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贯穿于自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安全工作存在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也就是说哪里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哪里就有伤亡事故的可能。安全监理不仅要监督检查各部位安全防护措施的贯彻落实,还应该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安全技术,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各类伤亡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一、土方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中土方工程量很大,特别是山区和城市大型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土方工程施工的对象和条件又比较复杂。如土质、地下水、气候、开挖深度、施工现场与设备等,对于不同的工程都不相同。施工安全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历年一发生的工伤事故不少,而其中大部分是土方坍方造成的,当然其中还有爆破、机械、电器的伤害等事故。

    1.施工准备工作

    1)勘查现场,消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   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开挖土层的地质、水文情况、运输道路、邻近建筑、地下埋设物、古墓、旧人防地道、电缆线路、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消除施工区域内的地面及地下障碍物。

    2)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3)保护好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4)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

    5)需要做挡土桩的深基坑,要先做挡土桩。

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方案。

    2)如开挖的基坑(槽)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3)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在国坡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堆土附加侧压力。

4)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等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基坑开挖要注意预防基坑被浸泡,引起坍塌和滑坡事故的发生。为此在制定土方施工方案时应注意采取排水措施。

3.安全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

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c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4)基坑开挖应严格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歧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5)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6)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7)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8)爆破土方要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二、脚手架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例如砖墙的砌筑、墙面的抹灰、装饰和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在其近旁搭设服手架,以便在其上进行施工操作、堆放施工用料和必要时的短距离水平运输。脚手架虽然是随着工程进度面搭设,工程完毕就拆除,但它对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会拖延工程进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施工施工需要,工人操作就不方便,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效也提不高,脚手架搭设不牢固,不稳定,就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伤亡事故。因此,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等决不可疏忽大意轻率处理。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脚手架的种类也愈来愈多。从搭设材质上说,不仅有传统的竹、木脚手架,还有金属钢管脚手架。金属钢管脚物架中又分扣件式、碗扣式、门式,品种繁多。从搭设的立杆排数来说,又可分单排架、双排架和满堂架。从搭设的用途分,一般来说,脚物架分为下列三大类。

1.外脚手架

   (1)单排脚手架   它由落地的许多单排立杆与大、小横杆绑扎或扣接而成,并搭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围。主要杆件有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剪刀撑、斜撑、抛撑底座等组成。若用扣件边接,扣件有回转式、十字式和一字式三种,都应按规定与墙体拉结。

   (2)双排脚手架   它由落地的许多里、外两排立杆与大、小横杆绑扎或扣接而成,并搭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围。主要杆件有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斜撑、抛撑底座等组成。若用扣件连接,扣件有回转式、十字式和一字式三种,都应按规定与墙体拉结。

2.内脚手架

1)马凳式里脚手架   它用若干个马凳沿墙的内侧均摆,在其顶面辅设脚手板,凳与凳之间间隔适当的距离加设斜撑或剪刀撑而成。马凳本身之可用木、竹、钢筋或型钢制成。

2)支柱式里脚手架   它用钢支柱配合横杆组成台架,上铺脚手板,按适当的距离加设一定的斜撑或剪刀撑而成,并搭设于外墙的内面。

3.工具式脚手架

1)桥式升降脚手架   它以金属构架立柱子基础,在两立柱间加设不大于12m长、0.8m宽的钢桁架桥组成。桁架桥靠立柱支撑上下滑动,构成较长的操作平台,它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2)挂脚手架   它将挂架在墙上或柱上事先预埋的挂勾上,在挂架上铺以脚手板而成,并随工程进展而逐步向上或向下移挂。

3)悬挑脚手架   它是采用悬挑形式搭设,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支撑杆式脚手架,直接用金属脚手杆搭设,高度一般不超过6步架,倒换向上使用;另一种是挑梁式挑脚手架,一般为双排脚手架,支座固定在建筑结构的悬挑梁上,搭设高度系根据施工要求和塔吊提升能力确定,但最高不超过20步架(总高20~30m)。此类脚手架已成为高层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形式之一。

4)吊蓝脚手架   它的基本构件是以φ50×3.5钢管焊成矩形框架,按1~3m间距排列,并以3~4榀框架为一组,然后用扣件连以钢管大横件和小横杆,铺设脚板,装置栏杆、安全网和护墙轮,在屋面上设置吊点,用钢丝绳吊挂框架,它主要适用于外装修工程。

