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以住户(家庭)为核心而建造起来的空间环境可能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应激反映,包括:愉快、舒畅、厌恶、不适等心理感受。以便在从事居住建筑设计时趋利避害、优化设计。

  关键词:居住环境;心理舒适性;优化设计

  1前言

  住户的居住行为心理构成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居住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是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居住环境中的反映。

  关于人的需求状况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递进理论。他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细致地划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求(生存、健康),安全需求(稳定性、保护性、消除恐惧等)、归属与爱的需求(爱、性、柔情、友谊和自立)、尊敬需求(名誉、威信、褒奖和成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凸现出来。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居民的行为反映在居住环境中,体现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各种行为心理需求。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应该具有使居住区中各级空间实体与居民的各类需求互相吻合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从行为心理需求的角度,对居住环境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心理评价标准。

  高层居住环境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必然对居民的各类行为心理需求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下面我们就根据居住环境心理标准的内容,逐一分析高层居住环境中的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特点。

  居住舒适性是人的心理普遍追求的目标,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包括功能上的方便、生理上的和谐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和舒畅。其内容主要涉及足够的居住面积、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物理条件(隔声、隔热、保暖、光照和通风状况等)等因素。这些围绕人而存在的客观环境发出信息刺激人的感官,进而引起心理舒适感的变化。心理舒适感与生理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反映在心理上必然感到不舒适;然而一个满足基本生理要求的居住环境并不一定是居住者感觉舒适的环境,因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人可以通过室内灯光来弥补自然采光的不足,但是这种被动的适应也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适。因此,舒适的居住环境应该对人的居住生理需求作出相对的回应。

  2影响人心理舒适性因素主要的几个方面

  (1)阳光与阴影

  阳光和水、空气一样,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条件。充足的阳光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适。它的功能是任何人工照明、暖气或空调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们在选择住房时,往往非常重视居室的朝向与采光条件。现在居住区规划要求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日照标准就是基于人的这种需求。

  一层六户、八户(或更多)的塔式高层住宅由于在节约用地上的优势以及规划布置上的灵活性,在设计中被普遍地采用。这种塔楼形式在回归线以南地区,多个方向上的日照都能保证。但是在日照时间较短的北方地区,日照不均衡的缺点就表现的较为明显。塔式高层一般至多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住户是朝南的;其余向东或向西的住户,只能享受半天的日照,夏季还要饱受日晒之苦;还有的住户甚至完全受不到阳光照射,成了“阳光贫困户”。如今有些塔式高层住宅中,名义上每户都有向南的房间,而实际上有的住宅户型中向南的房间仅仅是一些小居室,大面积的主要居室都是完全向北的;在有深凹槽的住宅中(如双十字平面、“王”字形平面等),北面住户的南向房间往往被南面的住户遮挡,实际上长期处于阴影之中,而位于凹槽中的其他房间(通常是厨、卫等辅助房间)采光条件也及其恶劣。

  高层住宅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体量高大,会形成较大面积的阴影。如果楼幢之间距离过密,北面低层住户的窗户会受到阴影的遮挡,减少采光时间,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对人们的户外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充足的日照是外部空间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外部空间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而现有的日照法规多是立足于保证建筑内部空间的日照要求来考虑问题,外部空间只是为了保证相邻建筑的日照间距而存在,对其本身的日照条件考虑很少。许多高层住宅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常处在大片阴影之中,这种缺少阳光、没有生气的外部空间对居民毫无吸引力,形同虚设。

  当然,阴影带来的也并不完全是缺点。在炎热地区,或者在骄阳似火的盛夏,高层建筑的阴影可以降低热辐射,保证户外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如何趋利去弊,把高层住宅落影的不利性减到最小,并利用其改善局部小气候,应该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风

  风对高层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在高层住宅中,由于风速、风向和周围气流的变化,建筑各个面都受到变化着的风压力(正压或负压)的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偏移和振动,振动带来的振幅和加速度会引起人体的不适。随着建筑物的增高,风速加大(据测算,离地面50、100、200m高度处,风力分别比离地面10m处增加了1、2、3级),随之而来的振动也会更强。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结构刚度比较大,振动对舒适性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

  风对高层住宅内部舒适感的影响还体现在声音上,由于高空风速变大,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会听到强烈的呼啸声和撞击声,在下雨天,强风使雨点剧烈地拍打在玻璃上,这些响声都会引起人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慌。

  除了对高层住宅本身的影响,风对其周围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在建筑之间的空隙处形成强劲的疾风,在拐角处形成旋风,也即常说的通道效应、缝隙效应、转角效应等。这种突然变化的局部风环境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住宅外,还会给在其附近活动的居民和行人造成不适。统计表明,人活动频繁的近地区域(距地2m内)的风速大小,会直接影响人的舒适性。在严冬季节,高层住宅附近地面强烈的冷风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排斥,表现在行为上则是匆匆而过,不愿意在户外活动和停留。

  与风速过大相反,另一种影响居住舒适性的情况是通风不良。良好的通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活跃的风场能够及时交换新鲜空气,顺畅排放居住区内的污染气体,促进环境的生态质量。而在有的高层住区内,为了追求高容积率,布局过于密集封闭,有的塔式住宅平面布置不合理,住宅内难以形成穿堂风。

  (3)噪声

  适宜的声环境是保证居民生活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噪声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起精神上的烦躁与紧张,住户之间的噪声也破坏了居民的私密性。

  高层住宅由于其自身结构和规划布置方式的特点,其噪声来源比其他种类的住宅更为多样。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高层住宅投资方多将用地选择在城市交通发达、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区,以期获得居住、商业的高回报率;同时住宅用地范围内的高容积率又使住宅紧邻其他建筑及设备。这必然造成高层住宅受到比其他类型住宅更为严重的交通噪声与喧闹噪声的影响。如深圳万科金色家园,住宅用地紧邻城市干道莲花路,可以想像这些高层住宅中居民所遭受的噪声污染的程度

  高层住宅内部的噪音来源也是多样的。如电梯启动和停靠时会产生噪音,给排水管道及其提升加压设备要带来噪音,暖通、空调等各种机器设备工作时也会发出噪音,还有强风撞击建筑引起的特有的噪声。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纷纷进入家庭,扩大了生活中的噪声源。而高层住宅要求自重轻、结构薄,采用的轻质隔墙与现浇实心楼板隔音能力较差,常常会造成住户之间的声音相互干扰,这种情况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最为严重。据调查,在高层住宅中,一半以上的住户抱怨噪音来自上下层单元,更多的住户指出户间的隔音效果不好使得自己的某些活动不得不受到声音的拘束,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私密性。

  因此,提升高层住宅的声环境品质,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是满足居住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郭志明、陈新主编.《2008人居动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李德耀、毛晓冰编著.《居住组群设计居民社会需求因素》

  [3]织田正昭著.《住宅科技》.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