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业建筑外环境的限定与组成,及适应性设计理论对商业建筑外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针对商业建筑外环境的适应性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更好的解决商业建筑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需要提供依据。 

  【关键词】 商业建筑 外环境 适应性 

  商业建筑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所以一直以来对商业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内部空间,商业建筑的室外空间作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中介空间,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商业功能、交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城市景观功能还有防灾避难的功能等。如果忽视对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不但会给商业建筑本身带来诸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城市大环境,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 

  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界定和组成。这是在研究商业建筑室外环境时首先要了解的,从室外空间的角度来说建筑外环境的空间形态是非常复杂的。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包围着建筑的同时又被周围的建筑所包围,从更大的区域来说这组建筑又被更大的建筑环境所包围,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建筑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建筑室外环境就成为整体大环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只单纯的研究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肯定是不完整的,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切入点,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商业建筑室外环境,才能更好的处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将商业建筑室外环境从整体大环境中区别出来,对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进行界定。 

  对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界定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界面划分和边缘界限的界定。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界面包括水平界面和垂直界面。水平界面是指沿水平方向,从底面进行限定,构成外部空间的界面;垂直界面是与水平界面相垂直的,纵向对空间进行限定,构成外部空间的界面。水平界面主要以地面为物质基础,主要由场地、道路、绿地、水面等组成。可以通过水平界面上的变化来加以区别产生层次,在场地中可通过材料差异或是地面沉降等因素加以区别或限定。垂直界面也可以称为维护界面,通过纵向的围合与水平界面一起构成了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垂直界面主要由建筑、墙体、绿化及山石等组成。一般是采用墙体、门、柱,或是其他建筑实体作为限定要素,进行“隔断”以产生不同的空间层次。 

  商业建筑边缘界限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通过实体对空间进行平面分割或是立面围合的限定,属于有形界限;无形边缘界限需要借助心理上的认知去对环境区域进行限定,这种限定一般只通过单一的水平界面要素加以限定,环境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所形成的空间更具动态性和灵活性。起分隔作用的实体既可以是边缘界限的水平界面要素也可以是垂直界面要素。无形边缘界限的限制条件比较少所以边缘界限就表现得相对模糊。其限定作用主要依靠人们的心理因素来帮助建立。立面的限制通常是由绿化来围合,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敞性、灵活性和游动性。 

  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组成含因素有很多,既包括有形边缘界限又包括无形边缘界限。在这里只列举几项商业建筑常用的内容: 

  1)垂直界面的组成: 

  ①构筑物。比如叠石,断墙,围栏等。 

  ②公共设施。如公共信息牌、安全标志、消防设施、座椅、公交车站等。具有实用功能,保障安全以及提供服务的各项公共服务性设施。 

  ③商业标志。广告牌、布告等信息媒介。 

  ④艺术景观。景观艺术品,供观赏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如雕塑、建筑小品等。 

  2)水平界面组成 

  ①植被,是重要的景观资源,指自然中的植物对土地的覆盖程度,其中包括人工的林木等。通过恰当的树种植物的选择以及合理的安排能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②水源。主要是人工的面状或线状水体,由于水即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商业建筑室外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③停车场地。停车场是每个商业建筑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随着城市空间日益紧张,室外的停车场地逐渐缩小。停车场能够启到组织交通、规划流线的作用。 

  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的组织方式有三种:其一,传统的商业建筑广场,以主体商业建筑为标志物凝聚周边地形形成广场;其二,在建筑内环境中构筑的室内商业广场;其三,在现代城市中,利用交通道路,街道交汇点形成的节点空间制造广场,即城市道路网节点广场[2]。这里我们仅指第一种,传统商业广场。这种广场具有灵活性,可以在交通节点区域设计形成缓冲空间,对商业建筑室外空间秩序的建立和管理提供空间保障,同具有实用价值,为室外商业活动提供场地。 

  适应性设计方法并不是新兴事物,它的相关理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因为适应性的研究范围太过广泛,所以在使用时通常会采用它的某方面特征,比如常见的气候适应性、结构适应性、场地适应性等等。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对商业建筑室外环境其主要作用的应该是气候适应性和地形适应性这两个方面。“适应”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词义[1],有生理上的“适应”、感情上的“适应”、社会经济学中也有“适应”,这些适应既有关联也完全不是一码事。建筑空间的“适应”都要具有两方面特征——稳定性和持续性。建筑空间适应性一般是指建筑空间对所处的环境的适应,这里的环境可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要保证空间性状的稳定性那么建筑空间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另一方面空间的适应性也是发展的适应性,空间需要服从进化的需要进行演变,趋向于更好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这就加入了时间这一第四维要素。适应性设计就是对环境条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做出的预见性的设计,目的是即能很好的的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也能满足未来某方面需要而做的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所以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适应性设计也要满足这两方面特点从气候和地形入手,对商业建筑室外环境中的诸多要素进行选择和布置,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对外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预见性的设计方案。 

  商业建筑室外环境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①适应性设计原则:满意原则高效原则整体原则   

       满意原则: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对商业建筑室外环境加以改善,满足现实需求。举例来说,长春市的重庆路商圈在长度近1公里的街道上根本没有设置休息设施,更不要说植被绿化了。街道两旁商业林立,大型商场,各种专营店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不论生理感受还是心理感受都很疲惫。 

  高效原则: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最少的人工投入,产生最长远的社会影响。对室外环境的有效处理,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停留时间,间接带来经济效益。 

  整体原则:对于局部环境的处理还要和整个大环境相适应,形成整个大环境的和谐发展。 

  ②结合适应性的设计方法 

  硬质空间趋向生态化: 

  商业建筑室外环境中的硬质空间生态化,可以通过铺装材料,表面色彩变化或增加植被覆盖等方法,广场或停车场适宜采用“软硬”结合的铺地形式,减少热辐射,还可以设置屋顶花园以加强立体绿化效果,调节温湿度创造理性的微气候。 

  公共设施趋向艺术化: 

  对于公共设施的艺术化处理可以将其价值最大化,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使之成为视觉上的享受,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公共设施的艺术形态与色彩会引起行人的心理感受,反应出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与此同时商业目的的介入会使公共设施标示化,达到很好的商业性。 

  总结,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面对目前国内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现状,特别是东北部地区,由于地域性和气候性的影响,在室外环境方面考虑的相当少,这一点是很不正常的,消费指数的不断上升必然带来商业环境的竞争,作为建筑总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提高总体环境质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玮.现代城市空间建构的适应性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P6 

  [2] 苏云虎.室外环境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P74 

  [3] 钱健,宋磊.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 志水英树.建筑外部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