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搭拆方便,成本低廉在施工现场得到广泛采用,成为外脚手架搭设的首选型式,但随着应用的普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重大倒塌事故,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和警惕,尤其是质安部门必须将其列入日常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管理我们认为应着重于以下二个方面,即专项技术方案的审核和施工现场日常监控,以下就此二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和建议,供广大安全技术人员参考。
         一.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虽然对脚手架在满足构造要求前提下,当适合规范的特定条件时,在一定搭设高度范围内,某些外脚手架可以不作力学性能计算。但浙江省,尤其宁波市,按地区标准,脚手架受必须全封闭,脚手板应层层满铺以及基本风压往往大于0.35KN/M2等条件制约,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力学计算,所以对该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时,除应审核其适用性、构造合理性、操作安全事项等以外,均必须对脚手架计算书作详细认真的审定。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当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不能确实履行职责时,往往出现专项方案由工地资料员代劳,此时除一些文字性说明尚能应付外,其计算书或由电脑拼凑或借用其他工程资料,往往与工程实况严重不符,若以此指导施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应引起各级审核人员高度警惕。
         外脚手架计算书的审核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者应了解工程建筑结构实况,审核脚手架各项几何参数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包括柱距、排距、步距和总高度是否合理,内排立杆与墙体间距的确定能否满足建筑装饰要求等;
         2.脚手架作业层施工荷载的取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与施工实际荷载是否相适应,结构施工阶段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作业层层数的确定能否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作业层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立杆的稳定性与满足总施工进度计划);
          3.脚手架外部参数的选择是否与工程地所处环境相一致,如基本风压取值,地面粗糙度类别,脚手架背靠建筑物状况等均应认真与工程实际情况一一核对;
          4.对于普遍采用柱距1.5M,排距1.2M,步距1.8M 的常规脚手架,除纵横向水平杆件计算可以省略外,重点审核立杆的稳定性、主扣件即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南方做法)及连墙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等各项技术指标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沿海地区基本风压大(高达0.40~0.50KN/M2),地处淤积平原地耐力低(仅为50KN/M2~80KN/M2),连墙件扣件抗滑能力及地基承载力复核显得尤为重要,脚手架顶层处扣件往往应采用双扣件,地基必须作人工处理,当采用通长木垫板时,立杆处垫块长度取值不宜大于500MM。
         5.脚手架施工方案审核时还应注意剪刀撑的布置,纵横方向均应设置。
         6.对于采用电脑软件编写的计算书,因某些电脑程序编程欠妥(目前该软件尚未经国家专门机构审核颁布)或因操作者原始数据输入不当,往往存在局部不妥乃至错误,因而“迷信”不得,也应认真审核。
         二.脚手架的现场安全技术管理:
          1.脚手架编制者及公司质安人员应对操作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除向操作者交代各项构造要求,安全事项外,重点指出本工程脚手架各项几何参数,必须避免操作人员按“常规”凭经验自行作主随意搭设;
         2.必须禁止不作地基处理,不按计算书要求铺设立杆下垫块或垫板,甚至在虚土上架设立杆,而为应付安全检查事后补做“硬”地坪,伪造脚手架已作地基处理假象而给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重点检查连墙件数量、质量,其布置与计算书规定是否一致,转角处是否加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钢性连结,该双扣件的有否遗漏,连墙件架设与架体进度是否同步等等。
         4.因脚手架步高与建筑层高的矛盾,往往不相一致,当连墙件作局部调整时要坚决避免连墙件位于立杆中部附近,造成立杆在风压与轴向力联合作用下,加速立杆失稳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连墙件偏离主节点不应大于300MM,不应上斜连结;
         5.脚手架应满铺,当其与墙体间距大于150MM时,应三步一封;
         6.在搭、拆过程中工地安全员应切实到位,履行职责,平时要加强巡查,处理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项安全隐患;
         7.在施工阶段,尤其在装饰装修阶段要避免“遍地开花”同时作业,要监督好实际施工操作的作业层数与计算书规定的作业层数的一致性,避免施工荷载超载危及安全。
         以上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对工地上较易发生的外脚手架安全问题的初步探讨。外脚手架安全管理系动态性质,涉及面广,以上所述纯属浅谈,文意不求全面,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望同业同行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