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住小区建筑方案设计

       摘要:人性化而且生态节能的居住小区日益受到亲昧,本文通过对特定环境场地的某居住小区进行建筑方案总体构思、功能和造型设计,探索了功能布局合理、功能配置完善、人性化以及生态节能的居住小区,从而创造一个极具生活品味的居住小区环境,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居住小区;建筑方案;人性化设计

  0 项目概况

  项目为A02地块,总体地势北高南低。A02地块中心的S形建筑组合形态由中间向头尾逐次跌落,流线一直向西面的地块延续;对岸为莲溪涌的生态绿廊。整个建筑方案设计都要求保证绝大多数住宅有良好的朝向,而且整个规划地块中心的会所要集娱乐、文化、商业、体育于一体,成为该居住区的标志性建筑。总体强调居住与环境的融合,创造最大化的地面开敞空间,利用叠水景观点缀社区的韵味。另外,要充分运用高科技环保材料与技术,在体现生态的同时,也体现高效、集约的现代化社区。

  1 方案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原则:规划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空间布局、景观设计、设施配套、步行系统设置等各方面,均应立足于人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营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达到建筑设计注重节能与生态效果,空间布局最大尺度的因借自然,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并采用现代节能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又可创造美观的建筑立面效果和舒适、健康的室内空间。

  (3)信息化——高端的服务、高科技的建筑材料。为使规划创造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为居民提供高端的服务。建筑设计运用现代新型高科技建筑材料,做到先进性与可靠性相结合,真正实现生态和环保,并创造美观的建筑立面以及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2 建筑方案构思

  2.1总体构思

  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和让建筑与街道空间、自然空间对话,处理好规划地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块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将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引入到住宅的内部环境设计中去。

  2.2方案特点

  为使项目总体布局顺应地势北高南低、结合基地特点在满足间距、日照、通风的前提下,设计时采用一连串起伏流畅的曲线长板式建筑来组织空间形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A02地块中心的S形建筑组合形态由中间向头尾逐次跌落,流线一直向西面的地块延续,互相转接形成连续的建筑界面(如图1所示)。采用田园、简约风格的建筑外观与富有韵律美感的空间布局,使得建筑群体形成有力和具有识别性的街道景观,并与莲溪涌对岸的生态绿廊取得和谐和平衡。S形建筑群体的组合,使建筑最大限度获得面向山体或河涌及对岸的生态公园的景观面,且保证了绝大多数住宅有良好的朝向,形成连续而丰富的街道品质,更创造了动态、通透而有韵律感的街道空间形式。总体强调居住与环境的融合,创造最大化的地面开敞空间,利用叠水景观点缀社区的韵味。充分运用高科技环保材料与技术,在体现生态的同时,也体现高效、集约的现代化社区。

  3 建筑设计

  3.1居住建筑

  (1)设计的居住建筑满足70%住宅90㎡以下,20%住宅120㎡左右,少部分顶层复式在150㎡。住宅建筑由生动、简练的几何形体和线条构成,均采用框剪结构。

  (2)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大量建设的普及型住宅设计,以“经济、实用、舒适”为此类住宅的设计原则,紧贴上一层次规划指导。在设计理念上,方案按照“功能整和最优化、面积利用最大化、空间居住舒适化”的设计思路,并将此思路具体落实到设计的实处。讲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保证阳光与空气的通畅,观景露台、户内花园和落地窗设计,让更多的生活空间与内容融入生态的气息。

  (3)在建筑手法上,采用了弧形的建筑拼接形式,增强了建筑群体的韵律感。此外,利用阳台、凸窗、跃层等元素结合部分挑板以增强建筑水平向的运动,连续感和节奏,屋顶适当加盖亭台,以错落有致的高度配合坡屋顶的女儿墙,使整个建筑群体的第五立面更丰富。

  (4)在建筑色彩方面,居住建筑设计以浅灰色、米黄色等浅色调为基调色,建筑的屋顶、阳台、檐口等重点部位,宜采用红、黄、蓝等色彩作为点缀,使整个片区居住建筑色彩统一中有变化,清新淡雅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3.2商业建筑

  (1)居住区中心设计有一大型商业中心,满足区内居民的基本商业配套服务。另外,地块A02、地块B03的商业以沿街零售业为主,出现了沿滨江大道形成的良好的商业氛围,为该片区居民提供更方便、贴心的商业配套服务。同时配合滨江路的沿路景观,以及与中心会所、商业中心的窜联,把滨江路打造成整个居住区的生活景观轴。

  (2)沿街商业建筑层数以地面1-2层为主,地块B03为11层住宅建筑,沿街商业建筑层数为1层,高度为5米,地块A02沿滨江路建筑为18层住宅,故沿街商业层数为2层,高度不超过10米,两者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与住宅建筑一致。

