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内涵建设的加快,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小型建筑作为城市生活里重要的物质对象,正在以全新的意义阐述着新的城市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对现存留的城市小型建筑进行系统调研,论述城市小型建筑的人性化和整體性设置,以及它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城市小型建筑;人性化;整体性;改进优化 

  城市小型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直观窗口,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小型建筑设计体系对于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城市发展正经历新的旅游时代和城市体验时代,因此,城市小型建筑构成了的城市街道景观和公共设施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城市印象都具有其地域典型性、标识易读性、形象亲和性,这对城市公共设施友好度与城市体验感观奠定了较高的预期,然而从城市体验的视角入手进行城市小型建筑设计和优化的研究,对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范畴。 

  一、城市小型建筑的优点 

  自动售货机、书报亭、冷饮屋等购售设施具有造型巧妙、色彩明快、体量小、分布广等特征。是城市道路沿线长距离范围内没有超市、便利店,购售设施及公共直饮水设施情况下的重要服务补充。人群聚集地区的公共直饮水及购售设施布局较为均衡,数量较为合理。 

  在购售设施及公共直饮水设施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在配置布局上要做到和人流的活动路线的一致性,使人们易于识别和寻找;购售设施宜布置在人流较密集、与超市、便利店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购售设施前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行人活动。[2]但对于直饮水设置还应进一步考虑弱势群体的使用方便,例如儿童、坐轮椅人士的低尺度需求。 

  城市小型建筑虽然常常以个体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质上却是一个整体的相互协调的。城市小型建筑的设置应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其应组成一个整体系统,而不是孤立的随意摆放。但由于城市小型建筑往往涉及城建、电信、交通、邮政、环保等诸多部门,造成了城市小型建筑的形式统一和单调状况,使得城市的城市小型建筑系统整体上呈现出散乱和不协调感。同时,“整体性的欠缺造成了街道形象的不明确,进而影响了城市整体景观形象的塑造。”[3] 

  二、现城市小型建筑存在的问题 

  城市小型建筑是城市规划和设计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框架上的细部点缀,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深化和细化。城市小型建筑的数量、质量以及美观性、舒适性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效果。优秀的城市小型建筑不仅可以方便行人,更能够为整个城市形象加分。城市小型建筑从整体上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概括为: 

  1.地域特色表现不够明显。 

  2.生态性设计尚有欠缺。城市小型建筑的生态设计是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 

  3.城市小型建筑及其环境的艺术性处理需要深入。在城市小型建筑及周边环境处理中,要注意满足一定的形式美学,使城市小型建筑在形态、色彩、材质、造型上具有和谐美感,增加整个空间情趣性,这也是城市环境微观节点的品质提升方式。 

  4.管理维护有待加强。城市小型建筑的设计必须由专门的管理和设计部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置及维护或形成市自己的环境管理规划,使城市各地区的环境设计在一个总的理念下进行,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并可建立评语集或投诉建议通道,以便管理部门及时维护及管理,延缓城市小型建筑老化、减少设备损失。 

  三、城市小型建筑的改进 

  市小型建筑不仅仅满足人们基本的使用需求及安全性设置,更进一步实现人性化、生态化、多元化、特色化,针对市城市小型建筑的不足提出改进:首先城市小型建筑规划必须要体现城市的三个特质:地域典型性、标识易读性、形象亲和性,这是从城市公共设施层面塑造和提升城市体验品质的重要依据。其次政府要有意识的将城市小型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和城市环境评估联系起来,从城市整体微观形象体验的提升入手,注意市民和游客通过城市小型建筑反映出的对于城市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城市的主观感知度。最后,城市小型建筑起着协调市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作用,针对这样一个开放的宜居宜业的优秀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巩固城市利便性和环境关怀,以此来扩展的城市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以创意为契机,努力在营造体现创意性的城市小型建筑体系和城市微环境系统,并形成优势区位。 

  城市小型建筑设置一定要破除“为了规范要求而设置”的思想,城市小型建筑的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必须遵循实用性、经济性、美观、审美、生态等原则。其中,实用性原则解决城市小型建筑“好用”这个层面的问题,经济性原则解决的是投入产出和成本节约方面的问题,美观和审美原则共同解决了怎样的城市小型建筑才是美的问题,而且明白了这种美的具备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生态性原则保证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追求。此外,城市小型建筑在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协调的作用尤其重要,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和最终城市小型建筑的品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今后城市小型建筑改造的前期,都应该调动广大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对方案的评选和优化建议,让的城市小型建筑也凝聚广泛的市民意识,成为真正服务大家的城市细部关怀。 

  参考文献: 

  [1]吕汝泉.日本生态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学刊,2015(3):46. 

  [2]宁静.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塑造[D].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15:127.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