4.脚手架的基本要求

    脚手架是为高空作业创造施工操作条件,脚手架搭设得不牢固、不稳定就会造成施工中的伤亡故事,同时还须符合节约的原则,因此,一般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1)要有足够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保证在施工期间对所规定的荷载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不变形、不摇晃、不倾斜,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要有足够的面积满足堆料、运输、操作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构造要简单,搭设、拆除和搬运要方便,使用要安全,并能满足多次周转使用。

4)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材施用,尽量节约用料。

5.脚手架的材质与规格

   1)木杆常用剥皮杉杆或落叶松,因其坚韧、质轻,而桦木、椴木、油松由于质地欠坚韧,易腐朽及有枯节,一般均不使用,杨木、柳木质脆易折,一般也不宜使用。当使用木杆搭设脚手架时,立杆和斜杆(包括斜撑、抛撑、剪刀撑等)的小头直径不小于70mm;大横杆、小横杆的小头直径不小于80mm;脚手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

   2)竹杆一般采用三年以上楠竹,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连通两节以上的竹杆都不能用。轻度裂纹的竹杆可用14~16号铁丝加箍后使用。用竹杆搭设脚手架时,其立杆、斜杆、顶撑、大横杆的小头直径不小于75mm,小横杆的小头直径不小于90mm

   3)钢管材质一般使用Q235钢,且符合GB/T700-1988标准。各种杆件均应优先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如缺乏此类钢管时,也可采用同样规格的无缝钢管或用外径50~51mm、壁厚3~4mm的焊接钢管或其他钢管。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4.5m为好,这样长度的钢管一般在25kg重以内,适合人工操作,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以2.1~2.3mo 为宜,以便适应脚手架的宽度变化。

6.施工荷载值

   (1)承重架(包括砌筑、浇筑混凝土和安装用架)  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为300kg/m2,为与国际荷载单位相统一和符合我国荷载规范的要求,于是就定为3000N//m2,为了明确这3.0kN/ m2,荷载值的定义,相应指明脚手架上的堆砖荷载不能超过单行侧摆四层。

2)装修架  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值规定为2000N/m2,或2.0kN/m2

7.多立杆式脚手架

1)基础构造  竹、木脚架一般将立杆直接埋于地基土中,钢管脚手架则不将立杆直接埋于土中,而是将地表面整平夯实,垫以厚度不小于50mm的垫木或垫板,然后于垫木(或垫板)上加设钢管底座再立立杆。但不论直接埋入土中,还是加垫垫木,都应根据地基上的容许承载能力而对脚手架基础进行具体设计。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当为坚硬土时,用100~120kN/m2;普通老土(包括三年以上的的填土)采用80~100kN/m2;夯实的回填土则采用50~80kN/m2

钢管脚手架基础,根据搭设高度的不同,其具体作法也有所不同:

1)一般作法  高度在30m以下的脚手架,垫木宜采用长2.0~2.5m、宽大于200mm、厚50~60mm的木板,并垂直于墙面放置。若用4.0mm左右长的垫板,则可平行墙面放置。

2)特殊作法   高度超过30m时,若脚手架也基为回填土,除分层夯实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外,应采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200mm厚的道渣,再在其上面铺设混凝土预制板,然后沿纵向仰铺12~16号槽钢,再将脚手架立杆座放于槽钢上。脚手架高度大于50m时,应在地面下1m深处改用灰土地基,然后再铺枕木。当内立杆处在墙基回填土之上时,除墙基边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外,还应在地面上沿垂直于墙面的方向浇筑0.5m厚的混凝土基础,达到所规定的强度后,再在灰土上面或混凝土上面铺设枕木,架设立杆。

2)主要杆件

1)立杆  (也称立柱、站杆、冲天杆、坚杆等)与地面垂直,是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它的作用是将脚手架上所堆放的物料和操作人员的全部重量,通过底座(或垫板)传到地基上。

