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产业也迅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当前住宅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面向百姓,面向未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居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需求。为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国家目前正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住房已经从对量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需求。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应注意更多元素:主题文化,环境,功能,以人为本这几个关键词已经成为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住宅建筑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前,根据该项目制定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居住人群、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首先考虑住宅建筑应该有一个设计方向。以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凸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做到在众多的设计中,有自己鲜明的设计个性。首先是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方便人群的使用,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总体、平面、立面、设备、综合管线、景观等多角度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住宅建筑的相对先进性。其次满足综合技术指标。住宅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舒适程度。另外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建筑诗人活动频繁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的结合。

  二、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住宅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赋有生命力的住宅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想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人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表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

  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挖掘文化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将城市历史、文化、民俗融于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可以极大的丰富居住建筑的内涵。提升居住建筑的文化层次。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1、个性化住宅;这里的个性化住宅主要指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近十年来开发建设的集合式住宅,套内面积越来越大,虽然在户型及平面布局上有些变化,但套内墙体几乎都不能拆改,房间固定不变。近几年不少地区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天津市开发的异型柱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以及黑龙江省建设的无粘结预应力大开间灵活分隔住宅等,都因为可变化套内平面布局、突显居住个性等而受到住户的欢迎与好评。

  2"4、2、1"家庭住宅"4、2、1"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构成的主流,老人的赡养将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探索和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开发建设适应"4、2、1"家庭需要的住宅会给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仅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居住方式有合住、分居、邻居近居等多种形式。互相干扰小,照顾也很方便。近居型:两个或三个独立家庭就近居住,住同一幢住宅楼或相邻楼栋。相互基本无干扰,但不能做到对老人的全天候照顾。

  3老年住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10%之多,已大大超过联合国与世界银行7%的指标。伴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中的老年人在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生活欠舒适,精神上缺少欢乐。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很不协调。老年住宅的形式可分为3类:

  (1)自理式:老人完全有生活自理能力,住宅形式与普通住宅相同。但在平面布置以及设备、设施的设置等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特点,有专人定期过问,有应急措施。

  (2)协助式:老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适当地照顾。如行动不便的老人等。住宅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老龄公寓,生活方式为半独立形式。在平面布局与设施、设备的设置上应考虑方便使用,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设计应尽量考虑发挥他们独立使用的作用。

  (3)护理式:老人基本上丧失自理能力,需要专门人员的日常照料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类似于医院病房和疗养院的形式。为老年人开发建设安定、舒适的住宅是社会的使命,也是对老年人的关爱。

  4生态住宅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其中,建筑材料是关键,开发无污染的、可以循环使用的、耐久且节能的建筑材料已迫在眉睫。另外,住宅设计还要考虑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气的无害化处理、垃圾的处理与回收等。

  生态住宅应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空间大小与尺度设计合理,材料质感与色彩选择得当,设施与设备配置完备,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污染、无辐射、无噪声。

  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性化“人造住宅,住宅育人”,体现了中国21世纪的住宅设计不仅需要极好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要求,而且还要周密而悉心地考虑人们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和生活特征,使住宅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愉悦身心的场所。21世纪,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将从“生存空间”向“质量型生活空间”和“享受空间”转化,使得住宅设计重视人的生活质量要求和享乐权而体现以下特点:

  (1)居住行为的“公私分区”。家庭的居住行为可分为公共生活行为、个人生活行为和生理生活行为三个部分。公共生活行为包括家庭的团聚、会友、观看电视、娱乐、就餐、家务等。公共生活空间代表了家庭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家庭的共同生活习惯,是面向社会的、交往的空间。个人生活行为包括睡眠、休息、学习、兴趣、着装等。个人生活空间是培养个性、滋养兴趣、修身养性的地点,相对要求私密和安静。生理生活行为包括便溺、洗浴、化妆、洗面、洗衣等。生理生活空间是必备的私密空间。住宅设计将根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三类生活空间的明确空间关系,进行“公私分区”,使各种居住生活空间的生活行为适得其所,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效用。

  (2)室内装修设计体现个性美、和谐美和整体美。住宅室内装修将根据主人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性格爱好、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民族风俗有所不同,充分展示居住者的个性。室内的各种陈设,不是只讲单体美,而是讲究整体效果,诸如彩电的款式,冰箱的颜色、门窗的造型、家具的质感,都力求协调一致,达到和谐美和整体美的效果。

  (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是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除了在特殊的专用住宅中,体现对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外,普通住宅将会广泛实现无障碍设计。

  (4)住宅设计的潜伏性和超前性。依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居民的需求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住宅设计既要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又要预计未来的需求变化而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超前性。如在住宅设计时,考虑私车泊位、功能预设、分质供水、纯净能源等,以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看待住宅功能,注重潜伏设计,以适应家庭现代生活的发展。

  总之,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另外,生态住宅设计还应注意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从土地的使用、街区的规划到住宅个体的设计,都要考虑与当地的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等有机结合,使建筑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宋春华.小康社会初期的中国住宅建设[J].建筑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