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的辨证关系,指出只有面向建筑市场,确定项目技术指标,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走出一条管理———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施工现场 建筑市场 
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建筑业,自1984年实行全行业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观建筑业改革的进程,除了积极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等一系列经济承包责任制外,开放城乡建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三年多来,建筑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并已初步显示出它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建筑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构成的内容性质划分,则又包括建筑招投标市场、建筑材料市场、建筑劳动力市场、建筑资金市场等。这些市场之间都是有有机联系的,它的每一变化都直接关联着企业的兴衰。如何适应市场变化,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取胜,对每个建筑企业来说就都是至关重要的大课题。、
一 建筑招投标市场与我们的对策
建筑业改革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制,使建筑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得努力找米下锅,通过投标承揽施工任务。这样既对企业造成压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动力。由于建筑市场的开放,异地建筑队伍不断打进来,迅猛发展的农村建筑队伍更是蜂涌进城,建筑市场迅速由原先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加上市场竞争机制的催化作用,竞标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竟争中连连中标,企业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凭借非正常手段等短期行为来招徕任务,还是依靠一系列正确的经营决策来提高竞争力,答案应该是后者。
1.制订正确的经营宗旨经营宗旨
作为企业经营大纲,代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为谋求更多的施工任务,宗旨应尽可能考虑与买方的需求相一致,这样易森来经营上的优势。我公司的经营宗旨是“质量优、工期短、造价合理、服务优良、信守合同”,就是突出了建设单位关注的工程质量与工期这两大指标。
2.强化经曹机构
招标投标使企业由封闭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轨,经营部门成为企业的龙头。在日常工作中,经营部门不仅要洽谈业务、签订合同,还要捕捉追踪经营信息,预测掌握市场行情变化,关注施工中客户对工程的反映等等。为了重视并搞好经营信息这个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资源,我公司从改革初期的3人经营科起步,逐步发展为16人的经营预算处,使经营与工程预算一体化,有利于投标。我们还配备了微电脑来提高预算效率。鉴于竞争激化,1987年公司把经营力量扩大到基层一级,即所属工程处建立经营预算科,提高了经营业务覆盖面,使1987年1一8月份承揽的施工任务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3.对高知名度工程盆点投标
在招投标中,建筑企业社会信誉的高低往往是关系到得标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不定型性,使得建筑企业信誉犹如产品商标。在同样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信誉的高低,往往来源于所承建工程的知名度高低。因此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工程,建筑企业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力争夺标。我公司在投标由包玉刚先生捐资的宁波大学工程中,正确决策,宁可企业局部利益受影响也要拿下这个工程。在与一、二级国营大企业竞争中,以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保证系数大、对前期工程提供帮助等优势一举夺标,震动了当地建筑界,也为日后承拢一系列重点工程打开了局面。
4.让质妞永透成为经曹的后质
欲在招标投标中长期取胜,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反盆。工程质母作为建筑企业产品的活广告,它的优劣对企业的兴衰是休戚相关的确_因此增强企业质最意识,强化质盆保证体系寒该成为建筑企业经曹战略的重要措抓我公司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全体职工反复稚愉一‘质璧是企业的生命”这一思想,并对工程质金实施系统管理:组织体系上,建立健全了公司、工程处(厂)、包工队(车间)三级专职质量监督网络;经济分配上,实行工资含量与质量挂钩考核办法,使质攀奖励在开瓦中始终占据20%左右的比例;业务培讽上,对包工队、施工员、质蚤员、班组芳、_技术工人进行分批轮训,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劳动竟赛上,开展了以提高工程质经为童点的质量安全运动会。这样做使公司在姗,年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中名列前茅,受到字核香组韵好评。同时创出了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拳头”工程,大大提高了企业信誉,为开创经营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5.薄利多错,扩大生产规模
由招投标带来的造价降低,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建筑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要盈利求发展,•采取薄利多梢也不失为,种有效办法,其实质也可视为企业对招投标市场盲目压价的合理正反应。我公司到19舫年底共下浮工程造价2叙万元,由于采取薄利多梢办法,在均跳年到1988年三年中,公司以每年平均递堪施工产值55.3%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这祥里产值利润率下降,但利润总撅仍逐年增长。一当然这种做法会随着施工规棋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现有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6.一业为主,多种经曹
实践已经证明,开展多种黯是分担久业整捧经营风险的一个良策,并且它还有助于扩大企业再生产。我们在改革中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为土建施工配套的专业部门,如勘察设计、机械吊装打桩、建筑构配件、建筑机械生产、水电安装等部门(他们既对内配套一,又适当对外加工),提高了企业综合施工能力。还开发了第三产业,开设商店、旅社、餐厅,以一“副”养“建”。这些第三产业两年来为企业增利21万元,同时解决了近百名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使一线劳力更加精干。
二、建筑材料市场与我们的对策
物资供应体制改革后,近几年无计划指标工程的比重不断增加,建筑企业在三材管理上由原来只需联系落实指标转为向市场大量采购。而建筑材料市场的货源、价格等变量因素又是随国家基建形势变化而起伏的。如何随市场行情变化采取应变措施,以使企业从占工程造价70%左右的材料口上挖潜力-增效益,确实对企业的材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采取的对策有:
1.改变材料供应体树
加强采购供应力里,变过去联系落实指标为跑采购、落实货源,使材料供应从管理型转为经营管理型,这已成为建筑企业对市场材供变化应作出的积极反应。我公司在三材管理上,.变两级采供为一级采供体制,实行统供统管,对外便利了建设单位,对内有利子品种规格的串换调剂,保证原材料质量,满足工程需要。这样做还促进企业努力开拓材料供应渠道,及时掌握材料信息,力争采购上的主动权。