2)大横杆  (也称顺水杆、纵向水平杆、牵杆等)与墙面平行,作用是与立杆连成整体,将脚手板上的堆放物料和操作人员的重量传到立杆上。

3)小横杆  (横楞、横担、横向水平杆、六尺杆、排木等)与墙面垂直,作用是直接承受脚手板上的重量,并将其传到大黄杆上。

4)斜横是紧贴脚手架外排立杆,与立杆斜交并与地面约成45°~60°角,上下连续设置,形成“之”字形,主要在脚手架拐角处设置,作用是防止架子沿纵长方向倾斜。

5)剪刀撑(十字撑、十字盖)是在脚手架外侧交叉成十字的双支斜杆,双杆互相交叉,并都与地面成45°~  60°夹角。作用是把脚手架连成整体,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6)抛撑(支撑、压栏子)是设置在脚手架周围的支撑架子的斜杆,一般与地面成60°夹角,作用是增加脚手架横向稳定,防止脚手架向外倾斜或倾倒。

连墙杆是沿立杆的竖向不大于4m、水平向不大于7m设置的能承受拉力和压力而与主体结构相连的水平杆件,其作用主要是承受脚手架的全部风荷载和脚手架里外排立杆不均匀不沉时所产一的荷载。

8.脚手架的作用

   1)设置操作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

   2)搭设完毕后应进进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才准使用。特别是高层脚手架和特种工程脚手架,更应进行严格检查后才能使用。

   3)严格控制各式脚手架的施工使用荷载,特别是对于桥式、吊、挂、挑等脚手架更应严格控制施工使用荷载。

   4)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防护棚挡(在作业层下挂棚布、竹笆或小孔绳网等),以防止上层坠物伤及下层作业人员,任何人不准私自拆改架子。

   5)遇有产杆沉陷或悬空,节点松动、架子歪斜、杆件变形、脚手板上结冰等问题,在未解决以前应停止使用脚手架。

   6)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和大雪天气应暂停脚手架作业。雨雪后进行操作,要有防滑措施,且复工前必须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作业。

二、模板施工

(一)模板施工前的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模板施工前,要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模板的设计资料,要审查下列项目:

1)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核手续是否齐全。

2)模板设计主要包括支撑系统自身及支撑模板的楼、地面承受能力的强度等。

3)模板设计图包括结构件大样及支撑体系、联接件等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4)模板设计中安全措施是否周全。

模板构件进场后,要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钢模板构件是否有严重锈蚀或变形,构件是焊缝或连接螺栓是否符合要求。木料的材质以及木构件拼接节头是否牢固等。自己加工的模板构件,特别是承重钢构件其检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同时要排除模板工程施工中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要保证运输畅通,做到现场防护设施齐全。地面上的支模场持必须平整夯实。要做好夜间照明的准备工作,电动工具电源线、绝缘、漏电保护装置要齐全,并做好模板垂直运输的安全施工准备工作。现场施工负责人在模板施工前要认真向有关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特别是新的横板工艺,必须通过试验,并培训操作人员。

(二)保证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2m以上时,要根据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要有可靠安全的操作架子,4m以上或二层及二层以上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施工应设警示牌,避免伤及行人。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必须通过马道,乘人施工电梯或上人扶梯等,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防栏的模板面上行走。高处作业架子上、平台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料,必须短时间堆放时,一定要码平稳,不能堆得过高,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的允许荷载范围内。高处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冬季施工,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的冰雪要在作业前,先清除掉,避免人员滑倒摔伤。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注意防火,木料及易燃保温材料要远离火源堆放。采用电热养护的模板要有可靠的绝缘、漏电和接地保护装置,按电气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做。

雨季施工,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要安装避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沿海地区要考虑抗风和加固措施。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进行模板施工,如果不能停电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其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2-11-1的要求。

2-11-1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的安全操作距离

输电线路电压/kV 

<1

1~20

35~110

154

220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4

运模板时,起重机的任何部分和被吊的物件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边缘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或者施工操作距离达到表11-1的要求,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护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如果防护设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否则不得施工。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地点或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24V。各种电源线,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

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液压滑动模板及其他特殊模板应按相应的专门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施工准备和作业。

三、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是从相对高度的概念出发的。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1983)的规定,凡在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施工作业时,当坠落高度距离基准面在2m2m以上时,该项作业即称为高处作业。所谓基准面,即坠落下去的底面,如地面,楼面,楼梯平台、相邻较低建筑物的屋面,基坑的底面、脚手架的通道板等等。底面可能高低不平,所以对基准面的规定为,发生坠落通过最低着落点的水平面。这最低坠落着落点,指的是,在坠落中可能跌落到的最低落点,由于牵涉到人身安全,因此,作出这种严格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与此相反,如果处于四周封闭状态,那么,即使在高空,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居室内作业,也不能算为高处作业。按照上述的定义,建筑施工中有90%左右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这些高处作业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独立悬空作业。进行各项高处作业,都必须做好种种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临边作业

