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运用实例论证,提出了几点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古建筑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问题。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再建设。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则更应受到关注。人民日报的记者李舫曾说过:“不难理解,更多的破坏不是来自战争,更来自愚昧无知,来自破坏性的修复。在城市发展的旗帜下的更新与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世俗建筑被拆除。”因此,对于城市,我们到底是在进行修复改建,还是在进行着破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改造和再建设后,城市确实是脱胎换骨,从原来的房屋破旧、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交通阻塞、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用地不合理以及环境质量低下等情况,转而成为高楼林立、生态住宅小区、优美的城市绿地、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都市。这是城市建设所取得最为显著的效果。但是,这种改造和再建设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1.1 古建筑的损毁

  城市的改造和再建设,往往会以旧城为中心向外扩展,而此时的市中心便成为寸土寸金的生财之地。于受到经济利益至上的影响,旧城区成为开发商追求最高利益的目标。大量的古建筑被推到,现代化的摩登大楼被竖起;古老的城墙上贴上了现代化的瓷砖;历史街区铺上了沥青马路? ?古建筑一件件的被损毁,城市的标志不断消失。

  1.2 改建的城市千篇一律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都市的形象,集中建造了一大批现代化建筑,这对城市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但是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很突出一一所有的城市面貌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失去了原有的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相似的高楼大厦,庞大空虚的城市广场,毫无特色的城市园林??这些无不提醒着我们进行古建筑保护,恢复城市历史特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 关于古建筑保护的建议

  2000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议案上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份议案写道:“这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一旦惨遭摧毁,就永远不能再生,即使按照原样重建,也丧失了其历史价值和信息。”议案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2.1 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城市也多为古城,在古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时,应采取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的原则。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其汉文化而知名。明清时期,徐州为黄河的流经地,多次被淹,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为避水患纷纷迁居于古城中的最高点户部山。至今,此处仍有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等古建筑群。该建筑群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余间,民国房屋700余间,较为完整的院落20余处。在最初的城市建设中,此处的古建筑群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因拆迁、建房等原因而损毁较多。1998至2003年,市委、市政府对户部山地区秉承着“保护与发展并举,文化与经济并重”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总投资8亿元。根据原有的古城街道进行道路系统建设,将上街扩宽改为现在的彭城南路、下街改建为今解放南路、前街扩宽整顿为今马市街、后街为坝子街。古建筑群被保护在这个区域中,经过修复成为现在的徐州民俗馆,对外开放。户部山整个工程历时五年,从规划到拆迁,从保护到兴建,反映出一个人们对古城的古建筑,从最初的损毁到后来改建与保护并重的一个发展过程。

  2.2 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并重

  对已进行保护的古建筑来说,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充分展现出其价值。如发展旅游业,将其建为历史文化景区,并可在其周围大力发展餐饮业、旅游业、服务业等。“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 平遥古城,位于我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它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我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着历史原貌。

  如今的平遥已成为山西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城中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的日升昌票号已成为景区中一个主要的民俗馆,成为了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县衙经过整修也对开放,并在固定时间进行县太爷审案的表演;沿街的一些古建筑也已经被开发出来,成为旅馆,餐馆、商店等??据相关部门统计,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平遥古城共接待旅游人数达27.78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586.8l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开发旅游是柄双刃剑,如果没有同步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将会对古建筑带来非常大的损伤,所以要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对于在已保护的古建筑周围进行的城市建设,应在总体设计上与古建筑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使城市有整体感,协调感,处理好现代化和历史性的关系,不至于出现一个城市,两种文化的现象。如在进行古建筑周围建设时,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结构、高度体量上应与古建筑相照应,甚至是相一致,不能出现一片古朴的古建筑群孤独的陷入大片的现代主义建筑中。这种格格不入将会埋没了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古建筑群,同样带给人一种极度的不协调感。

  2.3 古建筑的维修保护

  古建筑应定期对其予以维修,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将因环境、时间、人为等因素所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在更新的过程中进行保护。维修的方式方法应遵循古代建筑工艺流程,更新修复的建筑也应仿照古代建筑风格。

  明代皇帝朱棣夺取帝位,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1420年落成。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这就是紫禁城。2004年6月4日的下午,紫禁城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开工。投资2O亿,至2020年完工,使其基本恢复康乾盛世时的景象。此次维修工程,有部分采取了现代科技的保护(如给墙体注射树脂,保护墙皮,使其不脱落等),其基本上是采用了传统古建筑工艺进行修复。如涂抹在木材表面能够起到保护和防腐作用的“地仗”。地仗的调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工艺,由匠人代代相传,其材料的比例是被严格保密的。又如太和殿上彩画的复原工作。彩画即是在木构件表面上涂油漆,这样既保护了木材,又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太和殿中的彩画属于彩画中的最高等级—— 和玺彩画,而和玺彩画中又以金龙和玺彩画为最高等级,即装饰画中主要的图案为金龙,太和殿的彩画即为此种形式。复原的工艺流程为:先将构件表面打磨平整,用油灰嵌缝、打底,裹以麻丝,再涂油灰。第二步打谱。第三步抹沥粉。第四步上色起晕。第五步涂胶,再刷贴金胶油,贴金箔。第六步勾线。整个复原工作完全采用3O0多年前的制作工艺。而最能体现出传统工艺的则要数倦勤斋屋顶的通景画修护工作,整个修复过程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流程进行,需要大大小小近百道工序,历时一年才修复完成。

  3 结语

  如今的城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人口膨胀的挑战、经济发展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挑战等等。面对着这些挑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城市的改造和再建设,这就使旧城区中的古建筑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抉择:是保留还是舍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出台,则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古建筑保护已经列入到国家的法律当中。古建筑的保护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将是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新荣.建筑装饰简史[N].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