2.材供趋紧时对策
当建筑材料市场受基建膨胀的冲击,材料远远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涨时,需要企业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工程持续施工。补偿贸易、委托进口、定点挂钩、开展联营、实行大范围采购等都不失为解燃眉之急的有效办法。我公司通过这些办法,三年中不仅与全国112个供货单位建立了供需关系,还采购计划外水泥44768吨,钢材6180吨,木材1721立方米,保证了施工和工程投标。
3.材供松动后措施
基建贯彻“三保三压”方针后,建筑材料市场供应趋于松动。适当压缩库存,小批量采购,选择质量优:、信誉佳、服务好的供货单位定点挂钩,采购开展“三比一算”,把住验收关,努力消灭量差,杜绝虚吨位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就应运而生。我们今年通过上述做法节约费用不下30万元。
三、建筑劳动力市场‘与我们的对策
建筑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活力,使企业原有的男女比例失调,一、二、三线比例失调现象得到初步扭转。但是近年来,受劳动力市场高价政策的冲击,企业变成了临时工学技术的“培训中心”,基本队伍形不成,关键时刻临时工要么漫天要价,要么“打起背包就出发”,真是价钱高用不起,价钱低要逃去,企业很被动。如何稳定一支基本施工队伍,形成企业以固定工为骨干、农民合同制工人为基本力量,农村建筑队(或临时工)为调剂力量的弹性用工体系,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我们提出下列对策:
1.招收好农民合同制工人这是充实一线操作班组力量,合理前后方工种比例的有效途径。鉴于沿海开放城市郊县当前已出现招工难的局面,、找们的办法是,一到边远、贫穷地区招工,二在企业内选择一批经数年工作表现较好的农村临时工转为农民合同制工人。为减少农民合同制工人的“流失率”,公司规定他们在政治上、分瓦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待遇与固定工一视同仁,稳定了绝大部分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作情绪。去年来一,我们已招收了近600名劳务型农民合同制工人,解决了一线工人青黄不接的矛盾。年青力壮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有的还当上了班长、助理施工员。
2.招收管理型合同工用工制度的改革,使企业固定工逐步减少。如何保持一定数量的管理后备力量,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这是企业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考虑从城市里招收有志于建筑业的青年予以定向培养和从农村职亚技术学校中吸收专业对口的农家弟子,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偿试。1985年我们从市区高考落榜生中招进了27名合同制工人,经过专门组织复习,全部考入业余成人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今年公司从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招进了51名专业对口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充实各级管理部门。我们还通过与职业技校合作办校的做法,保证今后每年企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既落实了管理干部的后备来源,也为今后管理层逐步与作业层的分离创造了条件。
3.实施农民合同制工人养老社会保险农民合同制工人最大的担优莫过于能否老有所养。开展农民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制度正是开启这一问题症结的金钥匙。我公司与当地保险公司单独落实了个人养老金保险,为每个农民合同制工人保了险。以每人每月交纳10元保险金(单位、个人各负担一半)标准,一名18岁进企业的男工到50岁养老,每月可领取保险金102元;若到55岁养老,每月可领取161元。
4.适当改警临时工待遇对临时工的待遇,我们在工资奖金上采取与固定工一视同仁,在生活上做到伙食价格合理,集体宿舍内清洁卫生,有的还装上电扇。同时鼓励他们(主要是技术骨干)转为合同制工人,一侠合同正式签订后,即予提高半级工资,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提高了l在时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四、建筑资金市场与我们的对策
和上述三个市场相比,在时间上资金市场形成显得滞后,即使已经形成的也仅仅是一些短期资金拆借,不适应建筑业。当然随着资金市场的逐步发展,施工企业在买方信贷、票据贴现、金融租赁、补偿贸易等项目上不妨尝试,以利用和发挥各方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在资金市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应搞活企业内部资金,以应付建设单位自筹资金的一时不足和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功效。我们从玲85年起实行企业流动资金内部银行曹理制度,即在不改变各基层单位独立核算资金管理制度的墓础上,公司对各基层存放在建设银行的结算户存款顺核定控制数,超过控制数的资金随时存入企业内部银行。一内‘部银行根据资金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内部短期透支业务。
内部银行的存款利率略高于银行,透支科率与银行持平。19助年内部银行为基层提供周转贷款功2万元,其中最高月份达318万元。它加快了全公司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和保证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另外我们还采取职工集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是呈动态的,因此建筑企业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往往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但是目前建筑市场超常的波动变化,使我们深感优虑,特别是“三保三压”后招投标市场中形成的供远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加之宏观失控而迅速滋长的一些不正常因素,干扰了合理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了建筑企业难以承受和适应的不良局面,严重损害了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建设单位盲目压价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且愈演愈烈。有的甲方植自降级付费。
有的超极限压工期,如450夭定孩工期竟要求200天完成,逼得建筑企业假许诺。更有甚者,要求乙方无息垫支资金,提供平价材料或优惠材料差价,把自身的资金缺口转嫁给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几乎成了基本建设上的“通病”,如我公司1987年上半年被拖欠工程款达430万元。这些不正常的做法对建筑企业造成的压力是不难想象的,_但为了生存,建筑企业还是忍气吞声地接受这些“不平等条约”。久而久之,也不能排除某些建筑企业采取非正常手段来对待这种畸形现象。
助长不正之风,有悖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建筑企业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必须由政府采取切实的措施,从宏观上对建筑市场加以调控,完善市场机制,改善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使建筑企业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竟争环境中取得自身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析.建筑经济,2004,(6)
[2]罗翠华.杨子清.浅谈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