施工现场内任何场所,当工作面的边沿并无围护设施,使人与物有各种坠落可能的高处作业,属于临边作业。若围护设施如窗台、墙等,其高度低于80cm时,近旁的作业亦属临边作业。包括屋面边、楼板边、阳台边、基坑边等。

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主要为设置防护栏杆,也有其他防护措施,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1.设置防护栏杆

地面基坑周边,无外脚手架的楼面与屋面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口与楼段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周边、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井架、施工用电梯、外脚手架等通向建筑物的通道的两侧边,以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均应设置防护栏杆,顶层的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的进度而安装正式栏杆。由于此时,结构施工接近完成,这样做可以节约工时和材料。

2.架设安全网

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以及首层墙高度超过3.2m时的二层楼面周边,当无外脚手架时,必须在外围边沿,架设一道安全平网。

3.装设安全门

各种垂直运输用的平台,楼层边沿接料口等处,都应装设安全门或活动栏杆。

(二)洞口作业的防护

1)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预留洞口、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井,在其附近工作,称为洞口作业。

2)通常将较小的洞口称为孔,较大的称为洞。并规定为:楼板、屋面、平台面等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的,以及墙上等竖向平面上,高度小于75cm的称孔。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25cm时,竖向平面上高度75cm,宽度大于45cm的称洞。

3)凡深度2cm的桩孔、人孔,沟槽及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施工作业,亦归入洞口作业的范围。

4)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根据不同类型,可按下列六类方式进行:

①各种板各墙的孔口和洞口,必须视具体情况分别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和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②各种预留洞口、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回填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等处,均应设置稳固的盖板,防止人、物坠落的小孔眼的钢丝网等覆盖。

③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④未安装踏步的楼梯口应像预留洞口一样覆盖。安装踏步后,楼梯边应设防护栏杆,或者用正式工程的楼梯扶杆代替临时防护栏杆。

⑤各类通道口、上料口的上方,必须设置防护棚,其尺寸大小及强度要求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达到在下面通行或工作人员,不受任何落物的伤害。

⑥施工现场大的坑槽、陡坡等处,除需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灯示警。

(三)悬空作业

施工现场,在周边临空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时,高度2m,属于悬空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的法定定义是:“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因此,悬空作业尚无立足点,必须适当地建立牢靠的立足点,如搭设操作平台,脚手架或吊篮等等,方可进行施工。

对悬空作业的另一要求为,凡作业所用索具、脚手架、吊篮、吊笼、平台、塔架等设备,均必须经过技术鉴定的合格产品或经过技术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四、交叉作业

施工现场常会有上下立体交叉的作业。因此,凡在不同层次中,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不同时进行的作业,属于交叉作业。

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1)支模、砌墙、粉刷等各工种,在交叉作业中,不得在同一垂直方面上下同时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此条件,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2)拆除脚手架与模板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3)拆下的模板、脚手架等部件,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应不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梯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拆下物件。

4)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层建筑施工中,对超过24m以上的防护棚的顶部,应设双层结构。

5)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体,以及处于起重机抱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盖或防护棚。

五、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安装施工中不中缺少的建筑机械。

由于塔吊的起重臂与塔身可成相互垂直的外形,故可把起重机安装在靠近施工的建筑物,其有效工作幅度优越于履带、轮胎式起重机。特别是出现高层、超高层建筑后,塔吊的工作高度可达100~160m,更体现其优越性,再加上本身操作方便、变幅简单等特点,综合国内外一些情况看,今后建筑业的起重,运输,吊装作业的主导机械仍然是塔吊。

(一)类型

塔吊的类型 由于分类不同,划分不一,下面介绍几种分类方法:

1.按工作方法分

1)固定式塔吊  塔身不移动,工作范围靠塔臂的转动和小车变幅完成,多用于高层建筑、构筑物、高炉安装工程。

2)运行式塔吊  它可由一零点工作点到另一个工作点,如轨道式塔吊,可以带负荷运行,在建筑群中使用可以不用拆卸,通过轨道直接开进新的工程幢号施工。固定式或运行式塔吊,可按照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用。

