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音乐厅是国内首个“全浮建筑”。音乐厅是所有剧院工程中被公认为最复杂的,而上交音乐厅又位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周边多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使得音乐厅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因而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量在地下进行。加之地铁10号线又恰从工地边经过,离音乐厅最近的地方只有6米,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为隔开地铁噪声,设计师提出让两座演奏厅坐在“弹簧”上。深达16米的地下结构整齐地布满了钢筋水泥支墩,隔振器安放在水泥支墩上。小演奏厅底部60个水泥支墩上安放了94只隔振器,大演奏厅底部108个水泥支墩上安放了204只隔振器,音乐厅就这样被安放在这层“席梦思”般的隔振器上。这项技术在国外已被普遍运用,但在中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为国内第一个完全浮在隔振器上的建筑。

从观众入口处沿着扶梯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上交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乐团未来会在这里建立一个交响乐“博物馆”,及音乐普及观众体验区,在入口大厅随时听到四重奏或其他小型演奏会。长廊一侧,同样位于地下的主体部分,是一个1200座的大演奏厅(音乐厅)和一座具备高品质录音功能的400座室内乐演奏厅(室内乐厅),即前面提到的“席梦思”上的两座演奏厅。大演奏厅结合传统的“鞋盒型”和现代的“梯田型”两种设计形式,观众座席分设在高低不同的多个区域,包围位于中心的舞台。其中,6块反射板不仅能反射声音,使之更加丰富饱满,还能用作投影屏幕,能上演多媒体交响乐。400座的室内乐厅则有12块可分别升降的舞台,形成变化多端的舞台空间,观众可依据演奏形式的变化,或围舞台而坐,或排列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