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的最小宽度时,称为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5米。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底层根基,如果根基打不牢,建筑的质量与品质也无从谈起。本文针对浅基础设计时基础材料和类型的选择、基础埋深的选择、基础宽度的选择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及特殊场地条件下遇到一些情况时浅基础地基或基础如何进行局部处理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浅基础;基础类型;场地;施工处理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称为天然地基。若天然地基土质过于软弱或有不良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称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上的基础,由于埋置深度不同,采用的施工方法、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当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的最小宽度时,称为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5米,本文将探讨在浅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施工工艺与技术方法。 
  一、常见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因此,用此类材料建造的基础,应保证其基底只受压、不受拉。由于受到压力的影响,基底应比基顶墙(柱)宽些。根据材料受力的特点,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其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不相同。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一)毛石基础。毛石基础是用强度较高而未风化的毛石砌筑。它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毛石基础的断面尺寸多为阶梯形,并常与砖基础共用,作砖基础的底层。为了保证锁结力,每一阶梯宜用三排或三排以上的毛石砌筑,由于毛石基础尺寸较大,毛石基础的宽度及台阶高度不应小于400mm。(1)毛石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验槽、选材民石、毛料石下定位、放线、组砌毛石、清理。a.毛石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①毛石基础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必须饱满,叠砌面的粘灰面积(砂浆饱和度)应大于80%; ②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③毛石基础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问应利用毛石自然形状经敲打修整使能与先砌毛石基本吻合、搭砌紧密;毛石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侧立毛石,后中问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有铲12I石(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斧刃石(尖石向下的石块)和过桥石(在两端搭砌的石块)。 ④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石块问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石块问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⑤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如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石块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对于基础临时问断处,应留阶梯形斜搓,其高度不应超过1.2m。 ⑥毛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毛石基础同皮内每隔2m左右设置一块。拉结石长度,如基础宽度等于或小于400mm,应与基础宽度相等;如基础宽度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拉结石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2/3 。 
  (二)砖基础。砖基础具有就地取材、价格较低、施工简便的特点,在干燥和温暖的地区应用很广。 
  1.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选砖、砖浇水、校核放线尺寸、选择砌筑方法、设置皮 
  数杆、砌筑、清理。 
  2.砖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①砖基础一般下部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即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1/4砖长(60mm);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交替砌筑,两边各收进1/4砖长(60mm),但最下面应为两皮砖。 ②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即一皮顺砖与一皮J一砖相问、上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60mm砖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3/4砖、半砖或1/4砖)。 ③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lO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④砖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 ⑤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搓。 ⑥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采用1:2水泥砂浆。 
  二、特殊情况下地基或基础的处理方法 
  1、同一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场地土上时的处理措施。一般应作如下处理:(1)若一栋建筑物占据不同类型的场地土范围均较大,可根据场地土性质不同用防震缝把房屋分成不同的结构单元,使一种性质的场地土对应一种基础形式,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形式相同。(2)土质均匀场地上的局部软土坑,若范围较小,可挖除软土至天然土层,然后回填与场地土性质相近的材料,如采用砂土分层振捣密实或灰土分层夯实等。若局部软土范围偏大或偏厚,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回填一定厚度的砂石或灰土、基础底部放宽、基础局部加深、提高上部结构刚度、设置基础跨越梁等做法。(3)土质均匀场地上的局部较硬区域,若范围较小,可采用“褥垫”的方法,即除去300-500mm厚的局部较硬区,采用炉渣、砂或黏性土分层夯实,使得整个场地土性质相近。 
  2、建筑物基础下穿越管道的处理。如果遇到地下管线穿越基础,应尽量把管线迁移改线(如某些油气、化工管线必须迁走),否则应采取措施,避免管线受挤压而造成破损或渗漏,一般应在基础被管道穿过处留设孔洞,上部留有足够的空隙,使管道不因基础沉降而被挤压变形或损坏。有时也可视情况在管道周围包裹混凝土,或用材质强度高的管道替换低强度管道等方法来处理。 
  3、基坑内降水管井的处理。我们曾遇到整栋建筑坐落在一处低洼泥塘中,在清除淤泥后进行了管井降水处理,均布了8口内径Φ330mm,深13m的管井,降水完成进行基槽开挖后首先对管井进行了处理:井内沉中砂,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在距井口500mm深处浇灌C20细石混凝土至井口,必要时井口及四周100mm范围内进行渗透结晶防水处理,然后做防水保护层与基础垫层打在一起。 
  4、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贴临时的基础处理。在旧建筑旁新建建筑时,要弄清旧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及施工情况,避免新建建筑基础与旧基础相距太近,新建建筑墙体更不能直接压在旧房基础上。通常可采用挑梁法进行处理,即新建建筑纵墙基础伸出挑梁,挑梁端部设托梁,托梁承受上部荷载,再把力传到挑梁上,这样可最大限度减少既有建筑的地基沉降。挑梁下应设梁垫,且宜每层出挑,以减少传至基础托梁的荷载,基础挑梁下应预留150mm以上的沉降空间,填筑松散煤渣等,防止旧房基础受挤压。 
  参考文献 
  1.王凌寒. 浅基础与桩基础在工程中的联合应用[J]. 浙江建筑.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