2.按旋转方式分

1)上旋式  塔身上旋转,在塔顶上安装可旋转的起重臂。因塔身不转动,所以塔臂旋转时塔身不受限制,因塔身不动,所以塔身与架体联接结构简单,但由于平衡重在塔吊上部,重心高不利稳定,另外当建筑物高度超过平衡臂时,塔吊的旋转角度受到了限制,给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2)下旋式  塔身与起重臂共同旋转。这种塔吊的起重臂与塔顶固定,平衡重和旋转支承装置布置在塔身下部。因平衡重及传动机构在起重机下部,所以重心低,稳定性好,又因起重臂与塔身一向转动,因此塔身受力变化小。司机室位置高,视线好,安装拆卸也较方便。但旋转支承装置构造复杂,另外因塔身经常旋转,需要较大的空间。

3.按变幅方法分

1)动臂变幅  这种起重机变换工作半径是依靠变化起重臂的角度来实现的。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起重高度,起重臂的结构简单;缺点是吊物不能靠近塔身,作业幅度受到限制,同时变幅时要求空载动作。

2)小车运行变幅  这种起重机的起重臂仰角固定,不能上升、下降,工作半径是依靠起重臂上的载重小车运行来完成的。其优点是载重小车可靠近塔身,作业幅度范围大,变幅迅速,而且可以带负荷变幅;其缺点是起重臂受力复杂。结构制造要求高,起重高度必须低于起重臂固定工作高度,不能调整仰角。

4.按起重性能分

1)轻型塔吊  起重量在0.5~3t,适用于五层以下砖混结构施工。

2)中型塔吊  起重量在3~15t,适用于工业建筑综合吊装和高层建筑施工。

3)重型塔吊  适用于多层工业厂房以及锅炉设备安装。

(二)基本参数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是为生产、使用、选择起重机技术性能的依据。基本参数又有一个或二个为主的参数起主导作用。作为塔吊目前提出的基本参数有六项:发即起重力矩、起重量、最大起重量、工作幅度,起升高度和轨距,其中起重力矩确定为主要参数。

1.起重力矩

起重力矩是衡量塔吊起重能力的主要参数。选用塔吊,不仅考虑起重量,而且还应考虑工作幅度。

即:起重力矩=起重量×工作幅度(t.m

2.起重量

起重量是以起重吊钓上所悬挂的索具与重物的重理量之和计算(t)。

关于起重量的考虑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最大工作幅度时的起重量。其二是最大额定起重量。在选择机型时,应按其说明书使用。因动臂式塔吊的工作幅度有限制范围,所以若以力矩值除以工作幅度,反算所复值并不准确。

3.工作幅度

工作幅度也称回转半径,是起重吊钩中心到塔吊回转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m),它是以建筑物尺寸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而确定的。

4.起升高度

起升高度是在最大工作幅度时,吊钩中心线到轨顶面(固定式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该值的确定是以建筑物尺寸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而确定的。

5.轨距

轨距值的确定是从塔吊的整体稳定和经济效果而定(m)。

(三)工作机构和安全装置

1.行走机构和行程限位

行走机构由四个行走台车组成,由7.5kW电动机驱动。行走机构没有制动装置,避免刹车引起的震动和倾斜,司机停车采取由高速档转换到低带档,再到零位后滑行的方法。行程限位装置一般安装在主动台车内侧,装一个可以拨动搬把的行程开关,另在轨道的尽端(在塔吊运行限定的位置)安装一固定的极限位置挡板,当塔吊向前运行到达限定位置时,极限挡板即拨动行程开关的搬把,切断行走控制电源,当开关再闭合时,塔吊只能向相反方向行走。

2.起重机构和超高限位,钢丝绳脱槽限位,超载保险装置

1)起重机构由卷扬机(22kW)、钢丝绳、滑轮组组成。QT3-8t塔吊起重卷扬机设在司机室下方,底座是悬挂式的,其中两个支点固定在横梁上,并以此支点为旋转轴,上下浮动;而另一端由防倾装置的弹簧拉杆来支承。起重钢丝绳由卷扬机经操作室的防护管到塔顶集电环芯轴孔绕过塔帽滑轮至起重臂头部滑轮。钢丝绳尾端根据起重绳根数,固定在起重臂头部或吊钩耳板上。

