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采用预应力是一种新的结构,本文从设计选择及预应力砌体的截面、筋的布置、钢筋连接锚固及施加预应力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对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砌体预应力;材料选择;钢筋连接锚固;施加预应力;经济性  

  预应力砌体结构墙体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应用。近年来,它的研究与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通过预应力砌体柱偏压实验和预应力砌体墙底周反复荷载及设计分析,结合预应力砌体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经验。同时参照国内外预应力砌体的研究和实践总结,现就预应力的设计、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预应力砌体结构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

  1. 预应力砌体设计和施工问题

  1.1 预应力材料和砌体截面的选择。

  预应力砌体中的预应力筋和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相同,可以选用高强钢丝、钢丝线和高强钢筋(如精轧螺旋钢筋25)。但根据国外多年的实践经验,竖向后张拉构件建议选择高强钢筋。这是由于砌体的施工过程(既一块一块向上砌)使细软的钢绞线或钢丝束的架设变得十分困难,而高强钢筋的刚度较大,不需要太多的临时支撑,且更容易定位,施工操作相对方便。

  合理的几何截面形状,可以充分发挥砌体材料的性能,达到经济的结构效果。设计以受弯为主的构件时,要注意提高截面Z/A的比值(Z为截面抵抗距,A为横截面面积)。对于一个给定的预应力,增大Z/A将使截面产生更大的抗弯能力,提高截面的利用率。因此,在预应力砌体设计中,建议使用几何形截面,如:横隔空心墙截面、带肋墙截面以及U形或槽形截面等。其中,横隔空心墙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相连的T形截面,墙的转角可看作L形截面。

  1.2 预应力筋的布置。

  (1)预应力筋的布置对砌体的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在书竖向偏心荷载或侧向荷载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适当的偏心距来施加后张预拉力,预应力筋一般设在截面核心区以内,以保证构件不致因预应力而横向开裂。对于挡土墙以及类似的只在一个方向作用横向荷载的构件,最经济的方法是按最大偏心施加预应力。其偏心距一般要根据施工实际和构造设计加以修正。

  (2)对于反复作用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通常在截面中心处施加后张预拉力。它是以预压力来抵抗外载荷产生的弯曲拉应力。横截面对称的构件,没一表面产生的弯曲拉应力一般相等。

  (3)非对称截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外表面产生的应力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是由于每一面的截面抵抗距Z不同的缘故。此时,可以采用偏心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来提高预应力的使用效率。

  (4)在预应力砌体柱偏压实验中,分析发现,L形柱部分试件的破坏形式为劈裂破坏,分析其原因是由于预应力施加在L形凹角处,预留管道在凹角处形成缺陷,产生应力集中。实际设计中,可将凹角处的预应力筋一分为二,分别布置在L形的两翼,以防止在转角应力比较复杂的地方产生应力集中,同时可以加大预应力偏心距,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

  (5)砌体剪力墙中预应力筋的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两种。设计时,优先考虑分布式布置。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到,集中布置预应力筋的墙体,由于砌体的内拱作用,预应力荷载大部分传递到边框的两侧,只有很少部分传给了中间砌体墙,预应力主要通过加强构造柱与圈梁“框”的作用,提高了墙体的抗剪能力。而分布配置预应力筋,预压应力向墙体的传递比较均匀,同时,预应力加强了芯柱混凝土对砌体的约束作用,破坏时裂缝细而密,表面预应力及各材料性能的利用率较高。

  1.3 预应力钢筋的连接。

  在后张法施工的砌体中,应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钢筋自施工截面的伸出长度。从设计上的观点来看,并不需要钢筋的连接。但即使施工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也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减少施工的复杂性大有益,而施工方法的简单化也就意味工程造价的降低。

  对于竖柱或墙,钢筋直径在20mm以下,从施工截面钢筋的伸长度可以在1.5~2.0m之间大于20mm直径的钢筋,长度可以防至3.0m。对小型空心砌块,由于是自身孔洞中布置钢筋,砌筑时砌块要将砌块套入,其伸厂度建议在1.5m左右,具体做法可根据实际环境、现场条件及设计要求,本着最简化施工原则来确定。

  1.4 锚固措施。

  预应力砌体使用的锚具和端部垫块与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相同,锚具有锥形锚、夹片锚、镦头锚和螺丝端杆锚具等多种,设计者可根据各自的适应范围,参照预应力混凝土选择合适的锚具。一般构件上部为张拉端,下部为固定端。固定端有两种锚固方式:一种是用与上部张拉端配套的锚具来固定,锚具和高强钢筋一起浇筑在混凝土中;另一种是直接将预应力钢筋浇筑在下部混凝土基础中,依靠钢筋和混凝土间的握裹力进行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