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场地内有多种专用机动车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与规定,在施工场地内容易存在各类安全事故,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针对车辆的特性出发,并结合现有的一些规定,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议,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辆;监管;安全

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飙升,使得建筑机械逐渐替代劳动力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施工手段之一。

1施工场地内的机动车分类及特点

1.1施工机动车的分类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比较常用的场内机动车范围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等五种。(1)挖掘机械分为单斗挖掘机和多斗挖掘机两类。(2)铲土运输机械主要有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平地机、翻斗车、叉车及平板车等。(3)压实机械主要有压路机、夯实机等。(4)混凝土机械主要有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等。(5)路面机械主要有摊铺机、撒布机、铣刨机等。

1.2机动车辆的特点分析

(1)作业环境条件恶劣施工现场大多是在露天作业,场内机动车容易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大气、烟灰、粉尘的影响和侵蚀,对车辆的正常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2)负荷均衡性差场内机动车特别是土方机械在施工作业时,一般都是在高低不平的施工现场进行负荷作业,容易导致部分零部件的磨损加快,导致其疲劳运行,产生机件变形形成不稳定的结构状态。(3)搬迁、装拆频繁场内机动车频繁流转于仓库和不同的施工现场之间,容易受到颠簸,影响设备的精度,磨损较快。在频繁地搬迁、装拆过程中,机动车上有些用橡胶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零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温度的浸染,会逐渐产生老化现象,使得强度大幅度下降,质地变脆或开裂,极易破损甚至失效。(4)管理维护状况差施工现场普遍比较重视大型机械的管理,但是对于场内机动车辆的管理,常常由于使用周期短、转场频繁的原因,简化甚至忽视了对其进行进场验收、日常保养与维护等手续,使得机械无法保持良好的性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施工场地内机动车事故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导致场内机动车辆事故频发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每个因素都会对事故带来不同的程度的影响。一般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因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还有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共同导致的事故。场内机动车施工现场和其他机械设备一样,最主要的就是要由人来操作,因此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素质及职业素养是影响机动车安全使用的最主要的因素。通过事故分析,施工现场常见的一些在场内机动车使用上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无证上岗、缺乏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不足。

2.2间接原因

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从管理方面来分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其在安全管理方面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缺位,包括对人员的管理,对机械的管理和对环境的管理三个方面。事故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对国家的安全规定、行业的安全标准、作业的安全规程和现场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3对施工场地内机动车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单位管理难到位

施工单位对场内车辆的安全监管比较难以到位,主要是因为管理部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对机动车辆和人员的管理相对松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单位因工期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常常使得场内机动车辆的养护不到位、作业超负荷等情况发生;(2)施工单位有时为了节省租赁费用,比较喜欢租赁个人产权的机动车辆,私自降低机动车辆和操作人员的进场验收要求;(3)场内机动车操作人员的相关证书较为稀缺,有时在“人休机不休”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较为普遍,而这类操作人员往往大多由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受限的农民工担任,而未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人员对于机动车的操作、认识水平十分匮乏,同时安全意识也不高,对驾驶机动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没有概念,发生重大安全隐患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4)机动车辆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的流动性极大,有时临时需要租赁机动车辆,往往在马路边随意拉一辆车过来就施工了,进场安全验收之类的手续基本上没有。

3.2培训机构私自降低要求

培训机构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对着诸多问题困难,为了谋求发展,有些培训机构私自降低场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存在一些形式主义:(1)在体检方面:场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在进行报名培训前有一个关于是否能够学习驾驶机动车辆技能的相关体检查,该检查培训机构大多采用形式主义仅是走一个流程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的执行。(2)在培训与考核方面: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需要培训应知和应会两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因此操作人员能识字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在建筑施工现场,有些场内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却并不识字,甚至个别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取得上岗操作资格证书,参与建筑施工,这样的培训与考核质量实在是让人忧心。