超载保险装置在司机室内,下边与浮动卷扬机连杆相连。当吊起重物时,钢丝绳的张力拉着卷扬架上升,托起连杆压缩位器的弹簧。当达预先调定的限位时,推动杠杆撞板使限位器动作,切断至控制线路,使卷扬机停车。司机应在起重臂变幅后,及时按吨位标志调整限定起重量值。

钢丝绳脱槽限位安装在塔帽尖端,接近起重钢丝绳滑轮处装一个限位开关,滑轮处压板与钢丝绳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当钢丝绳因故发生跳槽时,顶开杠杆压板,推动限位开关,切断主控制线路卷扬机停车。

高度限位位置安装在起重臂头部,由一杠杆架推动,当吊钩上升到极限时,托起杠杆架,压下限位开关,切断高控制线路,使卷扬机停车,再合闸时,只能使起重钩下降。

2)力矩限制器是近研制一种电气保护装置。这根据塔吊不同高度的塔身,不同臂长、不同幅度而有不同起重量的特点,以自动显示力矩、回转半径及起重以满足使用。力矩限制器是由秤重传感器、放大器、显示表几部分组成。当塔吊起重绳物受拉时,秤重传感器受拉,应变筒弹性变形,而粘在应变筒上的电阻丝应变片也随之变形,则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输出一个不平衡电压,经过放大器后,由显示表指示出起重量;幅度检测采用余弦电位器,余弦电位器旋钮与起重臂同步转动,其输出电压即表示为起重电压与电子秤输出的实际起重电压相比较,当实际起重电压超出允许起重电压时,比较器翻转,吸合继电器报警,并切断塔吊相关电路,从而使塔吊停车。力矩限制器有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种,数字式读数方便。

3.回转机构

起重机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相对转动,是借助电动机驱动的单独机构来实现的。QT3-8t塔吊属于塔帽式(塔身不动,塔臂随塔帽旋转),塔帽顶端由内塔架的竖轴来支内锁承,垂直载荷通过竖轴传递给塔身。塔帽下疗连接带内滚道的内齿轮,滚道内由安装在塔架(塔顶)内的8个水平滚轮支承,以承受由荷载及平衡重产生的水平力。

电动机的轴上装有一个锁紧制动装置,主要用于风的情况下,工作时可将起重臂Q锁定在一定位置上,以保证构件准确就位。此装置是待旋转的电动机停止后才使用的,而不能做为刹车机构。

4.变幅机构与幅度限位装置

变幅机构有两个用途,一是改变起重高度;二是改变吊物的回转半径。QT3-8t塔吊的变幅机构是由装在起重臂头部与塔帽之间的滑轮组和安装在平衡臂上的变幅卷扬机组成,用7.5kW电动机马驱动。

此装置装在塔帽轴的外端架子上,由一活动半圆形盘、抱杆及两个限位开关组成。抱杆与起重臂同时转动,电刷根据不同角度分别接通指标灯触点,将角度位置通过指示灯光信号,传递到操作室指示盘上,根据指示灯信号,可知起重臂的仰角,由此可查出相应起重量。当臂杆变化到两个极限位置时(上、下限时)则分别压下限位开关,切断主控制线路,变幅电动机停车。

六、龙门架、井字架垂直升降机

   龙门架、井字架升降机都是用做施工中的物料垂直运输。龙门架、井字架的叫法,是随架体的外形结构面得名。

   龙门架由天梁及两立柱组成,形如门框,井架由四边的杆件组成,形如“井”字的截面架体,提升货物的吊篮在架体中间上下运行。

   (一)构造

升降机架体的主要构件有立柱、天梁,上料吊篮,导轨及底盘。架体的固定方法可采用在架体上拴缆风绳,其另一端固定在地锚处;或沿架体每隔一定高度,设一道附墙杆件,与建筑物的结构部位连接牢固,从而保持架体的稳定。

1.立柱

立柱制作材料可选用型钢或钢管,焊成格构式标准节,其断面可组合成三角形、方形,其具体尺寸经计算选定。井架的架体也可制作成杆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高度较低的井架其架体也可参照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材料要求和搭设方法,在施工现场按规定进行选材搭设。

