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设工程的甲方代表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勤于思考,不断务实、创新,心中始终牢记工程质量重于泰山的根本,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设计深度不够,监理没有完全到位,施工方为追求利润而放松质量要求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因此,甲方管理就很有必要。 

关键词:建设工程;甲方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设工程的甲方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单位与民营企业的体制不同,在国家实行全面工程监理的制度下,甲方如何利用中介监理单位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利用自己的管理团队弥补现行制度下各环节、各参与方可能出现的漏洞,是一个有待逐步完善的课题。 
一、当前建筑项目中甲方存在的问题 
1.1甲方代表方面 
甲方代表自身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甲方代表多数是甲方聘用人员,他们肩负着甲方赋予的权利和责任,要为甲方把好工程质量关,更要非常重视施工方面出现问题,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就要承担管理责任,严重的有可能丢掉工作,心理压力较大,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急噪情绪;二是他们对监理工作性质、监理与甲方的关系不很清楚,把合同关系误认为不平等的雇用关系。有的把监理人员当作他们的下属,当作施工单位的质监员,因此一有问题就批评监理,这是与监理共事中的不规范行为。 
1.2施工单位方面 
一是施工队伍素质差。有的施工队伍没有资质,挂靠别的施工企业,有的施工队伍甚至没有自己的质检员,施工操作人员大多是临时工,他们对质量标准不清楚,在施工中能糊弄的就糊弄,甚至偷工减料。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把监理人员当作质检员。另外,有的施工队伍由甲方选定,建筑材料也是甲方限价购买,有的从基础到主体工程都由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甲方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有的甲方代表甚至要求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给予照顾”或“不要管的太严”等等,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影响。这也是监理与甲方代表共事中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甲方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项目控制的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指标。作为甲方,就是希望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有效控制,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减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以下三个环节是在甲方工程管理中最关键而有时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即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技术协调及危机管理,下面分别论述。 
一、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可达98%.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 
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发现,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随意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浪费。所以甲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应认真审核设计,及时发现问题,以免扩初设计批复后,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难以解决。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即先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建筑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限额,把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限额不轻易突破。甲方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二、技术协调 
建设项目管理,是为满足建设项目对于特定目标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活动。“协调”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协调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方面,资源供求与信息交换协调可以统称为技术协调。从甲方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协调的重点,主要是技术信息协调。 
技术协调是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相对较薄弱的环节。对于项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而言,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自身有较完善的质保体系,有各自较为严密的标准、规范,但各阶段之间需要衔接,必然存在技术信息的相互流动。例如,施工单位对于设计使用功能的理解,以及对变更的掌握,设计单位对于现场和施工动态情况的了解等,都依赖技术信息交流;项目管理的对象,即工程实体本身,是一个由众多的环节构成的系统,项目管理实践证明,技术信息协调失败引发的问题在项目缺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技术信息协调是在各阶段间、工程各部位间以及各单位间(简称各子系统间)传递技术信息,对于其中的部分子系统,这些信息有时作为工作的标准或依据,一旦出错其损失可想而知。错误的技术信息一经传递,往往会在相对封闭的子系统中持续作用,或者对其他子系统引发连锁反应,直至出现矛盾后才被发觉,具有隐蔽性。正是由于技术协调是提供工作的依据、标准的保障,所以其意义重大。 
甲方的技术协调应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制约机制、协调程序等方面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内、外部结构项目管理组织是项目所有参与方的组成形式,其界面划分结构决定了技术协调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一方面,甲方项目在必须分包时应适度,避免不合理肢解工程的做法。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应充分考虑甲方自身的协调能力。例如,工程的材料、设备是由施工总包,还是自行采购,甲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自身管理能力及经济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有时单从价格角度看是节省了,但却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客观上违背了集约化原则。 
(二)法律和经济的制约机制协调是管理的一部分,而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另一方面,协调失败必然招致损失。项目管理者为了避免和有效转移这类损失,应当重视法律和经济上的制约手段。 
(三)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管理的实践经验无疑是做好技术协调的良好条件,但是真正成熟的技术及信息协调应更多地依靠科学、严密、规范的协调程序,对每个环节进行多方面、多参数的客观分析与控制。强调组织与程序,弱化对个人技术能力的依赖,已是当今项目管理界的共识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论述来说,甲方应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中心,使信息迅速畅达、准确无误地在各系统间流动、转化、落实。 
三、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从目前状况分析,本人所在的公司,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但应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顾客需求、技术创新不断变化,都将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及时防范风险就会形成企业危机。 
从本质上讲,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每一项工程的投资都巨大,一旦出现风险而发生的损失也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尽早防范。 
危机管理就是企业在总结以往处理危机经验基础上,企业对危机处理的系统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反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实施危机管理已显得日益迫切。 
(二)建设工程危机主要素简析对于建设工程,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工程与环境密切相关,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是造成风险的主要的原因。项目环境要素风险,最常见的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条件、社会风险等。在此不做过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