  (3)在建筑色彩方面,商场建筑设计以浅暖色调为主,立面局部可采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以体现活跃的商业氛围。

  4 绿化景观体系

  4.1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利用基地空间形态,现状地形,规划路网骨架等作为构建绿化景观系统的基础。利用小区内部环境将两边生态边接,将外部景观与小区内部环境设计结合,使内外产生互动,将小区溶入到周围的环境中。(2)以人为本:规划区从居民需求出发,将以人为本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尽可能的从景观的功能布局,以及小品,植物,园路的设计上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考虑范畴,创造宜人的环境。

  4.2周边生态环境

  基地西边虽然设计有市域性生态廊,但是不远处的高速路形成严重的噪音影响。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噪声污染,提供小区内部良好的环境,本设计利用建筑,墙及大量行道树形成阻隔。北部莲溪涌滨水岸线详规设计的生态公园,及上级规划中位于小区中部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东部规划的工业服务区,南端庐前山自然生态区的山体绿色生态景观对小区产生最直接影响。

  4.3绿化景观系统

  小区景观设计以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和东北向景观轴为主体框架,结合居住组团绿化,构成点、线、面结合,构架清晰,结构明确,又相互串联的景观体系。

  (1)东西向主轴:以位于小区内部服务整个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观核心。利用四周的建筑空间形态,功能分区,道路走向,水体及道路绿化等景观元素组织连续的生态廊道,变分散为集中,变零为整,形成一个大尺度的绿色空间。围绕该核心东西向展开联系各个居住组团,结合组团内部景观节点组成不同类型性质的空间层次。以丰富,流畅,舒适,便捷的景观流线将人群吸引到中心区,极大可能地扩大景观核心的辐射范围。(2)南北向主轴:总体布局上以北部滨水和南部山体作为轴线景观控制点,中间联系组团公共绿地作为景观节点,通过构筑多条视线走廊,使南北的山水景观向小区内部南北向渗透。(3)公共活动带:利用南北两个小组团间围合成的公共绿化,设置幼儿园,儿童活动场地和老人活动场所等设施,使组团间绿地成为两个组团进行对话,居民进行交流,同时提供多方面功能选择的动态娱乐体育运动区。

  5 组团节点设计

  5.1节点主题设计意向

  居住组团利用建筑围合的不同空间形态,设计为不同主题的绿地景观节点以组成不同类型性质的空间层次。主要有几何形广场为主题的A节点,大水面自由滨水景观为主的B节点,溪流景观C节点,跌泉景观为主题的E节点以及东面组团围合形成的庭院式园林为题的主题景观。

  5.2景观设计元素

  规划区内以富有动感的水系为主要构景元素,通过种植草坪,灌木,花卉,树木,布置广场营造连贯,丰富自然的绿化空间,构建灵活多变的水网体系,创造恬人的亲水空间。

  5.3水体

  在小区的水景设计时,首先将水景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环境来考虑。只有流动的水才有活力,并且流动的水和湖泊水池的静水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更具有景观效果。所以,在住宅小区的水景设计时,考虑水的流动性,让水活起来。通过大水面,溪流,跌泉等不同形式灵活多变的手法创造出流动性的滨水环境。在对驳岸的处理上刚柔并济,宜刚则刚,宜柔则柔。在靠近建筑、道路的地方,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则宜刚,用水泥、石块砌筑驳岸。在远离建筑、道路的地方不存在这类的安全隐患,人们的活动以休闲为主,所以这些地方的驳岸处理以柔为主。驳岸坡度小,岸边及浅水种植湿生、水生植物(莲萍蓬草、茭白、芦苇、水甜茅等),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

  5.4植被

  为达到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健、景观及实用功能的多方位结合,设计时特意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平共生的舒适户外环境。种植配置同时满足了小区的绿化功能性,考虑了绿视率,绿化覆盖率的各类综合指标的需要,广种大树,以尽快达到成林成景的景观效果。植物群落的配置,因地制宜可设密林、疏林、孤植林、绿篱、草地及垂直绿化等。某些地段作些地形,使全区景观旷奥结合、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层次丰富。道路两边以有效隔离噪音及遮阴较好的大叶榕等高大的乔木做为行道树。

  6 结语

  本建筑方案设计对特定环境场地的居住小区,进行建筑方案总体构思、功能和造型设计,无论从功能布局合理、功能配置完善、人性化以及生态节能、日照方面都较好的满足了居住小区人们的需求,是一个极具生活品味的居住小区建筑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姚飞兰.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4):28~31

  [2]曹嘉明,孟行南.感性理性相结合,融科技于生态之中---陆家嘴中央公寓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5,(8):44~46

  [3]彭光曦,刘峰.后小康高尚住宅的实践与探索---深圳华侨城锦绣花园三期设计[J].建筑学报,2004,(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