2.天梁

天梁是安装在架体顶部的横梁,是主要受力部分,以承受吊篮自重及其物料重量,断面经计算选定,载荷1t时,天梁可选用214号槽钢,背对背焊接,中间装有滑轮及固定钢丝绳尾端的销轴。

3.吊篮(吊笼)

吊篮是装载物料沿升降机导轨作上下运行的部件,由型钢及连接板焊成吊篮框架,其底板铺5cm厚木板(当采用钢板时应焊防滑条),吊篮两侧应有高度不上于1m的安全档板或档网,上料口与卸料口应装防护门,防止上下运行中物料或小落下,此防护门对卸料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又是一可靠的临边防护。高架升降机(高度30m以上)使用的吊篮应有防护顶板形成吊笼。

4.导轨

导轨可选用工字钢或钢管。龙门架的导轨可做成单滑道或双滑道与架体焊在一起,双滑道可减少吊篮运行中的晃动;井字架的导轨也可设在架体内的四角,在吊篮的四角装置滚轮沿轨运行,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5.底盘

架体的最下部装有底盘,用于架体与基础连接。

6.滑轮

装在天梁上的滑轮习惯称天轮,装在架体最底部的滑轮称地轮,钢丝绳通过天轮、地轮及吊篮上的滑轮穿绕后,一端固定在天梁的销轴上,另一端与卷扬机卷筒锚固。滑轮应按钢丝绳的直径选用,钢丝绳直径与滑轮直径的比值越大,钢丝绳产生的弯曲应力也就越小。当其比值符合有关规定时,对钢丝绳的受力,基本上可不考虑弯曲的影响。

7.卷扬机

卷扬机宜选用正反转卷扬机,即吊篮上升时靠卷扬机动力,当吊篮下降时卷筒脱开离合器,靠吊篮自重和物料的重力作自由降落,虽然司机用手刹车控制,但往往因只图速度快使架体晃动,加大了吊篮与导轨的间隙,不但容易发生吊篮脱轨,同时也加大了钢丝绳的磨损。高架升降不能使用这种卷扬机。

8.摇臂抱杆

摇臂抱杆为解决一些过长材料的运输,可在架体一侧安装一根起重臂杆,用另一台卷扬机为动力,控制吊钩上下,臂杆的转向由人工拉缆风绳操作。臂杆可选用无缝管或用型钢焊成格构断面,增加摇臂抱杆后,应对架体进行核算和加强。

(二)安全防护装置

1.安全停靠装置

必须在吊篮到位时,有一种安全装置,使吊篮稳定停靠,在人员进入吊篮内作业时有安全感。目前各地区停靠装置形式不一,有自动型和手动型,即吊篮到位后,由弹簧控制或由人工搬动,使支承杠伸到架体的承托架上,其荷载全部由停靠装置承担,此时钢丝绳不受力,只起保险作用。

2.断绳保护装置

当钢丝绳突然断开时,此装置即弹出,两端将吊篮卡在架体上,使吊篮不坠落,保护吊篮内作业人员不受伤害。

3.吊篮安全门

安全门在吊篮运行中起防护作用,最好制成自动开启型,即当吊篮落地时,安全门自动开启,吊篮上升时,安全门自行关闭,这样可避免因操作人员忘记关闭,安全门失效。

4.楼层口停靠栏杆

升降机与各层进料口的结合处搭设了运料通道以运送材料,当吊篮上下运行时,各通道口处于危险的边缘,卸料人员在此等侯运料应给予封闭,以防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此护栏(或门)应呈封闭状,待吊篮运行到位停靠时,方可开启。

5.上料口防护棚

升降机地面进料口是运料人员经常出入和停留的地方,易发生落物伤人。为此要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搭设防护棚,其材料需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荷载。尤其当建筑物较高时,其尺寸不能小于坠落半径的规定。

6.超高限位装置

当司机因误操作或机械电气故障而引起的吊篮失控时,为防止吊篮上升与天梁碰撞事故的发生而安装超高限位装置,需按提升高度进行调试。

7.下极限位装置

主要用于高架升降机,为防止吊笼下行时不停机,压迫缓冲装置造成事故。

安装时将下限位调试到碰撞缓冲器之前,可自动切断电源保证安全运行。

   8.超载限位器

   为防止装料过多以及司机对各类散状重物难以估计重量造成的超载运行而设置的。当吊笼内载荷达到额定载荷90%,即发生信号,达到100%切断起升电源。

   9.通信装置

   它是在使用高架升降机时或利用建筑物内通道升降运行的升降机,因司机视线障碍不能清楚地看到各楼层,而增加的设施。司机与各层运料人员靠通信装置及信号装置进行联系来确定吊篮实际运行的情况。

