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阪21世纪实验住宅引发的思考

  摘要:

  日本大阪煤气公司投资建造的21世纪实验住宅因其先进的理念成为生态住宅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引发对中国建筑界的思考,并从中获得经验。

  关键词:NEXT21,实验住宅,文化背景,中国建筑

  在日本大阪市中心的居住区内,坐落着一栋7层(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它集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其设计理念更为世人称道,这栋建筑就是大阪21世纪实验住宅。虽然现今距离它的设计和建造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所体现的很多设计理念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大阪21世纪实验住宅[1]

  大阪21世纪实验住宅,即NEXT21,由大阪煤气公司(OsakaGasCompany)投资建造,包含了由13位建筑师设计的18个独立住房单元。建筑主体建造从1992年5月持续到1993年9月;1993年12月住房单元设计完成;接下来的6个月NEXT21面向公众开放参观;1994年4月,由大阪煤气公司的雇员和他们的家人入住参与的居住试验开始;1999年3月,第一期的五年居住实验结束;2000年4月到2005年3月第二个五年居住实验完成;至今第三个五年住宅实验仍在进行中。

  NEXT21作为十分成功的实验住宅项目,最令人瞩目的不是它取得的节能技术成果,而是它的建造目的。明治大学教授、大阪煤气公司NEXT21工程委员会主席YositikaUtida认为:人们聚集到城市,城市生活会产生很多问题。随着能量需求的增长,住房需要考虑处理能源、环境、污染等多方问题,以及适应生活方式多样化和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的难题。这些问题有着内在联系,但不会靠自身力量解决。NEXT21的建造目的就是为持续的住宅试验提供场所,通过实验发现错误来控制这些问题。设计NEXT21工程委员会对他们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构想。

  能源:对于NEXT21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消耗更多能量的情况下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与能量达到目标。

  生活设施:都市生活便利舒适。这些都市生活要素在未来可能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要么做到更舒适,要么考虑更便利。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更长远的住房增加和住房功能变化。

  环境:关于未来的城市住房环境,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在处理“绿色”的问题时,应以恢复自然环境的姿态研究生态学。不仅从人的角度,还要从鸟类与其他生物的角度处理绿色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路,NEXT21工程委员会已完成的两个五年住宅实验,称为“第一个居住实验阶段”和“第二个居住实验阶段”。分别实验了如房屋绿化,资源再利用,建筑隔热技术,固体酸化燃料电池发电,太阳能电池发电,厨房蒸汽使用,热回收技术等。同时住宅实验面对不同的住户对住宅单元进行了改造,使每个家庭的住宅具有一个主题,如丁克家庭住宅,老年人无障碍住宅,可变布局的住宅,日式欧式结合的住宅等。[2]  

  2.NEXT21文化背景

  在面对这样一栋生态建筑时,我们惊讶于建筑设计委员会的想象力与预见性。然而,如果仔细考察日本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背景,我们就会看出这种建筑运作形式的出现并非偶然。

  “缩小意识”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虽然资源种类较多,但无论从其蕴藏总量还是从人均占有蕴藏量来说都是比较贫乏的。岛国特性使日本人产生危机感,促使其不得不考虑抑制浪费,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这使得日本人养成了在尽可能少的使用资源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日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是在大阪市,1976年,安藤忠雄的第一个作品住吉的长屋,是在日本大阪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住宅的概念。它将所有的活动都限定在一个狭长的空间内,所有的窗子都朝向中庭开放,将自然界的变化尽可能地引入建筑,从而在狭小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建筑界。今天,日本的微电子产品统领世界。同样是“缩小意识”的功劳。1957年,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发明了可放在口袋内的半导体收音机;1990年索尼公司推出掌上微机。其间,录音机、录像机、固态电路家用电视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3]

  发展与调节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占领日本。美国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为日本民主政治的建立,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基础”[4]。在改革的过程中,美国文化对日本的传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的实用主义深深影响了日本。大量高新技术的传入使日本从废墟上迅速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建筑在战后“不论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或设计手法方面均步入西方先进建筑行列”[5]。

  日本在二战以后以石油、化工、重工业为轴心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成了“公害的先进国家”。与幅员辽阔的美国不同,日本对环境问题的反应比其他国家更为敏感。从70年代起,日本东京都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971-1975年,研究城市环境影响下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动态以及城市环境的特征;1974-1977年,以动物、植物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1978-1980年,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研究,包括大气、土壤、水、植被、动物、人类行为、土地利用、人口统计学与健康,以及城市规划等9个方面;80年代以来,围绕水资源及其循环完成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人人心,日本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特有的概念“循环型社会”:摒弃传统工业社会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建立起“保全环境的循环型社会体系”,在全社会规模上建立起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1992年,日本的“环境共生住宅建设推进事业”就已经开始了第一个项目:位于日本东京世田谷区深沢四町目的“深沢环境共生住宅”。同NEXT21一样,这栋住宅也是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区为目标。这些都是日本使用传统文化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负面影响反思的结果。  

  3.NEXT21于中国

  中国与日本一样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最初的诱法和刺激因素主要源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战和现代化的示范效应”。[7]

  改革开放使中国敞开国门,中国已经错过了和战后世界接轨的最佳时期,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而在文化方面,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冲击。人们认为传统在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于是人们选择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传统文化又一次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当打开国门时,整个社会可以依托的传统文化背景已经消失殆尽,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迅速占领了中国的文化空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剧,很多人涌入大城市寻求更多的生存机会,城市在建设方面首先考虑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在这种压力之下,取得生存空间就显得比保护环境更加需要获得优先权。整个建设的导向就是向西方大城市看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人们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在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大城市的便利性,却未充分考虑巨大的人口压力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可能对能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建筑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大范围的重复建设;相当大数量的单一模式的住宅群;住宅建设强调简单快速,缺乏经济合理的节能环保技术的指导;节能技术的被冷落和滞后,以及缺乏实践考验的节能技术推广等等。这些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弥补,但它所造成的影响也需要较长时间来消除。

  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是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但是在建设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逐步建立起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我国有类似于日本的人口压力,却缺乏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敏感,缺少对能源和污染的关注。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重新被我们重视,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但是城市生活环境、城市能源消耗和生活方式变化作为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仍然是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部分。

  因此我国一直以来没有类似于日本关于城市生活环境的长期系统的研究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正需要如NEXT21这样的住宅实验项目。住宅实验项目不仅提供市民居住,更为人、能源、自然环境关系的提供实验场。长期实验能有效地发现城市生活的问题,实践完善能源技术,提供经济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方案。通过实验项目取得的成果来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缓解我国城市快速建设产生的问题,提供节能和生态的技术支持,避免改革产生的大失误。这样看来,住宅实验虽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1]RyanBrouwer/JenniferKearney,NEXT21:APrototypeMulti-FamilyHousingComplex,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UniversityofMichigan

  [2]21世纪试验住宅大阪

       [3](韩)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203

  [4]汤重南等.日本文化与现代化[M].辽海出版社,1999.113

  [5]罗小未主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9

  [6]许纪霖、陈凯达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