3.3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

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大多从机械租赁公司租借而来,仅有少量的机械是施工单位自己购买的。施工单位从机械租赁公司租赁机械设备,就会存在一个施工成本问题,这个成本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利益,为使得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就会采取各种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方法。此时,机械的违规使用、养护不到位等情况便频频发生,在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还存有一些明令淘汰车辆,这些车辆已达到报废的标准,但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仍选择忽视其安全性继续投入使用。租赁公司也存有数量较多的已达到报销标准的机动车辆,但考虑到购买成本及自身的经济利益,其亦会以降低租赁金额的方式出租此类车辆,使得此类车辆仍在市场流通。基于此,没有健全规范的场内机动货车辆退出机制,就无法对场内机动车辆的经营单位、施工使用单位进行有效地制约与监督管理。

3.4监管体制较弱

对于场内机动车辆安全监管的法规不健全,使得各个部门有空可钻,相互推诿,上至安全监管部门,下至操作使用者,其对场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重视程度不够。在监管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部门上的稀缺,使得场内机动车辆安全监管的体系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结构。无论是从场内机动车辆本身的监管出发,还是从对使用操作者的角度出发,监管体制的漏洞存在明显。对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涉及承包商、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若没有完善的监管体制,是无法谈及对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的。目前,对场内机动车车辆的监管属于多头监管,但其监管大多停留于表面现象,甚至存有重复监管、遗漏监管等情况,监管秩序混乱,责职不清晰。

4施工场地内机动车辆安全监管的建议

4.1明确监管责任主体

目前,由于施工场内机动车的安全监管主体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造成管理上比较尴尬的现状,处于一种“人人可管”可实际上“无人在管”的状态。场内机动车作为施工现场的一个重大危险源,目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各类人身伤害事故和财产经济损失。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依法对行政区域内受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作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由安全质量监督站对施工现场机动车辆进行安全监管责无旁贷。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明确场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部门。只有明确监管责任主体,才能避免在监管上出现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导致无人监管的现象。

4.2完善场内机动车辆监管的法律体系

完善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法律规范使得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形式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制性,各部门、行业必须严格的依法行事。目前,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法制建设无法与其他方面的行政法律相比较,其还处于初级法制建设阶段,法律体系不健全,现行的相关法律对其的管理内容不匹配,这严重的影响了安全监管机构的执行力度、执法效力及效果,规章制度的狭隘与制定不齐全,致使建筑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管在法律层面上职责界限模糊,相关的法律责任难以有效的落实。因此,目前制定出体系完善、内容配套、责任明确的法律规范是管理建筑施工场内机动车辆的当务之急与根本手段。

4.3加强人员管理

(1)统一作业人员证书管理众所周知,场内机动车作为特种设备需要持证上岗。但是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将场内机动车辆的操作人员纳入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范畴。目前市场上的场内机动车辆驾驶证的培训与颁发机构并未统一,证书五花八门。有的在用安监局系统发出的特种作业证,有的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培训发证,还有的是机械检测机构培训发证,更有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是自行进行培训发证。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教材不统一,考核不规范等,导致人员有证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不能掌握,施工作业时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2)提高安全意识太多的机动车辆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这种淡薄的安全意识与日常的管理联系紧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安全教育,宣传、讲解危险行为能够引发的事故类型及伤害程度,从而使得操作人员从行为乃至思想上认同其忽略的行为所存在的危险性,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从进场前安全培训、加强场内监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加大危险操作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力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避免或减少事故的产生。(3)增加维护保养技能建议在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培训时适当增加车辆的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内容,使得作业人员在拥有此项技能后,能更全面地了解机动车辆的性能特征,更专业地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及早发现问题,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安全隐患,进而降低因机械性能导致的事故发生。

4.4加强场内机动车管理

作为场内机动车辆监管体系中重要的监督管理部分,管理监督将从完善施工企业日常管理及加强监管机构监管两个方面着手。在完善施工企业日常管理中分为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档案以及完善验收资料三个方向,而加强监管机构监督则细分为监管机构管理与检测机构监管两个手段,以完善场内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体系。

5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的场内机动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属于施工现场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其安全管理需要引起我们广大市政工程施工各相关方管理人员的重视与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