现场的工作实在很繁琐、纠结);当甲方,主要是繁琐的交流和沟通,但业务上却很难有实质成就(某个工程的甲方,其实并不参与工程的实质设计和施工,最多输出模棱两可“理念”);去设计院,下了班就能专心生活,其工作压力虽然不如施工单位,但晋升空间不足;去科研,尤其是去好的高校和研究院,工作压力也不小,会影响平时生活的。可以说,压力大的工作,事业发展空间也足;生活愉悦的工作,晋升空间一般不大。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一般要求学历不高,主要是在工地现场实践培养,所以本科学历则可胜任。在施工单位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如何施工组织管理,如何与各方人士打交道。只要能摸透现场的各种环节,今后再考出一个一级建造师证书,通往项目经理的道路就敞亮多了。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对学历和在校成绩有要求。设计院虽说分国企私企,但是在当今的环境下,两方面的差距在缩小(国企的优势在于垄断,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优势也会被竞争对手的投标价所消解)。去设计院工作,应届生应该重视的问题除了薪酬之外,是该公司的工作模式是否规范正式。一些好的私企,设计出图非常严谨规范美观。反而是一些国企,出图质量低,给施工单位识图带来很大的困难。
 
去设计院,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是基本功,还要熟读规范和掌握各种设计软件。早日考出一注(结构、岩土或建筑师),则会令前途不可限量。
 
科研单位
 
搞科研,要看去什么样的高校,去985、211会令人压力山大。当然,现在若非海归资历,一般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除非在校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也很难进211高校。在高校里当老师,前期比较辛苦。从博后、讲师的位置达到副教授这条路上,需要不断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地方、部门科研基金。一般来说,博士期间的学术积淀会决定着将来在科研上的成绩。35岁前如果不能成为副教授,则将来很难在学界有较高地位了。无论如何,等成为副教授后,就处于进退可据的地位了,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在外面拉项目接私活,财源广进。
 
副教授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副高级职称。对于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来说,评职称也很重要,成为副高级职称并有注册师证,在求职时会非常有优势。
 
开发单位
 
至于去甲方,这里主要指房地产,则对职称没有要求。一般而言,进了房地产则意味着往管理的方向发展,除了行业的基本功之外,将与土木行业渐行渐远。想从甲方的岗位跳槽到设计院行业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房地产需求的是具备领袖气质的人,培养气场很重要。在年轻时,会常驻现场,工资高,也辛苦。至于度过这段苦日子后将怎么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造化。
 
建筑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极大,兹事体大,各个岗位在非自由市场环境下都成了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政府限购了,或者抬高地价了,甲方拿地的资本周转不灵,设计院就没了口粮,施工单位就只能就地解散;对于基础建设项目而言,也是如此,之前高铁建设受冷遇,铁路相关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也都只能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