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元凶,有效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对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三,紧排在交通和矿山行业之后。建筑施工的特点是高处作业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相对手工操作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导致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所占比例极大。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故可以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形式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①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②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③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④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⑤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⑥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二、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因素 
 
   1 人的不安全方面的因素 
 
   (1)作业者没有掌握安全操作技术,例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地方。 
   (2)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 
   (3)作业者本身患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癫痫病等。 
   (4)作业者缺乏对劳动危险性的认识,例如,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同时,对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种糊涂观念。 
   (5)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乘吊篮上下、在无可靠防护措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酒后作业等。 
   (6)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缓,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多。 
   (7)作业者在操作时由于弯腰、转身等不慎碰撞杆件,使身体失去平衡。 
 
   2 物的不安全方面的因素。 
 
   (1)材料有缺陷,例如,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毛竹作为竹竿; 使用易腐蚀、易折裂或枯节、中心眼的木杆等。 
   (2)安全设施失效或不齐全,例如,安全网损坏,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人字梯无保险链,无防滑、防陷措施。 
   (3)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 
   (4)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脚手架搭设不规范。 
   (5)“四洞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未及时处理已损坏的设施。 
   (6)屋面坡度超过 25 度时,无防滑措施。 
 
   三、高处坠落事故的对策研究 
 
   (1)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 号)和《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1997]83 号)的要求,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3)完善各项安全设施。要按照《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做好洞口、临边和操作层的防护,并按规定规范合理布置安全警示标志。要保证安全设施的材质合格,安全设施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许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对安全设施及安全警示标志加强管理,杜绝人为私自拆除、损坏和移动。
 
通过对以上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类情况的了解,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的分析及可以采取的措施手段,从而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的认识,加强现场管理,投入必要的防护设施,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实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和行为,不断消除高处坠落事故隐患,逐步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伤害事故是完全可能的。 
 
   四、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对策 
 
   (1)推行整体吊装和一钩多吊,减少高处作业量,充分利用大吨位起重机械,把大量的上层结构在地面组装好,把高处作业转移到地面上来做。 
 
   (2)对孔洞、地沟、临边等地方,增设牢固的盖板或装设栏杆,或用安全绳及各种警告标志,阻止行人进入,防止施工人员误入险境造成坠落。 
 
   (3)在墙皮安装过程中,为改变安装人员无可靠立足之地,可用吊篮分上、中、下3层设置,吊篮上部挂在墙壁纵向骨架上或墙皮的檩条上,人在吊篮内作业,安全带挂在墙皮檩条上,确保墙皮安装的安全施工。 
 
   (4)适当购置液压式活动升降台,为独立登高作业创造条件,改变梯子接梯子和平台上架梯子的现象,增强安全感。 
 
   (5)调整结构安装顺序,尽量利用永久性登高设施,对生产中使用的扶梯、栏杆和平台四周的栏杆等,坚持尽早同步安装,让永久性设施为施工生产服务。 
 
   (6)安全系绳法。当结构就位后,栓上小钢丝绳作为安全绳,上去作业人员可把安全带栓在安全绳上,进行生产活动或转移工作点时安全带随系绳可来回移动,确保走动过程中的安全。 
 
   (7)吊装各种悬空构件、钢柱等时,必须在吊装前焊接或绑扎好梯子和搭设好操作平台。 
 
   (8)坚持多层次安全防护,从个人到整体层层防护。在进行立体交叉作业的情况下,各单位、工序之间不但要相应地搞好自身防护,而且还要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如除个人坚持戴好防护用品外,还要在作业面下方一定高度处设置安全网、防护棚、拉安全绳,在各个环节增设补救措施,使措施的功能不断完善。 
 
   (9)凡4 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 m宽的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作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1m以上,且立网要搭接严密;保证安全网规格质量和使用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高空坠落事故分析与预防[J]. 中国建材资讯, 2010,(06). 
  [2]林兆祥.事故树分析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