七、临时用电

为了与正式工程上电气工程的区别,将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用电称为“临时用电”。1988年建设部颁发了部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按照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应遵守的主要原则为:

1)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者,就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它是临时用电方面的基础性技术安全资料。它包括的内容有:

① 现场勘探。

② 确定电源进线和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等的装设位置及线路走向。

③ 负荷计算。

④ 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载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⑤ 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⑥ 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在施工现场专用电源(电力变压器等)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即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所谓TN-S系统就是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单独敷设。也就是说在三相四线制的施工现场中,要使用五根级,第五根即为保护零线-PE级。

3)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包括外线路和室内线路,其敷设方式:室外线路主要有绝缘导线架空敷设(架空线路)和绝缘电缆埋地敷设(埋地电缆线路)两种,也有电缆线路架空明敷设的;室内线路通常有缘导线和电缆的明敷设和暗敷设两种。

①架空线路的安全要求

a.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b.架空线的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不得小于30mm,最大弧垂处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为:施工场所为4m、机动车道6m、铁路轨道为7~~5m

c.用做架空线路的铝绞线截面不得小于16mm2;铜线截面不得小10mm2;跨越公路、铁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铝线于截面②

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铝线截面不得小于35mm2

d.架空线路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设在树木和脚手架上。

电缆线路的安全要求

a.室外电缆的敷设分为埋地和架空两种,已埋地为宜,应为安全可靠,对人身危害大量减少。

b.埋设地点应保证电缆不受机械损伤或其他热辐射,并因避开建筑物和交通要道。

c.电缆埋深不能小于0.6m,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后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物体的保护层。

d.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或电杆设置,严禁用金属裸线做绑线,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得小于2m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应采用放射型与树干型相结合的分级配电型式。第一级为配电室的配电屏(盘)或总配箱,第二级为分配电箱,第三级为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并且实行 “一机一阐”制。

5)施工现场的漏电保护系统至少应按两级设置,并应具备分级分段漏电保护功能。

第一级漏电保护应设在开关箱,即在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一般场所,共额定漏电的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于潮湿场所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并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第二级漏电保护应设在配电屏(盘)或总配电箱,即在配电屏(盘)或总配电箱中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为了充分体现漏电保护系统的分级分段保护功能,即开关箱以下用电设备的漏电由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保护,开关箱以上,配电屏(盘)或配电箱以下配电系统的漏电由配由屏(盘)或总配电箱中的漏电动作电游泳以值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之乘积I.t和,应小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界限值30mA.s

6)照明装置 在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中,照明装置与人的接触最为经常和普通.为了从技术上保证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发生在照明装置上的触电伤害,照明装置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照明开关箱(板)中的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都必须作保护接零;所有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

照明开关箱(板)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照明线路的相线必须经过开关,才能进入照明器,不得直接进入照明器否则,只要照明线路不停电,即使照明不亮,灯头也是带电的,这就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螺口灯头的中心触头必须与相线连接,其螺口部分必须与工作零线连接。否则,在更换和擦试照明器时,容易意外地触及螺口相线部分,而发生触电。

灯具的安装高度既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又要符合安装要求。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1988)的要求,室外灯具距地不得低于3m;室内灯具距地不得低于2.4m。其中室内灯具对地高度与国家标准有关正式工程中,室内照明灯具对地高度2.5m相比,仅差0.1m,不会给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的各项内容,就是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如能一一落实,即可有效地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多发事故。

为了防止事故,建设部根据多年来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案例,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及发生的概率,并明确了应采取的措施。为使用方便,将分部分项工程都编制成了检查表。这个检查表可以做为检查时使用,每个分项都有扣分的标准;也可做为对分项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要求。共有11张检查表,包括:安全管理、外脚手架、工具式脚手架、龙门架(井字架)、塔吊、“三宝”“四口”、施工用电、施工机具、文明施工、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起重吊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