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确保施工建筑的稳定性就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屋面防水是施工中应用较多、综合性强的一项技术,也构成了工程建设的关键部分。防水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影响人们居住安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防水技术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建筑的质量安全影响。

[关键词]防水技术;施工质量;应用前景;发展领域

我国房屋建设过程中的防水技术与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该项技术的施工是整项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一定要选取合适的防水材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被水浸湿及发生渗漏等多种问题,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的使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我国现如今的防水技术已经成为了困扰广大施工者的难题,对设计理念、施工过程、用户使用等几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防水性能技术简介

我国社会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经济水平及社会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随之而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人们对于居住的房屋质量及内在装饰的重视度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主也逐渐重视住房质量的问题。有关报道曾经说过目前我国的房屋漏水是影响房屋质量的关键所在。经常会出现地面凹凸不平整、室内外均下雨、室内墙板地面裂缝的现象,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的居民,应该立即得到解决,否则会极大的影响居民的生活安全。本文首先以屋内渗水这一问题为例,屋内漏水是生活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都将这个问题认为是不值一提,但是在维修中,如果漏水点很难找到,就要将所有的房顶面板均拆除,这样一来人员的施工费会大大增加,此外还要赔偿业主的误工费及相关经济损失,会给施工方和业主带来巨大的麻烦,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防水的工作。

2加强材料管控,打牢工程基础

防水材料是保证施工的最根本基础,防水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防水性能的优良,是影响建筑物的及构建物防水性能的关在所在。防水材料是保障建筑不被雨水侵蚀及水分反渗的保障。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防水材料有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两种,这两种标准的抽检合格率都能够符合国家的安全要求。材料的关键使用责任是在使用方,当检测时的材料都符合相关标准,但是施工中常常存在偷梁换柱的情况,这些问题屡见不鲜,合格品秒变劣质品。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费用,经常会少购买符合标准的防水材料,而又为了在检测时蒙混过关,常常掺杂一些企业标准的材料,有些材料甚至根本没有答案标准的要求。目前在施工中,检测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防水材料在出厂时都要接受工厂的自身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推向市场,否则就会返工重做。其次在施工现场,工厂也要开展随机抽查操作,材料进入工地之后,一定还要进行一次额外的检测,由当地的质量监管部门进行检测,出具相关的合格证书及使用证明后才能够施工。而工地抽检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厂商只挑合格的国标的防水材料进行检测,但是私底下却使用行标材料,这两种的质量及价格远远不能相比。因此监管好防水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解决,一定要严格管控好不让劣质材料进入工地,降低劣质材料对施工的不良影响。

3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仅以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为例,说明其施工控制要点。

3.1材料配置。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把液料、粉料加水进行调制,水的添加量可适量调节,以调整涂料的粘稠度,以满足立面和平面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要求。浆液需搅拌均匀,保证无结块,拌和好的浆液应在3h内用完。各层涂料应分别按照对应的配比进行配置,不得混淆使用。

3.2细部附加层施工。应先做细部附加层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大面防水涂料的施工。细部施工时应先对管根等部位的凹槽内嵌填密封膏,密封材料应压嵌严密,并与缝壁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塌陷的现象。在地漏、管根、阴阳角和出入口等易发生漏水的薄弱部位,应加一层胎体增强材料,材料宽度不小于300mm,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施工时应注意每次涂刷的时间间隔,须待前一次涂刷的浆体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涂刷,一般为8h左右。多遍涂刷,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厚度,每遍涂刷方向应与前一遍涂刷方向垂直。

4抓好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工程防水质量

通常,屋面防水采用两道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保温层采用70XPS。地下室及车库底板、外墙及顶板防水为两道设防,一道为P6抗渗混凝土自防水,一道为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卫生间、厨房、设洗衣机阳台为釉面砖防水墙面;住宅一层电梯厅为釉面砖墙面;其余房间为乳胶漆墙面。地下室、电梯机房为板底刮腻子喷涂顶棚(白色,抹灰取消);楼梯间、其余全部为板底乳胶漆顶棚(防火型)其中住宅内做至基层,面层不做,由用户自理。

5结语

工程的渗漏及防水通病,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但是它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我们明确“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的思想,在防水工程的施工中对各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必定能达到预期目标。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意见,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李必瑜.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