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实行住房体制改革,历经20年发展,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更关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幸福指数。为谋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发展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出现了无序开发、开发结构失衡、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这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必须重视建筑环境、建筑经济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对建筑经济的分析中,通过分析建筑能耗现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能耗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经济基础,更能为居民生活提供各项硬件设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更能带动上下游关联行业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链,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同时,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及时改变土地资料不合理配置现状,能够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只有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添砖增瓦。

一、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针对建筑能耗的定义说法较多,一般有广义或狭义之分,广义方面是指从建筑材料制作、施工到使用等一系列工艺所产生的能耗。狭义方面是指建筑运行能耗,换言之就是人们日常所消耗的能源,如采暖、空调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筑消耗逐步从装修等硬件消费向环境品质等软件消费转化,因此,将更重视空调、通风、采暖等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所需能耗。在我国整个能耗体系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如2001年,我国建筑能耗就在总量消耗中占据了27.6%,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张,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全社会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显示,建筑用钢占钢材消费比例的50%以上,建筑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50%左右,居民生活用水占城市用水的1/3,北方地区供暖季PM2.5浓度贡献度约占全年3成。由此可见,在能源消耗、污染环境等方面,我国建筑业越走越远,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也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98%的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在房屋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将严重威胁生态文明建设,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建设绿色建筑,如何为人们提供更美好、更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显得尤为关键。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建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

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全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于1992年180多个国家签署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里约宣言是世界》,为响应号召,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上述文件中,都主要阐述了一个问题,可持续发展。一般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当前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经济效益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实现节能、环保,而不允许高消耗、高排放、严重污染等行为。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正确、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建筑供应链的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实现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如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作为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则可利用下式构建建筑经济模式,具体如下:A=f(B1,B2,B3,B4)其中,A为建筑经济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B1为经济效益;B2为生态及环境效益;B3为社会效益;B4为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益。由此可见,为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资源及能源利用等密不可分,只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最大化,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经济的效应,才能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随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重要议题的提出,我国逐步加大了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研究力度,且在节能、绿色及生态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及评定标准。也就是说,无论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还是可持续建筑,都要具备完善的标准规范,并充分重视“以人为本”,在综合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动力,做好节能、节地、节材及环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离不开建筑本身节能、减耗,只有降低建筑自身成本,减少费用支出,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新建居住建筑发展迅猛,但在数量上却远远输给了既有建筑,为此,必须重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集中采暖地区有40亿㎡城镇居住建筑未按节能标准建造,且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不符,都需进行节能改造。如以10年进行节能改造计算,每年将有4亿㎡被改造,经改造后,这些既有建筑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0万吨。待全部改造完后,仅采暖用煤每年可节约5200万吨。除此之外,还可大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量,这也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推广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如何更快速地推广绿色技术极为关键。加大力度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用于工程建设也是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节能技术要求,大力推广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使用节能门窗都可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同时,应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及风能等技术的合理运用,都能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为满足通风换气的需求,可研究应用节能换气热(冷)量回收装置与设备,进一步节约热(冷)量。除此之外,做好中水回收、雨水收集、利用等工作,也能节约水资源,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建筑节能主要群体作用

在能源弥足珍贵的今天,为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建筑节能意识,必须做好建筑节能宣传、培训工作。在宣传方面,要以实现建筑节能的意义为主,通过媒体,如电视、网站等,或通过多种形式,如建筑节能研讨会等做好宣传工作,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对节能建筑进行全面推广,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强全民意识,做好全民节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子孙后代,才有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培训方面,要强调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性,通过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培训目的,对所有工程人全面普及建筑节能技术。

(五)健全建筑经济可持续法制管理体系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将能源的效率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降低能耗,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建筑工程建设中,都会普遍遵守且采用严格的建筑物耗能标准,及相关法律政策,从而实现能耗减少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基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我国有关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滞后性,因其法律法规不配套,必然影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将加快健全相关法制管理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只有通过严格、正确的规范要求,才能对建筑用能起到规范作用,才能保障节能用能。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才能推动建筑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威胁。为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面了解我国建筑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才能达到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建设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建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亚坤.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2]刘光忱,孙磊,赵曼.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建筑经济,2011(11).

[3]王红兵,胡爱珍.浅谈节能建筑发展之可持续性[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

[4]张君.浅谈新型竹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J].居业,2015(16).

[5]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等.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

[6]赵玲,王荣成,张文涛.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