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监理投标书 15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3-22 14:27:5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30 KB
  • 资料分类:土木监理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2.3.1地质构造
本项目地区属桐柏~大别造山带,北西向线状紧密褶皱极为发育,北西向断裂为特征;断裂多与褶皱平行。其地质构造可分为大梧褶皱束和应山褶皱束两个构造单元。
大梧褶皱束位于随州市新城镇~随州市殷店镇一带北缘,主要由大别山变质岩的变质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套组成,伴随的是印支~燕山期造山运动,褶皱形态复杂,次级紧密线状。
应山褶皱束主要分布于新城~殷店一带的南部,是自元古代至下古代间长期活动的构造带。其轴向均表现为北西~南东向,褶皱紧密排列,彼此平行形成一系列褶皱。与褶皱相应的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北西向逆断层发生,晚期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平移断层,使项目区域内被切割成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透镜状构造块体,破坏了褶皱构造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路线走向都以大角度与各断裂相交,没有与断裂平行路段,因此它们对路线影响不大。
2.3.2地质条件
公路沿线主要出露第四系、白垩系、中上元古界、太古界地层,主要见有花岗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辉绿岩、角砾岩、砾岩、砂砾岩及砂砾石层、亚砂土、亚粘土。
根据全线地质调绘,并结合各构造物所做的钻探、物探、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成果,沿线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工程地质区:
①、构造剥蚀低山坚硬~硬岩类工程地质区(Ⅰ区)
主要是K0+000~K19+000段,该段山峦叠起,路线多沿沟谷或山腰展布,自然坡度较陡,部分边坡切割较深。植被较为发育,多以灌木为主。岩性以花岗质片麻岩较为常见。岩石表层节理裂隙较发育,略显破碎,但下部岩石完整性较好。下伏基岩承载力能够满足公路路基和构造物基础的设计要求。
此路段的自然坡角多在10°~40°,岩层的走向大多与路线的走向垂直,局部呈顺坡向,在设计时须放缓边坡,边坡坡度可控制在  1:0.5~1:1.0,并做好疏堵排水和护坡、支挡措施。
②、构造剥蚀丘陵坚硬~次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区(Ⅱ区)
主要是K19+000~K46+000、K73+000~K76+760段,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岩,岩石节理裂隙非常发育,表部风化强烈,暴露地表的岩石多为强风化,下部岩石普遍较好,基本上能够满足一般构造物基础的设计要求,基底岩石承载力可以达到高速公路的要求。局部地段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③、构造剥蚀丘陵垄岗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区(Ⅲ区)
主要是K46+000~K60+000路段,白垩系上统胡岗组(K2hg)的红色中砂岩或砾岩区的软质岩区。该岩层易风化,胶结程度不高,在地表水的冲刷下容易产生局部的滑塌。边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应重点注意其排水处理,采取一定的边坡防护措施,坡度宜为1:0.75~1:1.5。
④、河谷冲积平原松散岩类工程地质亚区(Ⅳ区)
主要是K60+000~K73+000段,分别为水、厥水所形成冲洪积的沉积地貌。覆盖厚度不等的第四系粘性土、砂性土、砾石及卵石等,厚度多在3~8米,局部厚度达16余米,局部河塘、沟堰等路段存在淤泥质软土。下伏基岩多为白垩系红色砂岩和砾岩。总的来说,以上工程地质路段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承载力也相对较低,应注意路基加载后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2.3.3地震
路线勘测区在湖北省地震构造分区图上属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江汉平原~鄂北构造区,地震主要为构造地震,而且都是浅源地震,但因其震级较小,对地表危害不大,记载不多。总体来讲,本区地震活动并不强烈,发震次数少,中强地震震前均有先兆反应,主要集中在深大断裂带上。
根据《****高速公路湖北省北段主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结论:据历史记载,工程区域内从未发生过中强地震,仪器记录的微观震中也较分散,最大等级ML3.6级,表现出工程近场地震活动强度小,频率低的特点。
区域主要发育北西向断裂,在其边缘地带北东~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发育,有孕育6~61/2级地震的能力,与其它方面断裂的交汇复合地段,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本项目勘察区为地震基本烈度VI度分布区,一般构造物设计时可按VI度设防,大型、特大型桥梁等控制性构造物可按VII度标准设防。
2.3.4不良工地地质现象评述
由于路线穿越地区多为低山、丘陵、岗地地区,地质灾害不是十分发育,且地质灾害多因人为诱发因素为主。经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与测绘,综合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物探、挖探等资料综合分析:拟建项目区域内主要有软土、膨胀土、泥石流、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