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房屋建筑的整个工程中,地基则占据着首要地位,地基基础的设计关系着房屋最基本的使用质量。现代设计中,地基基础的设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于土建的地基基础的设计而言,主要为荷载计算(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和软卧下卧层强度验算。本人常年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就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得出一些心得,希望会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以及多层建筑的逐渐减少,房屋的工程量越来越大。因此,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设计中,基础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到其所承受的上部结构的类型、地基地质、地下水位、地基承载力及可能沉降情况等因素,以及地震作用下可能造成滑坡等灾害。另外,还应该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相邻已有建筑对其有可能产生的影响,还应注意了解临近地下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情况。 
 
  1 高层建筑土建技术常见问题 
 
  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地层部分即地基,基础则是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必须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能够严格控制基础的沉降在其变形允许值内。满足了上述要求,我们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土地基上的浅基础。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图纸的设计复杂度增加,出现了套用图纸的情况,导致结构设计不正确。高层建筑内部的受力情况复杂,受力分析错误就会导致建筑物受力不均,建筑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从我国的建筑行业情况看来,不少工程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以此来谋取利润。由于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施工不合理,建筑物的质量大打折扣,使用年限降低。相关部门在调查处理质量问题,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2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的技术分析2.1 地基方面的施工技术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是整个建筑的起点和支撑点,对建筑物的质量、防震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出台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就有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为建筑高度的1/15左右。据相关研究显示,地基的牢固程度直接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寿命和高层建筑工程能否进行后续施工的前提条件。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发展较为早的地基处理方式是使用地基桩基技术。这种技术不仅适应性强可以适合各种地质,而且还能根据荷载选择施工级别。因此地基桩基技术能够普及到各种复杂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其中,现浇灌注桩的整体荷载力已经可以达到10000kN以上,以为其适应性高,已经得到普及,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地基桩之一。现场灌注时要在管口顶上的管帽密封,以防落入异物和水。高层建筑的地基基坑深度要比一般的建筑深,施工难度大,所以支护施工技术这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技术之一。在我国建筑行业研发的基坑支护技术目前主要有作拱墙和土钉墙,高层建筑的支护技术是一系列技术的合成,系统化高,集挡土、支护、防水、监测于一体。这两种支护技术的价格都低于以往传统的支护技术的价格,这更加有利于地基基坑支护技术的普及。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与地基等基础施工相关的技术。分别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性技术,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影响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检测,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水泥的质量合格,切勿使用劣质的水泥。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今年来得到了推广和发展。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压性强、重量小等特点,除此之外,钢结构施工技术节能环保、难度小、具有很好抗震性能。在高层建筑中,这几种技术的应用十分的普遍,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性技术,更现实出关键性。 
 
  2.2 斜爬模技术和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的立面有两种,垂直和斜面。对于垂直状态,电动脚手和模板系统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在斜面的时候,这种系统就不能很好适用了,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地点位于人流密集的闹市区时,由于施工场地小,需要适用系数高的模板和脚手。通过先关的研究和试验表明,可分离的斜爬模式能够很好的适用闹市区的高层建筑施工要求。 
 
  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安全性高,系统性能高,所以很受施工单位的青睐,在进行核心施工时得到广泛的应用。最近研发出来的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核芯筒形状变化较大时技术难以应用的难题。这种系统的原理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的剪力墙进行了平台的搭建,使用提升机把整个钢平台随着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做提升。随着施工的进行,部分内脚手要做拆除,或者在拆除钢梁时,要在剪力墙适当的增加悬毛脚手进行过渡,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然后再跟着楼层高度进行逐层补缺。这样才能很好的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绿色环保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地点一般都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施工容易如何缓解建筑施工与环境的矛盾是一个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高层建筑有一个特点,建成的部分就开始商业运营,没有建成的部分也会继续修建。运营的部分常常会形成较为密集的人流和车流,高空作业若是有高空坠物的物体,必定会对地层的人流和车流造成无法预计的伤害,造成施工事故,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就要做重点防护。施工单位在施工的前期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分析安全需求,确定高危部位,施工时进行重点防护。
 
  高层建筑在进行建设时,容易产生噪声污染。大面积的玻璃材料也会造成光污染。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使用专门的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做到绿色环保。笔者建议,可以使用立体场布的设计,在空中转运材料,立体的存放建筑材料。在施工地附近建立污水池,集中处理施工产生的污水,然后再集中排放。在建筑物周围设立隔音墙,吸收施工产生的噪音,减少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在减少光污染方面,需要得到开发商的配合,建议选择反光性低的新型材料,既不影响建筑物的观赏性,也能减少光污染。 
 
  3 结语 
 
  高层建筑的出现,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和现代感。但是施工技术目前似乎还赶不上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施工中还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论,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理论和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面对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每一个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都还需要多做研究,结合实践来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希望政府也能加大投入,研发新的技术,并且对高层建筑行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加速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层住宅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大众科技,2006(3). 
  [2] 邓琼秋,李剑.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大众科技,2006(5). 
  [3] 干兆和.高层建筑不规则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与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6(4). 
  [4] 贾荣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现况与发展趋势[J].中外建筑,2003(2). 
  [5] 曹永.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质量通病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04). 
  [6]林安银,郑江龙.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